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雷锋什么时候去世的(雷锋精神永不褪色 青春坐标跨越时空)
雷锋精神,学雷锋,好榜样雷锋什么时候去世的(雷锋精神永不褪色 青春坐标跨越时空)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学习雷锋好榜样》,一首急就章的歌,却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在许多纪念雷锋的仪式上,人们都会齐声高唱铿锵激昂的《学习雷锋好榜样》。雷锋精神极为丰富,有爱岗敬业、甘于平凡的“螺丝钉”精神,有尽职尽责、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补丁”精神,有善待他人、舍己为公的“傻子”精神……《学习雷锋好榜样》唱出了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等刊登了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当天上午,正在学习题词的战友文工团突然接到通知,下午两点要上街宣传题词。不知是谁提议:“我们是文工团,下午参加活动的时候应该拿出一首歌来唱。”这个提议立即得到响应,同时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创作组的生茂和吴洪源。
当时已是上午10点,时间非常紧迫。二人脑子乱哄哄的,特别着急,赶紧开始苦思冥想。也许是急中生智,也许是灵光乍现,吴洪源突然想起一句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就是树立了一个榜样,于是吴洪源围绕“好榜样”三个字开始写词。写好词,快12点了,生茂顾不上吃饭就开始谱曲,仅用了1个小时左右就把曲子谱好。文工团的战士们来不及排练,把歌词抄到纸片上、手心中,路上一边记歌词一边学唱。到了街上,他们一唱,立刻引起群众强烈的共鸣。
随后,人民日报刊发了这首歌的谱子,中央及各地广播电台播放了歌曲的录音。1964年5月,在“全军第三届文艺汇演”中,《学习雷锋好榜样》获“优秀奖”。198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唤起我美好回忆的那些歌”评选活动中,《学习雷锋好榜样》又被广大听众推举出来,获“优秀作品奖”。若干年后忆及往事,《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两位主创表示,其实这首歌没什么特别抓人的地方,主要是因为雷锋精神太深入人心了,所以我们急就章的歌,才能借着雷锋精神的光传唱开来。
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全国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高潮。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另一首金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有人曾认为这首歌的歌词是雷锋创作的,后来证实是雷锋从报纸上摘抄的,原作者是姚筱舟。不过,雷锋在摘抄时,将原诗中的“母亲只能生我身”改成“母亲只生了我的身”,把“党号召我们闹革命”改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删掉了原诗中歌颂“大跃进”的内容。这一改一删,不仅使原诗主题更加鲜明,而且更具有音乐的节奏感,更适合谱曲。雷锋殉职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家朱践耳在《雷锋日记》中看到了这首改抄的诗,心情难以平静,谱成了曲子。这首歌经当时正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民族班深造的藏族歌唱演员才旦卓玛深情演唱,很快成为红遍大江南北久唱不衰的名歌。
1963年1月7日,雷锋生前所在的运输连二排四班被国防部命名为“雷锋班”,这是全国第一个以雷锋名字命名的集体。从此,“雷锋班”一茬茬战士接过雷锋的枪,踏着雷锋的足迹,矢志不渝地传递着雷锋精神的火炬。一直到今天,“雷锋班”的老兵在将钢枪传递给新兵时都会教他们学唱《接过雷锋的枪》:“接过雷锋的枪,我们都学习他的榜样;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这首《接过雷锋的枪》作于1963年,由朱践耳创作词曲,至今仍回荡在军营,激励着广大官兵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除了《接过雷锋的枪》,“雷锋班”还创作了班歌《雷锋的传人是我们》。这首歌由“雷锋班”第17任副班长李峰威创作,在1990年全连的一次晚会上,“雷锋班”全体战士演唱后,作为“雷锋班”班歌流传了下来。一代代“雷锋班”的战士,如歌声所唱:“历经风雨我们志不移,把雷锋火炬来传递。你吹冷风我们学雷锋,不怕别人叫我们傻大兵。我自豪,我自豪,我是雷锋班的一个兵;我骄傲,我骄傲,雷锋的传人是我们。”李峰威退伍后,一直致力于雷锋精神的宣扬,被评为“首都最美志愿者”“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
多年来,雷锋的事迹、雷锋的品格、雷锋的精神,伴随着雷锋主题音乐作品在全国各地广为传颂。这些歌曲或雄壮激昂,或热情奔放,或庄重平缓,或欢快流畅,或充满童趣,诉说着一桩桩暖心的善举,歌唱着雷锋的优秀品格,赞美着雷锋的无私情怀。
3、关于雷锋的各类艺术作品不断涌现,证实了雷锋精神的恒久生命力
1965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董兆琪执导的黑白电影《雷锋》在全国上映。影片选取了雷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段,用朴素的白描手法,讲述了雷锋从一个稚嫩的少年变成一名平凡而伟大的解放军战士的过程,表现了雷锋大公无私、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由傅庚辰创作词曲的主题曲《雷锋,我们的战友》,轻松明快,旋律优美,至今许多人还能哼唱。
拍摄之前,剧组在全国遴选饰演雷锋的演员,据说已考察了上百人,但却一个个被否掉了。后来,董兆琪和团队来到解放军艺术学院,一个叫董金棠的小伙子,引起了导演的注意。经过化装、试镜,凭借跟雷锋相似的个头、胖瘦、长相、气质,21岁的董金棠最终被确定饰演雷锋。
为了演好雷锋,董金棠等演员跟随导演来到雷锋生前所在连队体验生活,与雷锋的战友们吃住在一起。雷锋的战友们给了董金棠很多帮助,为他讲雷锋的事迹,介绍雷锋走路的姿势和说话的语气。董金棠本人也不含糊,从军训到驾驶,从为群众做好事到担任小学的课外辅导员,重新把雷锋生前的生活“过”了一遍,并且样样做得都很好。电影上映后,好评如潮。
此后几十年间,各种雷锋题材的影视作品不断涌现,如1979年李世玺版《雷锋之歌》、1996年王思圣版《少年雷锋》、1996年吴军版《离开雷锋的日子》、2013年胡家华版《青春雷锋》、2013年钟秋版《雷锋在1959》、2013年万思维版《雷锋的微笑》、2010年田亮版电视剧《雷锋》。这些影视作品用生动的影像和鲜活的细节讲述雷锋故事,将雷锋形象嵌入了不同时期人们的脑海中,推动着不同年代的学雷锋活动持续开展。
在这些作品中,曾取得当年全国上座人次和票房双料冠军的《离开雷锋的日子》影响最大。在影片中饰演主人公乔安山之妻的宋春丽在《〈离开雷锋的日子〉表演随感》中曾这样写道:“这几天,无论我走到哪儿都会被人捉住聊上几句,聊乔安山,聊这部片子,聊现实社会的真善美。甚至有一次我去自由市场买菜,菜称好了,老板却坚决不收钱,原因是‘你那一大段台词说得太好了,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我也学次雷锋’。”
影片中,乔安山驾车救起一位被车撞伤的老人,并将老人送到医院抢救。谁也没有想到,老人在家人的压力下,违心指认是乔安山撞了他。后来,撞伤老人的司机找到了,老人及其家属的良心受到谴责,认了错。此时,宋春丽在影片中留下了一段经典的独白:“你们想过吗,你们为了这点医药费,红口白牙地咬住老乔不放。昨天他去了雷锋墓,他连死的心都有;咱们都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走到今天的。我不是为我的丈夫争理,我想为这社会讨一个公道,为雷锋精神做一个证明。”这段独白是在商品经济大潮下,对人们道德的叩问,也是在社会转型期对雷锋精神的呼唤。影片上映后,整个社会掀起了一场关于雷锋精神和雷锋故事的讨论,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现象。
上一篇: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地址(2021年起,这五所大学将停止招生,哪些考生会遭遇“滑铁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