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金庸的籍贯(原来金庸祖辈都是才子,有个人却因科举试题给家族惹大祸!)
雍正,他的,隆科多金庸的籍贯(原来金庸祖辈都是才子,有个人却因科举试题给家族惹大祸!)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众所周知,金庸本名查良镛,祖籍为安徽省桐城,出生于浙江海宁。他的家族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旺族,他的祖辈出了很多有名的文人才子,明代查约、查秉彝、查继佐,清代查慎行、查嗣僳、查升、查揆等著名文人学者,及近现代著名人士查人伟、查猛济、查济民、查良钊、查良鉴、查良铮、查良镛(金庸)等均为其族人。查家虽能人辈出,但也有偶遭坎坷的时候,最惨烈的一次就是清初的“查嗣庭案”了。
说起清初的文字狱“查嗣庭案”,其实对查家来说是一场冤案。查嗣庭是查慎行的弟弟,在康熙朝四十五年中进士,可官场虽风光,却总暗藏杀机,叫人防不胜防。查嗣庭进入官场后,偏偏得到当时的权臣隆科多赏识,这对他来说既是官运亨通的机遇,又是后面惨遭杀身之祸的开始。
雍正皇帝登基之初,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方面他要应对反对他的兄弟们的暗箭,另一方面又要防备助其登位的功臣宿将做大对其不利。所以,曾经红极一时的隆科多逐渐成为雍正的眼中钉。隆科多是雍正帝的舅舅(康熙孝懿仁皇后雍正养母之弟),在康熙晚年至去世之前,因为这层特殊关系,隆科多担任了理藩院(掌管蒙、藏、新疆少数民族事务)尚书兼步军统领,掌握京师警卫部队,尤其是得到了在康熙身边侍疾的特殊待遇。正因如此,隆科多成了雍正帝“合法继位”的惟一历史见证人,这既是他的福也是他的祸。
雍正登上帝位之后,对这个最知道其继位过程底细的历史见证人,心态开始由感激转变为提防和猜忌。在继位之初,雍正表面上对隆科多格外重用,甚至在很多场合中,“直呼其为舅而不名”,这样的恩宠,在有清一代,恐怕只有隆科多一人!可隆科多的好日子过得并不长,到雍正四年(1726年)秋天,清廷爆发了一桩震惊全国的大案,就是所谓的“查嗣庭科场试题案”。
此案其实是雍正借题发挥,用以打击隆科多的一个由头,查嗣庭属于站错了队伍。雍正元年,查嗣庭由隆科多荐举,特令在内廷行走。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蔡珽又复荐举,授礼部左侍郎,加经廷讲官。雍正四年(1726年)秋天,查嗣庭受命出任江西乡试正主考,按照惯例,他出了这样几道试题:首题是“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出自《论语》;二题是“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出自《孟子》。次题两道:一题是《易经》的“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另一题是《诗经》的“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这些试题一般人看来没有什么问题,但雍正却看得“深入”的多。首题:“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雍正认为这是他对朝廷保举人才之令有所不满。二题:“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雍正认为出此题实为居心叵测。策题:“君犹腹心,臣犹股肱。”雍正说查嗣庭不尊君为“元首”,分明不知君上之尊,有辱君威。《易经》次题:“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诗经》次题:“百室盈止,妇子宁止”。雍正认为,他这是暗示人们把“正”和“止”联系起来,呼应汪景祺《历代年号论》中所说的“正”有“一止之象”的说法,是诅咒雍正年号暗含斩雍正之头的意思。
经过这样一番曲解,查嗣庭在乡试完毕后,立即被雍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下令抄查了其北京寓所。据说,在其家中查出的一些日记中确实“语多悖逆”(批评了康熙朝的很多政策),最后查嗣庭被以“腹诽朝政,谤讪君上”的罪名判了凌迟处死。在雍正五年五月,查嗣庭已死在狱中,却将其戮尸枭示。查氏之子十六岁以上的被处斩刑,十五岁以下的儿子以及查嗣庭的二哥查嗣僳及其诸子均流放三千里。查嗣僳后死于戍所,到乾隆帝即位后被赦归的只剩下查嗣庭的儿子与侄子了。受此案牵连的江西官员统统革职,不仅如此,由于汪景祺、查嗣庭都是浙江人,雍正帝还迁怒于浙江士人,专门下诏停止浙江士人乡试、会试三年。
查家获罪后,最幸运的当属其兄长査慎行。查嗣庭案发时,査慎行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他自陈:“实不知本末。”一些大臣闻讯亦喟然曰:“彼固敝屣一官者也,其弟仕京,相隔辽阔,宁复知之?倘以此株连,不亦枉乎!”后雍正知其端谨,特许其父子返回乡里。试想,如果雍正当时再狠些,一举消灭查氏全族,我们还去哪里才能能看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冤”的伟大著作呢!
由查嗣庭案可以看出,浩瀚的历史陈记正是由无数个家庭和家族的小历史组成的,其中的跌宕起伏是任谁也无法阻挡的!(文/讲史论教)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