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如何进行的?)
社会主义,中国,历史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如何进行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之问,这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使命之问,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停止回答。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近30年,党领导人民从平地上夯基垒台、于曲折中艰难探索,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完成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进入新时期,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正反经验的镜鉴中、在内忧外压的形势中,深刻认识到:必须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把握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面对滚滚向前的世界大势,党领导人民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交出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答卷。同时,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新时期全部理论和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
一
实现了转折 开创了道路
站在时间的长轴上回望过去,一些重要历史时刻因其影响深远而被永远铭记。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伟大转折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打破了曾经被奉为圭臬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廓清了长期困扰人们的思想迷雾,开创了充满生机活力的广阔道路。历史事件的意义,往往只有回到发生时的情形中才看得更加真切。很多今天看来不合时宜的做法,在当时是不容置疑的铁律;许多现在来说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当时是谈虎色变的禁区。在党和国家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洞察历史和把握时代的远见卓识,把“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有机结合起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开创这条道路,前提是把准历史方位、标定时代坐标。在过去较长时间里,我们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是很清醒,或急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或认为仍是两个阶级激烈斗争的“过渡时期”,从而导致时“左”时右的错误发生。我们党在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对我国所处发展阶段作出科学判断,认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坐标基点、发展原点,党的所有路线方针政策都立足于此来制定和推进。
【问与答】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过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这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什么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开创这条道路,根本是坚定政治方向、夯实制度基础。改革不是改旗易帜、改弦更张,有些东西必须要改、不改不行,有些东西坚决不改、不容改变,改了就会丢掉根本、迷失方向。邓小平同志把改革开放称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对关系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制度,旗帜鲜明地加以坚持和巩固。比如,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的定盘星和压舱石,任何时候都动摇不得、须臾不能游离。
开创这条道路,关键是打破条条框框、大胆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经验和时代要求出发,澄清一些被搞乱了的理论是非,说出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新话,对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发展战略、发展动力等作出了全新论述,用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比如,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等等。这些言简意赅的鲜活论断,极具穿透力、解释力和实践力,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指引着中国改革开放航船奋勇向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独特的标识、最亮丽的色彩。
【问与答】
什么是“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19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什么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同志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什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实行两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一步,科学社会主义翻开了从统一模式到特色探索的崭新一页。如果说过去很长时间内,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不甚了解,自此有了突破性的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上,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沿着勾勒的基本轮廓,朝着描绘的宏伟蓝图,不断开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
二
捍卫了旗帜 坚定了方向
纵观过去100多年人类社会发展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较量此消彼长的态势不断演化,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的走向。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犹如多米诺骨牌倒塌,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资本主义世界弹冠相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遭遇至暗时刻。中国等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就像汪洋大海中的几座孤岛,似乎随时会被吞噬和淹没。国内有的人失去了信心,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还能举多久的困惑。西方有人更是妄言:社会主义是20世纪的产物,也必将终结于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真的就此终结了吗?
上一篇:华北电力大学专业(备受“国家电网”青睐的专业,华北电力大学有开设,学习难度较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