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汉献帝新传(汉献帝的命运不好?那是幻觉,其实他命很好-旧史新说-增补版)
汉献帝,曹丕,他的汉献帝新传(汉献帝的命运不好?那是幻觉,其实他命很好-旧史新说-增补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文学影视作品,都愿意把汉献帝描绘成一个命运被权臣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不得善终的皇帝,甚至有的故事把汉献帝说成“史上最苦命的皇帝”(前几天,就听到一个很风靡的儿童故事音频中的此番结论)。那么,汉献帝刘协究竟是不是很“苦命”呢?
汉献帝刘协
根本不是!汉献帝刘协不但不苦命,现实情况,在亡国之君中,他的命是很好的!
历史上的刘协,确实是在别人(董卓)的操纵下登基,也是在别人(曹丕)的控制下逊位,一上一下,都不是他本人的意思。当皇帝31年(189年—220年),却没有一天是真正的君王,大权旁落是他的日常,从这个角度讲,他应该算是命苦的。
魏文帝曹丕 影视作品形象
但是,中国自古以来有“盖棺定论”的传统,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我们衡量一个人“命”的好坏,一般是看他最终的结局如何。汉献帝刘协的最终结局如何呢?我们看看正史《后汉书》的相关记载:
“冬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
“魏青龙二年三月庚寅,山阳公薨。自逊位至薨,十有四年,年五十四,谥孝献皇帝。八月壬申,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置园邑令丞。”
以上正史中的记载说明:刘协从禅位到去世,中间度过了14年,这14年时间里,邑一万户,礼仪如天子,死后也以汉朝天子礼葬。其实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曹丕虽然废了他这个皇帝,不但没有加害他,还给他某些天子的礼遇,另给他了一万户的食邑。
汉献帝刘协 影视作品形象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一万户的食邑”是什么概念(食邑:简单来说就是君王将某一地区的税收赏赐给有功的臣下,使其生活度用后顾无忧),那就给您做一个比较:
曹丕的弟弟,任城王曹彰:
在曹操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军功卓著;在曹丕称帝后,认为他北伐时,平定朔方的土地,功勋盛大,又给他增加食邑五千户,加上他之前的封地,加起来才一万户——也就是说,曹操的儿子,曹丕的弟弟,冲战沙场,军功显赫,到头来,最终才一万户。
又如,曹丕的另一弟弟陈思王曹植:
皇初三年(222年)四月,邑二千五百户
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南征归来,路过雍丘,与曹植见面,增其户五百
曹丕给曹植最终的食邑是三千户(不到刘协的三分之一!)。
是不是因为刘协在受曹家“操控”和“利用”的过程中,很“听话”,才让曹氏家族不予加害呢?并不是!“衣带诏”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有人会问:衣带诏的事情是真的吗?回答是:基本如此。《后汉书献帝纪》记载:
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
《三国志·先主传》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衣带中密诏”的记载,所以,汉献帝刘协其实曾经想置曹操于死地的,只是事情败露了而已。
如果曹操在世时,对于是否加害汉献帝是有顾虑的(害怕天下诸雄蜂起讨伐),那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的时候,就不应该有任何顾虑了—— 毕竟都敢改天换日了,还有比这个更大的吗?其实,某种意义上讲,留下刘协可能会更危险。无论怎么说,事实是,曹丕并没有加害被废的刘协,而是让他颐养天年了。
在这之后,刘协在自己的封地,开开心心的度过了14年,为什么我说他“开开心心”呢?根据后人的记载和今河南焦作市修武县(刘协逊位后一直在这里)有关文化部门提供的信息:刘协逊位后,利用早年在宫中所学的医术,摇身一变,成了一名“悬壶济世”的郎中。相传他为百姓治病,不收医费,只收药钱,这个药钱,也是可赊可欠、甚至免除的,刘协在世时极受当地百姓的爱戴!据说,至今很多农村地区针灸、拔罐不收费,药钱不还价的传统,都是汉献帝刘协流传下来的。
做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为民谋福,受人敬仰,刘协当然每天都很开心——换做谁,都会很开心的!
汉献帝禅位后居住的小城(浊鹿城遗址)
汉献帝禅位后居住的小城(浊鹿城遗址2)
刘协最终活了54岁(234年过世),比逼他禅位的曹丕还晚走了8年(226年驾崩)。
刘协最后是自然过世,还是病亡,相关记载不一。但无论如何,都属于“善终”的典型,在“亡国之君”中,他真的属于结局非常好的了。
如果你一定觉得“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那我们就对比一下其他的一些亡国之君,远的不说,就列举从唐以来主要朝代的末代皇帝的结局吧:
(注意,举例自唐以来,绝非有所取舍或者规避,而是觉得越近的朝代,史料越翔实可靠)
唐:哀帝李柷,唐哀帝“禅位”以后,迁到曹州(今山东菏泽),被废一年后,朱温派人到曹州,毒死李柷,死时年仅16岁。
唐:天祐四年(907年),废为济阴王,安置于曹州。五年,惨遭鸩杀,葬于温陵,终年十六岁,谥号为哀。后唐时期,追封“昭宣光烈孝皇帝”。
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虏去后,贬为庶人,受尽金人的折磨和凌辱,宋徽宗被封为“昏德公”,宋钦宗被封为“重昏侯”(这是何等的侮辱)。宋徽宗结局是受尽折磨后病死(一说是冻死),宋钦宗结局的一种流传的说法更惨烈:被勒令参加金人流行的马球比赛,由于骑术不佳,跌落马下,被乱马群蹄踩死。(附,同为亡国之君的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也在同一场比赛中,但他善骑术,瞅到机会策马逃跑,立即被乱箭射死——北宋和辽,末代君王下场如此荒谬!还不如一个路人... ...)
南宋:宋元最后的决战-崖山海战,宋军战败,全军覆灭。左丞相陆秀夫见一切无望,将黄金国玺系在腰间,背起七岁(一说八岁)的宋末帝赵昺跳入大海,以身殉国。
(更加悲壮的是,其他船上的大臣、宫眷、将士得此噩耗,恸哭之声惊动天地,纷纷投海殉国,多达几万人(一说加上跳海殉葬的百姓,超过十万人))
元: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以他的能力,还是能做一个守成之君的,只是元朝的破败已经无法收拾,当明军攻到北京城下时,基于宋徽宗,宋钦宗悲惨结局的前车之鉴,他还算明智,主动退(也可以说逃)回蒙古草原了,2年后,去世。(注,此时是退避草原,和彻底的覆亡还是有区别)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