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关于花的资料(唐人对花有着特别的情感,那么花卉在这个朝代的作用怎样?)
花卉,唐人,花农关于花的资料(唐人对花有着特别的情感,那么花卉在这个朝代的作用怎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南宋理学家周敦颐对花的了解、对个人及朝代爱花情况的知晓令人佩服。其实,唐朝作为历史上的鼎盛朝代,对花的热爱何尝仅限于牡丹,诸如芍药、兰花、荷花、菊花、梅花等各种花卉,无不表现出浓烈的喜爱程度,他们在莳花、赏花的间隙,往往还会随口吟出一两句花诗来,以表达自己对某一种花的情思。更有甚者,唐人在对花卉侍弄、赞美过程中,他们也将花卉用于生活,因为"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物质基础有了,如何提高精神生活及审美情趣就摆上了议事日程。不管皇室贵族还是寻常百姓,都已将花视为这个朝代典型的文化意象,这就使得社会整体倾向于花卉文化的审美情趣,花卉的市场需求日益紧俏,花卉交易盛行并日益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以致于芬芳无不充溢于唐代每一个角落。那么,唐人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享用花卉的呢?
一、花卉在饮食中的应用花卉不仅可供观赏,亦可食用,这早已不算新闻。早在战国时,屈原就曾对当时人们在生活中妙用花卉进行了描写,"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花露的饮用及花卉的食用似乎已成为家常便饭。进入盛唐,花卉的饮食功能得到了更多的开发和利用,其饮食方式不拘一格,让人眼花缭乱。
花为食料"洛阳人家……寒食装万花筒,煮杨花粥",可见将花卉以煮粥的形式食用已成当时一种风尚,而不仅仅止于杨花。唐人有过寒食节的习俗,洛阳人收集杨花煮粥食用只是一个方面。除此而外,唐人煮食花卉还表现在其它花卉上,诗人皮日休写道,"衣服濯春泉,盘餐烹野花",只要适当注意花卉"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食者",不将相生相克的花卉同时食用,花卉不仅可吃,还有助于养生健体。
煮粥食用只是其中的一种,将花卉拌入米中煮饭就成了另一种风格的吃法。诗人李群玉在《沅江渔者》中云,"倚棹汀州沙日晚,江鲜野菜桃花饭",反映了渔夫日暮时分驻留汀州,以桃花饭为食,配以江鲜野菜就饭的生动场景。
无独有偶,在《赠道者》一诗中,唐求这样写道,"饭把琪花煮,衣将藕叶裁",这里琪花亦可遂饭入口。当然,除了桃花、琪花,松花也是不错的食料,"朝饮杖悬沽酒钱,暮餐囊有松花饭",伴随着饭煮熟,松花与饭已经浑然一体,将饭置于囊中,这就是最美的晚餐。
显然,出自诗人之手的这些"花饭",一方面表现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何尝不是其品质高洁的反映?
花为菜品花卉煮饭,芬芳可口,但唐人并不就此罢休,他们还要让花卉成为美味菜肴。对于花卉入菜,唐人"悟"出不少做法,诸如油炸、炖煮、凉拌、腌制等可谓五花八门,风味独特。
至于油炸,以菊花为例,皮日休写道,"或蒸一升麻,或煠(同"炸")两把菊。用以阅幽奇,岂能资口腹",在他看来,蒸麻与炸菊无异,就是为满足猎奇的需要,品尝别一番滋味,但要是用来果腹,倒不敢苟同。
除了油炸花卉,炖煮制作"花菜"也很重要。俗话说"有钱难买九月韭",初秋的韭菜花如果与羊肉搭配一起炖煮,味道如何?"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zhu),实谓珍馐。充腹之余,铭肌载切",可见,韭菜花与羊肉共煮,不仅可以大饱口福,还能回味悠长。这从而道出了初秋时节,唐人对韭菜花的喜爱程度。
油炸、炖煮都要趁热吃,而凉拌尽可凉着吃。花卉凉拌简单,可操作性强,而口感毫不逊色。《太平广记》载,"作鲈鱼,须八九月霜下之时,收鲈鱼三尺以下者作干,浸渍讫,布裹沥水令尽,散至盘内。取香柔花叶,相间细切,和拨令调匀。霜后鲈鱼,肉白如霜,不腥。所谓'金齑余鲙',东南佳味也。紫花碧叶,间以素,亦鲜洁可观",霜降时节,将三尺不到的鲈鱼腌制,而后将其配以切好的香花碧叶,于是"金齑玉鲙"这道东南美味便大功告成,有香花的香气、外观看起来也不赖,真可谓色香味俱全,怎能不让人垂涎欲滴?
至于腌制花卉,唐人记载了山姜花的制作流程:"南人选未开拆者,以盐腌,藏入甜槽中。经冬如琥珀,香辛可重用为鲙,无加也"。意即将未开放的山姜花摘下用盐腌制,继而取出置于甜酒中,待整个严冬发酵,原来的山姜花已成琥珀状晶莹,并将其配以鱼片,味道无以复加。实际上,山姜花经过腌制,已经充当了调味品一角,而不是主食。除了山姜花,大文豪柳宗元还曾以"芍药调五味",其他地方亦有用桃花酿醋的,反映了不同的花卉有着不同的调味功能。
二、花卉为花农解决生计唐代种花者众,但不全为生计所迫。有的用于研究,有的间接以之谋求生计,但对大多数花农而言,养花种花的确为他们解决了生计问题。
陆龟蒙是唐代诗人、农学家,为研究花卉,他特地建了花房,以便隆冬时节,这些花能够安全越冬。不过,出于对花卉的怜爱,就算花房内的温度并不至于花被冻伤,陆龟蒙依然忧心忡忡,他曾坦露心迹,"六分春色一分休,满眼东波尽是愁"。其实,陆龟蒙的生活并不富裕,他完全可以通过售卖一部分花卉来改善生活,然而诗人就是这样,宁愿穷困潦倒也不卖花,"双屐著频看齿折,败裘披苦见毛稀",这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王栖岩是唐代一名医者,虽然不直接靠卖花过活,却借助花卉过的有滋有味。据记载,"所居桃杏手植成数十列,四藩其宇。时人比董奉,栖岩笑曰:'吾独利其花核,祛风导气耳,安取迹古人余事。'每清旦布蓍(shi),为人决事,取资足一日为生,则闭斋治园"。这里,王栖岩栽种桃杏,主要是将它们的花果做成药方,而后每日给人布蓍,以此维持生计,但绝不对外出售一花一果以提高经济利益,是名副其实的"杏林春暖"。
但对多数花农而言,他们种植花卉的目的就是以此牟利,让生活不至于艰苦。"竹院昼看笋,药栏春卖花",许浑是唐代一名诗人,他路过韦曲时亲眼看到当地的花农以卖花为生,借助花卉的买卖,花农们的日子悠闲而舒适。不仅如此,花农还享有一般农民享不到的待遇,那就是不用服徭役,有诗为证:"少壮彼何人,种花荒苑外。不知力田苦,却笑耕耘辈……自言种花地,终日拥轩盖。农夫官役时,独与花相对"。
花农生活无忧,还不用担心服徭役,内心的优渥感不言而喻。更有聪明的花农借种花之机饲养蜜蜂,这样他们赚取的利益也就更为丰厚,如《太平广记》载,"唐裴明礼……缮甲第,周院置蜂房以营蜜。广栽蜀葵杂花果,蜂采花逸而蜜丰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