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田鹨(海南鸟事之六 它凭什么洋洋自得)
椋鸟,鸟类,种群田鹨(海南鸟事之六 它凭什么洋洋自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家八哥
在海南,家八哥的种群数量也许比不上八哥。只能用“也许”,虽然我国目前观鸟人数众多,大学里研究鸟的也不少,但这样的具体数据却寥寥。有一个最新的参考数据,由《中国鸟类观察》主持的“2021年团队观鸟大年”年报,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在全国68个团队的观测中,“2021菜鸟前30”中,八哥位居第13,仅次于家燕,63个团队记录5319次,排名第一第二的白头鹎和麻雀,记录次数分别是10644和10284次。海南在这个观鸟团队榜中,排名20,记录鸟种340种,位于江苏351和山东321之间,显然与海南丰富的鸟类资源不相称。这样的记录数据是遇见次数,很难真实反映种群数量状况,不过可以参考。
窗外的家八哥
家八哥,马敬能《中国鸟类观察手册》这样描述:“体态洋洋自得(24厘米)的偏褐色八哥。头深色。与其他八哥的区别在于无羽冠,眼周裸露皮肤黄色。飞行时白色的翼闪明显。亚成鸟色暗。叫声:汩汩的似流水声,刺耳尖声及悦耳哨音,包括模仿其他鸟的叫声。”言简意赅。什么是洋洋自得?得意时神气十足的样子,“鄙陋之夫以一才一艺自诩,腐朽之士以一文一诗自矜,洋洋自得,沾沾自喜。”八哥有才艺,家八哥也不弱,都能唱几曲。与八哥相比,在形象上家八哥不是那么一身黑,色彩的搭配倒有些雅致,尤其眼下部与眼后的金黄色皮肤裸露,如镶嵌一般,不知三星堆那些神秘的人像与鸟像是否受此启发。
草坪上、树上的家八哥
英国鸟类学家内森·埃默里《鸟的大脑》一书,讨论“鸟类是否具有前额叶皮层”,这样一个关乎智力的重要的脑结构时,就以家八哥为例。“家八哥巨大的中央外侧核,使得它们能够迅速适应新环境并且开发新的食物来源,因此得以成功繁衍生息。”因为家八哥被引进世界许多地方,包括澳大利亚。在中国北方,一些野生种群也是由笼养鸟逃逸后建立的。内森·埃默里指出,“鸦科鸟类和鹦鹉的中央外侧核区域明显大于其他鸟类,表明这一区域在复杂认知能力上发挥着作用。”家八哥和八哥,或许就是依靠大脑中类似哺乳动物前额叶皮层的这个特殊功能区,提高了环境适应能力,使之能够迅速开拓新的家园。乌鸦的智慧在所有鸟类中是著名的,家八哥和八哥的拓展适应能力,正引起鸟类学家的关注。
家八哥
过马路的家八哥
黑领椋鸟,我在海口附近的“电影公社”遇见1只。早晨,景区外一片湿洼地里,白鹭、牛背鹭、大白鹭成群,灰椋鸟和丝光椋鸟混成群吵吵闹闹,喧嚣不知。1只黑领椋鸟独自出现。这种椋鸟比其他椋鸟形体大,花色比较鲜明,最显著的是颈上到上胸部的一整圈黑色,将头胸部的白色分隔开。眼后与眼下同样裸露的金黄色皮肤,与家八哥看起来很像。这样一种鲜明的标记,说明无愧为都是椋鸟科,有共同的基因基础。黑领椋鸟据说在高压线铁塔上筑巢,或者群栖排便,会导致高压线发生线路故障,严重影响电力安全。说明黑领椋鸟同样能够适应人居环境,并且意味着其种群数量是可观的。台湾的黑领椋鸟,据说也属于逃逸种群。
黑领椋鸟
清水湾的家八哥,会在楼上窗外活动,鸣叫;亚龙湾附近的草地上,小群家八哥目中无人,一个个都高挺着胸脯,阔步前行。在海棠湾的一条马路上,几只家八哥那才真叫洋洋自得。家八哥这种高挑的姿势,椋鸟都不及,斑鸫有点像,但远达不到,鹨类中的田鹨姿态高挑,一看就是一种高度警戒的样子。八哥行动起来也看着很低调,唯有家八哥是这样,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它既不是鄙陋之夫也非腐朽之士,只是鸟中一员,一个普通的鸟家族,生来就是如此。沾沾自喜,也许是它的先辈在演化中曾经独得某种优势,一不小心,被刻在DNA的目录中,得以代代展示。
灰背椋鸟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甘肃自考(自考生注意了!甘肃省18所院校开展自考社会助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