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铜仁地区(铜仁,激荡)
铜仁,乌江,贵州铜仁地区(铜仁,激荡)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城乡建设扩容提质大突破。城镇人口从87.5万人增至187.07万人,城镇化率从32%提高到49.34%,中心城区建成面积从十年前的25平方公里到现在的49.6平方公里。全市搬迁规模6.6万户29.36万人,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3.6万套,新增城镇就业24.61万人。——“一区五地”建设步履铿锵、收获满满。完成营造林40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206平方公里,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9个、各类自然保护地49个;建成4A级以上景区12个,江口云舍等4个村列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
天更蓝了、水更绿了、山更青了。群众腰包更鼓了、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全市人民倍感欣慰、特别自豪。巍巍武陵,最美梵净山。如果说,梵净山曾让铜仁闻名全世界,那么追求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创新活力越来越让这座城市的美誉度与竞争力与日俱增。如今,“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品牌持续唱响,“武陵之都·仁义之城”深入人心。提及铜仁,梵净山、新型功能材料、马拉松智慧赛道……成为绕不过去的新“标签”、新地标。
NO.3
不胜不休 苦干实干
提振“精气神”,啃下“硬骨头”,交上“满意卷”,凝心聚力奔小康
回首脱贫攻坚路上,那些感人瞬间仍历历在目。当“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势要打赢脱贫攻坚的号角全面吹响时,铜仁正阔步“十三五”,奋力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那时,全市下辖10个区县均为贫困县,合计1565个贫困村,其中1个深度贫困县、2个极贫乡镇、319个深度贫困村,2014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92.7万。江家坡村是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生动缩影。这里世世代代的村民在贫困的漩涡里挣扎,被一条堪称为“天路”的通村公路“隔绝”在山顶上,群众冒着生命风险翻越悬崖进县城,找寻发展之路。如今,站在印江县城,遥望高山上的江家坡村,一条“悬挂”在深绿色峭壁上的白色道路格外醒目。这条2公里长的路是几十年来江家坡村人的期待,也是3任村党支部书记接力凿开的“天路”。突破天堑也要凿开天路。穿越莽莽大山,让过去17辈人的夙愿照见现实,印江自治县江家坡村三任村党支部书记十二年凿天路的故事,依旧感动着我们。
在玉屏侗族自治县新店镇河口村,一位身残志坚、勤劳致富的创业者的故事,同样震撼人心。生而顽强的洪加祯经受生活的磨难,早前因工作导致左眼失明,后又因车祸,导致左手粉碎性骨折,接连的厄运让他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但他最终没有放弃,与同样吃苦耐劳的妻子,走南闯北做起小生意,后又通过发展水蜜桃种植和林下养鸡致富,成了当地响当当的致富带头人。同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身残志坚、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四坳村村民王昭权,自幼患小儿麻痹症,无法像普通人一样站立和行走。克服身体障碍,手脚并用养牛,王昭权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主动脱贫的意志和助人脱贫的义举,书写了一段催人奋进的脱贫致富传奇。三个故事,三段传奇。凝聚着铜仁人民不屈不挠、苦干实干的精气神。铜仁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探索形成了脱贫攻坚“76554”铜仁做法,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艰巨任务。脱贫攻坚进入总攻阶段,又遇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一起抓夺全胜,坚决打赢打好收官战,不获全胜不收兵。全市2930个村社均设立监测卡点,驻村干部24小时轮班值守,7049个基层党组织、7.6万余名党员扑向一线,15000余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结对帮扶干部由“脱贫攻坚工作队”变身“疫情防控先锋队”,筑起疫情防控堡垒。在全省第一时间应急响应、统筹部署、精准施策下,全市以上率下,牢牢扛起政治责任,探索总结“十个三”工作措施,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敢教日月换新天,铜仁以敢拼的勇气、必胜的决心携手奋进,势要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全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两年全省第一,连续四年居全省前列。铜仁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彻底解决,精彩书写了全国减贫奇迹的铜仁篇章,这是铜仁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喜事!2020年末,全市94.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0个区县全部摘帽、15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一个个贫困村、一个个贫困镇、一个个贫困县,相继甩掉穷帽,迎来新生活。铜仁,同全国一道,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NO.4
后发赶超 逐梦前行
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抢抓政策红利新机遇,跑出铜仁“加速度”
正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今年春节前夕,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赋予贵州“四区一高地”新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到2025年、2035年的发展目标。新国发2号文件重磅出台,犹如一缕春风照在铜仁大地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激情满怀,充满期待。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彭刚谈及当时的感想:“作为助推全市构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牵头部门,将积极把文件精神与我市‘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工作紧密结合,力争将铜仁打造成为全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亮点和示范。”走进贵州大龙高端锂电材料产业园广东凯金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抢抓施工黄金期,铆足“虎”劲,全力推进工程进度。项目施工经理欧阳峰信心十足地说道:“新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支持贵州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为我们带来更加强大的动力,一期项目已于5月中旬实现部分投产,将全力以赴抢抓进度,继续推进。”春节复工以来,该项目建设就进入“加速模式”。为了保障项目建设进度,项目业主倒排施工工期,采取场平、厂房修建同步施工模式,以最大速度抢进度。据了解,该项目分二期实施,全面建成投产后,年产值预估120亿元。
新机遇再次洒向黔东大地,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新使命,铜仁如何勇立潮头谱新篇?顺势而为,也需出奇才能制胜。作为贵州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前沿,长江流域的沅江水系和乌江水系的汇集地。常住人口少、山区面积广、工业支撑面不足一直是铜仁发展的主要矛盾。新国发2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乌江、南北盘江—红水河航道提等升级,稳步实施乌江思林、沙沱、红水河龙滩枢纽1000吨级通航设施项目,推进望谟港、播州港、开阳港、思南港等港口建设,打通北上长江、南下珠江的水运通道。乌江,作为贵州省第一大河,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是贵州连接长江经济带的主要出省水运通道。在乌江铜仁段,上游是思南县城,下游便是沿河自治县。新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无疑为乌江全线复航带来新机遇,也为乌江重现“黄金水道”繁华盛景,发挥贵州交通水运出省通江达海的主要通道作用打通了命脉。
站在思南县文家店镇境内的德余高速施工现场,工人们在桥拱上紧张地施工作业,预计在7月底,整个乌江特大桥将实现合拢。思南县交通局副局长唐宏强眼神坚定地说:“思南港作为新国发2号文件写进去的重点工程项目,我们将抢抓这一机遇实施好思南港项目。”将机遇转发为发展动力。站在新的起点,铜仁将努力闯出一条不同寻常的创新发展之路。——以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快新型工业化,聚焦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同步发展循环环保、精细化工、特色轻工等优势产业,奋力推进工业大突破。——以实施“强中心城区”行动为重点加快新型城镇化,不断做强中心、带动周边、辐射乡村,走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文旅融合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奋力推进城镇大提升。——以壮大生态茶、生态畜牧、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加快农业现代化,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奋力推进农业大发展。——以提升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为重点加快旅游产业化,围绕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推动形成山水相依、景田相望、农旅相生、文旅相融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奋力推进旅游大提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