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汶川地震是几级(汶川: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在坚强中书写新生)
法院,汶川,法官汶川地震是几级(汶川: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在坚强中书写新生)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大力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习近平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汶川法院全院干警到全省廉政教育基地——映秀镇家国情怀书院接受廉政教育。资料图片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震。2018年2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汶川县映秀镇,他强调,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展现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赢得抗震救灾伟大胜利的同时,也正激励着藏羌法院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
今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在汶川县人民法院调研时,勉励干警继续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忠诚履职尽责,为新时代汶川实现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汶川法院牢记周强院长殷殷嘱托,紧密结合少数民族地域特点,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深入践行司法为民,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杨骁,一个在汶川法院工作了25年的法官,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再到员额法官,他一步一个脚印,在民族地区基层法院,用青春和汗水默默谱写着对法官神圣职责的忠诚。
杨骁经历过“5·12”地震,抗击过“8·20”洪水,他的身体里,天然携带着汶川这片热土上的红色基因。面对民事纠纷,他总是要考虑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他办理的案件调解率很高,因此素有“调解小王子”的美誉。
“只要将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从情感上与群众共情,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这是杨骁从事法院工作多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
今年7月26日,汶川法院立案大厅来了几名当事人。导诉台前,他们情绪有一些激动:“我们要给汶川法院执行局送锦旗,上周就要送,执行法官说太忙,今天我们一定要把锦旗当面送给他们。”
据了解,被执行人汶川某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此前因经营管理问题,年年拖欠工人工资,加之疫情影响,公司经营状况步履维艰。
汶川法院执行局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由局长张宇组织成立专项执行小组,对被执行人展开多方调查,了解到被执行人涉诉案件多,排在本案前顺位的债权人多,执行难度大。
可眼看72名农民工工资就要被长期拖欠,张宇组织召开了涉案债权人联席会,向其他债权人阐明现状,积极协商保证了工人工资优先受偿,及时维护了工人们的合法权益。
“群众利益无小事,涉农民工工资案件不是一件简单的执行案件,关乎家庭的和谐以及社会的安定。”张宇感慨道。
“汶川法院主动投身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发展,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法院建设的新路子,大力提高审判质量,对民族地区百姓作出了积极贡献。”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篱对汶川法院的工作极为肯定。
将矛盾消解于未然
在抗震救灾精神的感召下,以“再造一个新北川”的决心,北川法院人不畏艰苦,迎难而上,肩负起重建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的使命。
从43人到16人,再到如今的78人,北川法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法院人的忠诚、信念、担当和奉献。
随着受理案件数量的逐年攀升,人案矛盾愈发突出,北川法院主动将司法融入多元化纠纷解决和社会治理体系中,深度聚焦基层社会治理法治需求,立足本职,主动作为,多措并举,着眼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探索实践,努力实现“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
2019年5月28日,钟某在刘某承揽的北川某工地工作时,不慎摔倒,致双手尺桡骨骨折。钟某被送至镇卫生院住院治疗13天,其间,刘某仅支付了部分医疗费用。出院后,钟某经四川西科大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为十级伤残。
此次劳务事故的赔偿经费问题经双方多次协商和事发地乡政府调解,均无结果。务工致残导致钟某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钟某遂向北川法院起诉,请求法院依法判决工程承包人刘某及工程发包人赵某、赵某某向原告钟某支付医疗费、伤残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等共计近12.6万元。
时值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期间,北川法院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办案。承办法官李昌平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对各方当事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反复耐心细致地做调解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促成各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钟某和妻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我们通过推进联合调解中心的建设,因地制宜地融入了本地‘羌风民俗’和‘圆桌调解’的特色调解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树立了北川法院良好的司法为民形象。”北川法院法官吴永莉介绍道。
2008年以来,北川法院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集体”“集体一等功”“全国法院系统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法院”等荣誉。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抗震救灾精神的指导下,满目疮痍的映秀镇涅槃重生。
贝聿铭、何镜堂、吴良镛、保罗·安德鲁、周福玲等大师的作品让这个生机勃勃的小镇更像是一个建筑艺术群落。映秀人民法庭掩映其中。
2002年,陈虹从小金县人民法院来到映秀法庭,中途出去交流一段时间,又回到了映秀法庭。记者在路边采访她时,不停有当地的群众和商贩与她打招呼。
这和法庭门口张贴的手机号码有关。“平时除了庭审和调解,我们通常会进村子、进社区、进政府和学校宣讲法律知识。”映秀法庭法官助理彭梓玲向记者介绍,“每个村子都有法律便民点,我们更多的时候还是群众的法律顾问,他们有什么疑问都会事先给我们打电话咨询。”
从大学生再到法官助理,彭梓玲进入法院后,在陈虹的关怀下一步步成长,映秀法庭也让当地群众拥有了更多的司法获得感。
13年过去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如今已深深融进了吴永莉、李昌平、杨骁、张宇、陈虹以及彭梓玲等法院人的血脉里。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来源:人民法院报
记者:姜郑勇丨编辑:李高凯 高倩倩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