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洞房经(神仙亦有草根族)
门神,灶神,土地洞房经(神仙亦有草根族)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凡夫俗子如我者,大抵羡慕神仙能长生不老、腾云驾雾、遨游天地,何等逍遥自在。可惜并不是所有的神仙都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书中那些高据云天的大仙大佛们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也不像道家典籍中那些隐居山林的方外散仙们谈经论道、炼丹修身。有一大批长期生活在凡尘的基层神仙,民俗和方志是他们活跃的舞台,管理鸡零狗碎的凡人生活是他们的职责。王母的蟠桃宴多半与他们无缘,神仙图鉴名录排行榜也不会名列前茅,可谓是不折不扣的草根神仙。
虽然掌管法力和管辖范围有限,他们却和日常生活最贴近、最密切——家居旅行、吃穿用度、婚庆嫁娶,所以让我们暂时忘记高高在上、没空听你祈祷的高级神仙,一头扎进民间传说,参观一下草根神仙的草根故事吧。
蚕神
代言神:西陵氏缧祖、蚕女马头娘
神职:丝织机造穿衣裳
推介理由:衣食住行,衣字当先。
中国古来就有“丝绸之国”之称,是最早发明种桑饲蚕的国家。蚕桑在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早在汉朝以前,蚕就被神化,称“先蚕”,意思是始为蚕桑之神。
一般说来,中国的蚕神有官方和民间两种版本。官方的祀典尊黄帝之妻西陵氏(即嫘祖)为蚕神。《史记》中曾提到嫘祖发明养蚕,“嫘祖始蚕”。《隋书·礼仪志》中记载,北周时尊嫘祖为“先蚕”。《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路史》则称:“伏羲化蚕,西陵氏之女嫘祖帝为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故《淮南蚕经》云‘西陵氏劝蚕稼,亲蚕始此’”。这种说法在宋元以后达到全盛。由于嫘祖教民养蚕缫丝,为民造福,后人都尊奉她为 “蚕神嫘祖娘娘”。
民间祀奉的蚕神,则是由蚕马神话演化而来的蚕女马头娘,又称“马鸣王菩萨”、“蚕花娘娘”等。其远源是《山海经·海外北经》中的“欧丝”女子:“欧丝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这是蚕神的雏型,一开始就是女儿身,不过此时尚未与马相联。
到了《荀子·赋篇》,其第四篇《赋蚕》则有云:“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说的是蚕身柔婉如女子而头似马。而《周礼注疏》的第三十卷《夏官·马质》,郑玄引《蚕书》曰:“蚕为龙精,月直大火,则浴其种,是蚕与马同气。”后人据此把蚕与马相结合,造出马首人身的蚕马神。
蚕马神的传说在《太古蚕马记》《搜神记》《蜀图经》《神女记》《太平广记》等书中都所记载,细节方面虽有所不同,内容却大抵一致。据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所述:帝喾高辛氏时,蜀中某女之父远征,女儿因为思念父亲,就对家中一匹白色牡马儿戏言:如果你能把父亲带回来,我就嫁给你哦!白马闻言仰天长啸,挣脱缰绳疾弛而去。几天后,白马果然载着其父返回家中。从此白马受到一家人厚待。
可是,白马自此整日不思饮食,却每每看到女儿走近马厩,就嘶鸣不止,兴奋异常。女儿见状只好将之前的戏言告诉父亲。其父心中为女着急,取箭将马射杀,并把马皮剥下晾在院子里。某日,女儿与邻居在院子里玩耍,女儿踢着白马皮叹道:你是牲畜,却想娶人当老婆。现在落到这种地步,这又何苦?这时马皮突然飞起将姑娘卷走,不知去向……数日后,家人在一棵树上找到了姑娘,但见那马皮还紧紧包裹着她,头却已经变成马头的模样,正伏在树枝上扯吐蚕丝。父母闻讯后十分伤心。乡亲们从此便将此虫叫作蚕(缠),此树叫作桑(丧)。
某日,父母忽见蚕女身旁有侍卫数十人,乘流云驾骏马天而降,对父母说:“天帝因为孝能致身,心不忘义,封我为女仙,位在九宫仙嫔之列,在天界过得很自在,请二老不用思念女儿。”言毕又乘云而去。后世人们为感激小姑娘为人们带来了丝绸锦衣,把她尊为蚕神,无论是在蜀中还是在江浙一带,解放前都可见到塑有马头娘塑像的蚕神庙:一个骑在白马身上的美丽的小姑娘。
古代官方举办的蚕神祭祀活动并不多,在民间却十分丰富,特别在江南一代形式繁多。蚕花娘娘祭祀定于农历十二月十二日举行,据说这天是蚕花娘娘的生日。祭祀要用纸扎成一马,上骑蚕花娘娘。还用红青白三色米粉团做成马头娘的样子,并做桑叶、丝束形状来进行祭拜。除夕或是正月十五日晚还有烧田蚕活动,也叫照田蚕。据《西吴里语》记载说:“各乡村人晚间以竹叶杂草木束一火炬若庭燎然,举火然之,金鼓流星火爆,侑以赞词,名曰烧田蚕。谓宜耕种育蚕二事。”其实就是养蚕户们燃篝火、祈求丰年的活动。
灶神
代言神:先炊、炎帝、黎(或作苏吉利)、张立德、宋无忌以及红壳小蟑螂
神职:柴米油盐酱醋茶,督察善恶兼八卦
推介理由:民以食为天。吃饭乃人生大事,所以炊事之神很重要。
灶神又称灶君、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灶净菩萨等,是中国民间信仰最普遍的神只。据记载,早在先秦时期,祭灶习俗已经流行,主要是为了感谢和颂扬灶神的功德。《礼记·祭法》中"王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关于灶神的登神之路,官方和民间都有诸多版本。先秦两汉时的古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灶神是厨房烹调女神——先炊,其形象为一老妇人,盖因早在远古时期,氏族居处之“灶”的使用与管理是有经验、有能力、有威信的妇女。《史记·封禅书》就有"先炊之属"的说法,而《礼记·礼器》曰:"燔柴于奥,夫奥者,老妇之祭也。盛于盆,尊于瓶。"后世称此老妇人为“种火老母”,又称“灶君奶奶”,负责管理天下灶神。
另一种则认为火神死后转职为灶神。西汉时,《淮南子·汜论》云:"炎帝于火,而死为灶。"后人高诱注解道:"炎帝神农,以火德王天下,死托祀于灶神。"这是说炎帝死后化为灶神。到了东汉时,许慎的《五经异义》则称:"颛顼氏有子曰黎(又称苏吉利),为祝融火正也,祀以为灶神。"
民间还有“灶公灶母”的说法。据说,古时有名叫张立德的后生,娶妻郭丁香,夫妻二人感情很好。后来张生又娶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媳妇李海棠。此人为人奸诈,过门不久就逼着张生把郭丁香休了。从此肥吃海喝,不到两年就把万贯家产卖个精光。海棠见势不妙,立马拔脚改嫁。倒霉的张生只好沿街乞讨。某年腊月廿三,张生行乞到一家门前饿得昏迷,这家的丫环把他扶进厨房,给他吃了一顿饱饭。过了一会儿,丫环告诉他:“夫人来了!”张生从窗口往外一看,这位夫人正是两年前被他休了的郭丁香。他十分羞愧,无脸见人,只好钻进灶堂里躲了起来,最后被人从灶堂里拉出来时,已经烧成了一个炭人。善良的郭丁香看到此情景痛不欲生,不久就离开人世。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念及张立德知错认错,就封他为灶爷,封郭丁香为灶母。
此外,据后世历史学家考证,还有“灶神是火精宋无忌变的”;“灶神是人间一好吃的贪官变的”;“灶神是穷蝉变的。”等诸多说法。最后一种说法中的穷蝉就是炉灶上常见的红壳小蟑螂。当代学者袁珂认为,穷蝉又名穷系,而系、髻(蛣)、吉、忌的声音相近,所以后世传说的灶神,无论名叫"禅"的,名叫"单"的,名叫"宋无忌"的,名叫"苏吉利"的,都是颛顼的儿子"穷蝉"演变而来……
上一篇:冻脚(寒潮又来了,警惕这5种冻出来的病!这份冬季实用保暖手册请收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