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安徽合肥有什么特产(从籍籍无名到前20强 科技铺就合肥崛起之路)
合肥,合肥市,亿元安徽合肥有什么特产(从籍籍无名到前20强 科技铺就合肥崛起之路)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此外,合肥产投集团也是投资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平台,长鑫12吋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中国声谷项目、中科离子装备公司、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处置项目等都是该集团投资的。
都市圈建设推动经济腾飞,科学精神与城市发展共振
“一开始,合肥属于东部城市,错过了国家‘三线’建设,后来合肥又划成中部城市,错过沿海开放,”提起过往,胡艳教授十分感慨,“就这样,曾经排名七八十位的合肥还是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进入前20名——其中的缘由值得全国很多城市研究。”
据合肥统计局数据,2004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为700亿元,而同期规模相当的太原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31.2亿元。2010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2702亿元,2020年达到10045.72亿元。10年增长3.7倍。
“抛开科技和产业,城市扩容是一个大前提,”胡艳教授说,“曾经的合肥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所以十几年前时任安徽领导就提出了东向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并且作为‘泛长三角’的一员,有幸成为沪宁杭的‘旁听生’。”
在北方做企业的葛先生回忆,“以前回一趟合肥,要到安徽的地级市蚌埠换乘,火车开到合肥就没有路了,只能掉头。而现在,米字型铁路,四通八达。”
“如此以来,合肥乃至整个安徽承东启西,南联北引的区位优势终于有了现实的载体。”胡艳教授认为,让合肥快速崛起的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城市扩容,“2011年,巢湖市分拆后的县级巢湖市和庐江县划入合肥,至此合肥都市圈初步建立,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湖之城’。”
10年来,安徽省一手牵长三角,一手牵广袤的华中腹地,各大城市分批次融入长三角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性地开发新兴产业。“从一名旁听生到正式生,再到优等生,”胡艳教授总结,“合肥能有今天,首先得益于国家区域的持续发展,第二就是政策持续有力。”
“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区域,合肥的发展也是全国区域联动协调发展的结果。”胡艳教授说。
“合肥多年来,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虞爱华书记坦言,“合肥通过这几年的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懂产业,懂市场,懂政策’的干部队伍。“
不仅如此,合肥还把科学施政放置于头等重要的地位。
胡艳教授告诉记者,伴随着安徽融入长三角的步伐,安徽合肥省市两级也建立了对等的科学研究机构,她所在的安徽大学先后同省市及有关部门联合创办了“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合肥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不同于其他“盖章式”研究机构,他们的“有人员编制,有经费保障”。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人员还可以全程参与到合肥乃至安徽各地的重大项目当中。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合肥从当地20来所高校中选派教授、副教授到市直部门挂副职,使得学者的“对策变成决策,文章变成文件,计划变成规划”。
胡艳教授把这解释成“科学精神在政府施政中的具体体现”。此外,长三角学界、商界的各种交流活动也一直在进行。
在胡艳教授看来,搞都市圈尤其需要科学论证,因为都市圈内的城市错位发展、产业的衔接与互补、城乡的协调与平衡等都需要跨越多个行政区充分研究,最后服务于都市圈的发展。而这终将决定一个都市圈是否有凝聚力,能否获得根本性发展,值得那些“摊大饼”式都市圈警醒。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华兵 编辑 陈莉 校对 张彦君
联系邮箱:bhbty@126.com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