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紫依(《琅琊榜》秦般若为什么不愿委身于誉王,她是称职的谋士吗?)
般若,谋士,她的紫依(《琅琊榜》秦般若为什么不愿委身于誉王,她是称职的谋士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文/紫依
《琅琊榜》里出彩的正面女性角色很多,刘涛饰演的霓凰郡主,刘敏涛饰演的静妃,还有莅阳长公主,夏冬,宫羽;
而反派这边,除了皇后这个没起太大用途的花架子之外,就属秦般若最强了,她是全剧唯一一个扎实的反派一号。
作为末代滑族人,她师拜璇玑公主,掌握着红袖招,终生以报复赤焰军和复兴滑族为目标。
为此,她做誉王的谋士,为他培植眼线,打探消息,输送情报,出谋划策,算是个美貌与智慧并存的蛇蝎美人。
她陪伴誉王十几载,看着他从亲王,一步步走到与太子比肩的七珠亲王的位置,又眼睁睁地把他从高位上拉下,屡战屡败,最后誉王落败,以谋逆罪被关押,而她被夏江抛弃,只能被捕身亡。
她与誉王,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是谋士,还是情人,亦或是红颜知己,甚至是猪队友?
今天就让我们来讨论看看。
(1)是红颜知己,但不一定是情人,各取所需,保持距离罢了誉王,是梁帝的皇五子,名萧景桓。
当他代梁帝巡视完江左十四州后,政绩斐然,皇帝许诺他回京后,就会被加封为七珠亲王。
一时间,誉王成为朝中唯一能与太子分庭抗礼的皇子,风头无两!
在梅长苏出现以前,秦般若替誉王筹谋,是他身边的大红人,我们看到他俩出双入对的时间,比誉王妃还多。
秦般弱一般会做些什么呢?
比如,他们经常闭门谈事,谈的什么,周围人不知,而誉王妃也很知趣,从来不会来打扰。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一回,誉王妃有重要事情汇报,情急之下推门而入,恰好撞见誉王扶着秦般若的肩膀,说这一切都是因为你。
誉王的表白还飘在耳边,气氛已经烘托到这儿了,差点就要有亲密戏份了。
当时他们两人有一种被抓现行的既视感,可誉王妃连忙淡定地解释说,我并不知道你们在书房谈事情,不小心打断了你们。
这时候她对秦般若用了个称呼,就是皇帝的嫔妃之间,普通人的妻妾之间经常用到的“姐妹”二字,她说“大家都是姐妹,不必拘礼”,其实这个称呼就把彼此的关系定位了。
可是他们之间又并不像是有过肌肤之亲的人,更像是红颜知己,关系暧昧。
每次他们都关门密谋,可是密的什么事,鬼知道。而且最关键是,他们一边说事儿,秦般若还一边伺候誉王宽衣解带,要么按按腿儿,要么按按肩。
这个画面是不是莫名的熟悉呢?
对的,每次梁帝在静妃那儿聊天,静妃从来不得闲,捏胳膊捏腿,还要小心翼翼地赔笑脸,随时回答各种问题,给足情绪价值,就是很少发表意见。
而这些动作对秦般若来说,显然已经超出了谋士的职业范围,反而更像是妾室在伺候老爷,难怪王妃都说出,“有秦姑娘照顾王爷,我很放心”这样的酸话。
不同的是,秦般若在宽慰誉王,给他加油鼓劲的同时,还会经常出谋划策,为他忙前忙后地办事。
静妃不需要做什么,她把梁帝哄高兴了,赏赐就源源不断地送来,这是妻妾的待遇,除非惹怒了他,或者做了什么让他不高兴的事情,她才会受罚失宠。
可秦般若一旦出现办事不力,或者使不上力的情况,她就会逐渐失去誉王的信任。
这二者的分别很大,只能说秦般若游离在谋士和妾室之间,分寸拿捏得刚刚好,直到誉王覆灭,他们也止于主仆关系,从未有越矩。
进可攻,退可守,誉王需要一个既能提供情绪价值,又能对自己事业有所帮助的女人,她长得美,性格又温顺,办事得力,简直是谋士的最佳人选。
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秦般若就是老总身边那个缠人的秘书,时不时捏个小手,说点暧昧分明的话,但却没有实际行动,这要是换个不通情达理的夫人,老早被踢到九霄云外去了。
所以说,誉王真是娶了个好王妃啊。
(2)为什么秦般若没有跟了誉王?是不愿,还是不能这么多年来,其实秦般若有无数个机会跟了誉王,做他的妾室,也不至于过得那么辛苦。
可她终究没有,他两之所以没有结合,我想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秦般若的身份不允许她正式进入誉王府。
她是滑族人,而誉王毕竟是七珠亲王,即便是要纳妾(侧妃),身家背景也是要经过层层把关的。
如果她只是一个谋士,那么身份自然不会被深挖,可是如果她要做侧妃,一定会被查出身份并且阻扰的。
梁国与滑族这天大的仇怨,别人不知道,梁帝知道。
他们二人的结合绝对是个安全隐患,按照他多疑的性格来看,滑族人的孩子,又娶了个滑族人,将来要搞出什么事无法预知,他是无法安然高枕的。
秦般若可能第一时间就会暴露,并且有了生命危险,更不别提筹谋了。
第二个原因,工作需要,谋士的职业素质要求她保持清醒。
作为谋士,最忌感情用事。
你看梅长苏为了完成大业,整整瞒了靖王一年多,哪怕周围所有人都知道他就是林殊,靖王还是不知道。
因为“如果靖王知道了,遇到事情他就无法正确决断,会有顾虑”
所以梅长苏甘愿靖王把自己当做没有感情,只会分析利弊,双手搅弄风云的谋士,也不愿意相认。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秦般若和誉王。
如果她和誉王走得过近,必然会影响对事物的判断和做法,誉王也许可以为了自身舍弃她,可万一她泥足深陷,作茧自缚,日久生情,有了其他心思呢?
所谓关心则乱,当局者迷,爱情容易让人迷失方向。
谋士,一定要有局外人的思维,还要有宽阔的视野,这样才能时刻保持清醒,而感情可能会成为影响判断的关键。
第三个原因,璇玑公主要求她尽全力辅佐,却未告知原因。
秦般若辅佐誉王,只是因为师父璇玑公主的遗命。
至于她为何如此安排,般若从来不知道,也不敢打开锦囊。
按理说,滑族要复国,依附太子就可以了,以秦般若的美貌,把那个草包太子迷得七荤八素的,绝对没问题。
等他顺利登基,滑族复国不是分分钟吗?
她何必要舍近求远,去扶持一个,生母是传说中低贱的侍女,暂时还无权无势的双珠亲王呢?
这其中的缘由,没有理清楚,秦般若就主动献身,是不明智的,而誉王早知道她的狼子野心,肯定会有所防备。
既然双方都有需求,结成短暂的同盟,保持安全距离,是最好的选择。
这也是誉王不会用强,始终尊重秦般若的选择的原因。
第四个原因,滑族是女权社会,根本不会允许自己做妾。
滑族是女人当家作主的社会,秦般若的身边,全是精心培养的女性,从来不关男人什么事,她作为一个手握滑族最后命脉的女人,怎么可能甘心把自己困在这后宫之中,与一群女子斗法。
而且,她知道玲珑公主的悲惨命运,断不可能再重复这样的老路。
玲珑公主以为梁帝可信,依附于他,甘心做一个待在行宫的祥嫔,不为外人知晓,最后却惨遭背叛,导致灭国。
那么誉王和梁帝性格如此相像,怎么可能保证她自己不会重蹈覆辙呢?
上一篇:30年茅台价格(4月15日 飞天茅台 系列酒年份酒 今日价格行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