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34码鞋(辽宁舰的十年成长)
辽宁,航母,甲板34码鞋(辽宁舰的十年成长)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对航海部门气象水文中心的朱宇来说,即将进入香港时,海面上突然出现的彩虹让他印象深刻。站在塔台,朱宇的眼睛始终没离开雷达上的降水回波和远处的一团云彩。他预测准了任务当天的风雨,却没料到这样的惊喜。
香港,国之门户;航母,国之重器。辽宁舰赴香港,向世界宣告:人民军队有能力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人民军队有能力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幸福生活。
我们再把视线转回到辽宁舰这个“舞台”,把聚光灯对准每一个战位,无论是水线之下,还是甲板之上,都会看到一双双时刻机警的眼神和不经意间绽放的笑脸。
跟随辽宁舰执行任务,记者曾在一天凌晨时分跟随舰上官兵巡逻。从深夜12点到凌晨2点,2个小时,我们走了一个个战位,几乎覆盖了辽宁舰几十米垂直高差。24小时不停更的值守,保证了辽宁舰顺畅地高速运转。
机电老兵崔荣德,已经在辽宁舰水线以下的深舱干了10个年头。来航母之前,这个质朴的山东汉子已经跟着海军多型舰艇走南闯北,还参加了第二批亚丁湾护航任务。
当共和国第一支航母部队吹响集结号,崔荣德收拾行囊,义无反顾地成为航母上的一名“新兵”。
上舰初期,崔荣德和战友们一边改建舱室,一边对机电技术难点攻关,最终完成了近百份图纸的绘制、一套装备文书以及一套锅炉系统保养流程的编写。
众所周知,舰艇上机电兵很辛苦。高温、高湿、高噪音是他们的日常工作环境,一整天见不到太阳是家常便饭。记者随舰执行任务期间,碰巧赶上机电部门给几名年轻官兵过集体生日。
一名下士的生日愿望令记者感慨不已:“上船3年多了,我想看一次舰载机起飞,想看一次‘航母style’。”
集体生日后的第2天,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在崔荣德带领下,几名年轻官兵来到塔台,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他们不曾来过的地方。
走到舷窗前,一架歼-15战机刚刚滑行到起飞位。随着“航母style”的指示,舰载机一飞冲天。那一刻,一位士兵的眼圈红了,他回头轻轻地对崔荣德说:“班长,这就是我们在深舱守好航母‘心脏’的意义!”
放飞完舰载机,做出“航母style”的郭晖迅速跑开。郭晖所在的是航空部门起降中队,他们经常要从早忙到晚。
对于航母这个巨大的系统来说,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在甲板之下,还有多个舱室在同步运行,保障着甲板之上的舰载机起降。
此刻,甲板下的一个作业舱室,几名士兵正在班长带领下认真观察着止动轮挡的状态。一架歼-15战机刚好滑至起飞位,巨大的轰鸣淹没了作业舱里的所有声音。
庞大的身躯,舰载机起降时的震撼,是辽宁舰留给世人的经典场景。无论是甲板之上还是水线以下,那些深耕在辽宁舰各战位的鲜活面孔,更像是隐藏于舞台幕后的人员。
也许,直至离开辽宁舰,也无人知晓这些“幕后”的名字,无人认识这些平凡的脸庞,但他们知道,始终有一位殷切的“观众”——祖国!在祖国目光的注视下,航母官兵深感自豪。
梦想·现在和未来
时间不会辜负努力,梦想不会辜负坚持
伴随着巨大的轰鸣,歼-15战机稳稳降落在航母辽宁舰上。
这一落,标志着年轻一代“飞鲨”教官顺利通过航母夜间着舰资质认证。
刚巧,一颗闪亮的流星从远方飞来。站在LSO工作站的王勇轻轻瞥了一眼,将这浪漫一幕记在心间。
这是王勇不为人知的柔情一面。大多数时候,这个被学员称为“黑脸教官”的男人,总是给人一种威严感和距离感。就像现在,他记住了流星划过夜空的浪漫,却也清醒地知道,梦想的实现只能靠自己。
当年,经过层层筛选,王勇追随着偶像戴明盟的航线,来到了舰载机部队,成为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之一。
在停机坪,王勇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552”——那是一架有着黄色涂装的舰载机,戴明盟驾驶着它,闯出了中国航母舰载机壮丽航线的第一步。
为了跨进“尾钩俱乐部”,王勇和战友们“几乎把铺盖卷都搬到了模拟机旁”。刚过而立之年,王勇成功通过航母资质认证,飞上航母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那年冬天,已经执教海天一线的王勇又一次见证了年轻一代“飞鲨”的梦想实现——
这批年轻的舰载机飞行员,创造了中国舰载机飞行员培养的一系列之“最”:单批认证人数最多、平均年龄最小、飞行时间最少、认证周期最短。这,是中国航母战斗力建设又一个历史性时刻。
通往梦想的路途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但时间不会辜负努力,梦想不会辜负坚持。
程海霞无数次在无线电里“目睹”了歼-15战机的起飞和着舰。这名通信老兵见证了舰艏滑跃甲板“16”的涂装过程,亲历了辽宁舰10年间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对程海霞来说,有一面国旗永远珍藏心底:那天,辽宁舰首次出海试航,他亲手升起中国首艘航母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如今,这面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五星红旗,收藏在军事博物馆,接受着亿万同胞的敬仰。”程海霞动情地对记者说。
记者曾问过许多辽宁舰官兵,你最骄傲的事是什么?
得到的答案出奇地一致:“上航母!”
之所以骄傲,皆因梦想之所在。面对航母事业的召唤,官兵们义无反顾。
“这样的梦想与奋斗相互激发、交融所产生的能量,是航母事业的动力所在。”这句话,最早出现在辽宁舰舰报的一篇文章里。当时,这句话一度成为选拔航母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现在,这句话已逐渐沉淀为辽宁舰官兵群体的精神特质。
2022年4月,人民海军成立73周年之际,飞行教官王勇又当了一次“网红”——在首部航母主题宣传片中,王勇在与母亲的通话里有意无意地透露了航母“三胎”的消息。一时间,“三胎”话题成了热搜第一。
果然,没过多久,航母“三胎”福建舰下水。中国人的航母梦想,又前进了一步。
回首辽宁舰走过的非凡10年,从“船能动、机上舰”到出岛链、走远海,从“惊天一落”到舰载机飞行员队伍加速成长,从辽宁舰到山东舰、福建舰……辽宁舰的甲板见证了一次次战斗力突破。
退伍季,一批老兵背着行囊挥泪告别辽宁舰,一批新兵带着梦想踏上了甲板。
在老兵留恋的眼神中,在新兵激动的脸庞上,我们看到了梦想的传承——曾经的梦想如今成为现实,未来的梦想必须快马加鞭去实现。
听,辽宁舰的汽笛又一次响起。犁开波浪,辽宁舰即将远航。
远一点,再远一点!这是辽宁舰官兵的梦想,更是中国航母的梦想。
(本报记者 孙伟帅 李一叶 特约记者 莫小亮 通讯员 王静)
辽宁舰入列十周年 融媒体报道
独家原创 第一视角
34号军事室
中国军号微博
融媒体产品主创团队:高立英、彭洪霞、孙伟帅、马晓宸、赵纹嵩、吴汉阳、孙婉宁、王一帆、李一叶、范晓伟、毕英英
来源: 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