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走马荐诸葛(徐庶走马荐诸葛,间接帮助刘备成就帝业,他离开刘备是否另有隐情)
刘备,自己的,他的走马荐诸葛(徐庶走马荐诸葛,间接帮助刘备成就帝业,他离开刘备是否另有隐情)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是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我们对于徐庶的印象似乎只有“走马荐诸葛”和“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两个标志性事件。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真实的历史中,对徐庶的记载都很少,但从为数不多的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我们还是可以勾勒出一个有智慧、有才识,又有民间气息的徐庶。
徐庶离开刘备投靠曹操,应该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正史中的徐庶为什么离开刘备?为什么我们认为,徐庶平淡的一生,活得很通透呢?
徐庶的早年生活和他与诸葛亮的友谊作为诸葛亮在隆中时最好的朋友,徐庶在《三国演义》中也算得上是一个顶级谋士了。《三国演义》中写徐庶因为看到刘备是一个礼贤下士的明君,决定帮助刘备建立帝王功业。
不料自己刚刚在新野破了八门金锁阵,帮助刘备战胜了曹操,他的母亲就被曹操抓到。徐庶是个孝子,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母亲在曹操那里受苦。
听到母亲落在曹操手中的徐庶方寸大乱,仓促离开了刘备。刘备正在为徐庶的离开而伤感,不想徐庶又折回来,向刘备推荐了当时还在隆中隐居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的这一细节描写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如果徐庶真的直到自己走时,才想到向刘备推荐诸葛亮,那么他之前不推荐诸葛亮,就有嫉贤妒能的嫌疑。
徐庶早在长坂坡之战以前,就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当时的刘备还没太把诸葛亮这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士子放在眼里,是徐庶对刘备强调了诸葛亮的能力,刘备又经过一段失败的迷茫岁月,才终于下决心亲自去隆中请诸葛亮出山。
应该说,徐庶最初是想和诸葛亮相互配合,为刘备效力,共同开创一番宏伟事业的。但是经过长坂坡一战,徐庶的母亲被曹操的军队掳走,徐庶迫于无奈,离开了刘备。
根据事实来看,曹操抓到徐庶的母亲,是一个偶然事件,并不是曹操为了削弱刘备的实力,故意让人抓了徐庶的母亲,又设计骗徐庶来投靠。
曹操手下谋士众多,他虽然爱才,却也未必值得为笼络徐庶使用不光彩的手段。但是,徐庶的能力,却不是在遇到刘备之后才表现出来的。
徐庶原本名叫徐福,后来化名单福,他出身寒门,练得一手好剑法,专爱打抱不平,颇有侠客之风。在一次替人寻仇之后,徐庶用白粉涂面,披头散发想要逃脱官府的捉拿,但是不幸被官府捉住。
官府反复审问,徐庶坚决不肯吐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后来负责审讯的官员将徐庶绑在柱子上,做出要将徐庶肢解的态度,并且下令周围的人们出来辨认他的真实身份。由于徐庶平日除暴安良,对乡邻们多有帮助,所以人们都不肯说出他的真实姓名。
后来,徐庶侥幸被自己的同伴营救出狱,免于一死。
经历了这次劫难,年轻的徐庶对人生的选择、和改变这个乱世的方法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也许他对自己从前的鲁莽行为很后悔,也许他意识到:就算一个人的剑术再高超,也没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个黑暗的世道。
于是,做了多年侠客,一向快意恩仇的徐庶决定丢掉自己手中的剑,做一个依靠见识和谋略,辅佐明主的王佐之才。
徐庶原本是今天的河南长葛人,大约在公元191年,为了避开董卓之乱,和同郡的青年才俊石韬(石广元)一起来到荆州。
在荆州,潜心向学的徐庶一开始不被世家大族的青年才俊们接受,大家都很介意徐庶的过去。内心孤独的徐庶仍然十分自律,积极寻找与自己有共同志向的人。
不久,对母亲十分孝顺,又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荆襄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的徐庶,与诸葛亮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徐庶的出生年月虽然无从知晓,但根据他在公元189年被官府捉住的信息,他应该比诸葛亮大十岁以上。181年出生的诸葛亮,在189年才八岁。
大约在公元201年,徐庶受到刘备的器重,决定为刘备效力,这个时候的诸葛亮才20岁。诸葛亮自己需要更多时间的沉淀,而徐庶也不可能为这时已经四十岁的刘备,推荐年方弱冠的诸葛亮。
徐庶离开刘备的多种考量
在诸葛亮出山的前六年间,刘备在荆州,被刘表奉为座上宾,度过了他人生中相对安稳的六年,却依然英雄无用武之地。徐庶虽然受到刘备的器重,但是这时的刘备能拿出手的东西太少,由于缺乏合适的机遇,徐庶也没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也许,就是在这平静的六年中,徐庶觉得刘备既有成就帝王之业的优点,也有明显的足以毁掉帝王之业的缺点。以徐庶的心智来看,他决定离开刘备,不太可能是临时的决定,更不可能只是因为母亲在曹操手中。
如果只是因为母亲在曹操手中,徐庶就投靠了曹操,那么在母亲死后,徐庶完全可以再回到刘备阵营。徐庶没有回到刘备阵营,一定有其他的考虑。
徐庶最终选择为曹操效力,最主要的原因,应该还是落叶归根的思想。因为诸葛亮还在隆中时曾经与他的几个朋友讨论过将来为官从政的打算。那个时候,徐庶和石广元就有回到故乡的打算。
诸葛亮却表示:士大夫应该找到一个更能让自己施展平生抱负的平台。徐庶虽然也有理想,但是经过数年的流浪,他应该更向往回到家乡过上平静的生活。
在长坂坡之战的时候,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在曹操的统治下,百姓们的生活还是不错的。
天下最终必将由占据中原腹地的曹魏政权实现统一,这一点几乎已经成为定局。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去做一件看不到希望和结果的事,一般人不愿去浪费这个精力,也没有这种坚持的执念。
徐庶终究还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弃武从文之后,他身上那种快意恩仇的锐气渐渐消失,为了理想而献身的激昂与热烈,最终让位与平和宁静的现实生活。
徐庶虽然与诸葛亮是很好的朋友,两人或许有过共同的理想,但是在徐庶离开之后,这种友情注定只能被埋在心底,依依东望。
人与人之间的友情,虽然不一定是脆弱的,但还是会因为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价值观和时间的流逝而渐行渐远。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进曹营后,决定隐藏自己的才华,一言不发。实际上在公元220年,徐庶的名字出现在魏国重臣拥护曹丕取代汉献帝的劝进表中。
虽然这时的徐庶还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但是他的政治立场已经改变了。
有人说,徐庶在曹操在世时,没能从众多谋士中脱颖而出,说明徐庶并没有什么大才,这种推测虽然有可能,但绝不是全部原因。
徐庶毕竟曾经与刘备、诸葛亮交情匪浅,曹操在得到徐庶以后,对他存有疑虑是很正常的。徐庶虽然在曹操的阵营中,但也未必真心想为曹操做事。
在真实的历史中,徐庶投靠曹操之后,他的母亲并没有自杀,但是曹操残暴多疑的一面,想必也是徐庶不能接受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