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之傲视天下(曹操作为三国时期水平最高的军事家,为何没能统一三国?)
外姓,将领,汉中三国之傲视天下(曹操作为三国时期水平最高的军事家,为何没能统一三国?)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其军事水平也是三国时期独一档的存在,不仅个人能力十分突出,而且拥有着淮泗武将集团和颍川集团的众多人才鼎力相助,文臣比如王佐之才的荀彧,算无遗策的郭嘉,武将诸如张辽,徐晃,均为当世名将,还有一批宗室将领,比如夏侯渊,曹仁等,面对天下大乱,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曹操而且知人善用,三下求贤令,擢于禁乐进于统军之中,拔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天下十三州自己占九个,人口,兵力,都是三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但是曹操为何没能统一天下呢?大家都知道由于蜀国和吴国联合抗曹,互为依存,大大增加了曹操统一的难度,但是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事情导致曹操无力统一乱世。
独家:曹操成了“香饽饽”:河北改地名,河南修高陵
1.叛乱频频
曹操统治时期发生了许多大规模叛乱,导致曹操出征没有一个稳定的北方,三国战争频繁,农民很难有积累,也很难改善生活,时间长了,就会隐藏不满、叛乱的苗头。宛城侯音的叛乱,《资治通鉴》明确说是因为“南阳吏民苦徭役”,就是不堪徭役的重负。虽然曹操虽然施行屯田制度,但老百姓的负担依然很重,对于曹操的屯田制度,历史上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起到了恢复生产的作用。但是,屯田对老百姓的盘剥其实是很重的。如果使用官牛,官府分六成、农民分四成;如果使用私牛,官府和农民五五分成。这和西汉初年的三十税一、十五税一相比,税负要重的多。
2.晚年进取心不足
在早期曹操有很强大的统一天下决心,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后,曹操汝南逐刘备,南皮战袁谭,邺城克袁尚,幽州平袁熙,胜郭援灭高干,降张燕擒塌顿,用了整整八年时间统一北方,公元208年曹操抱着吞吐天下的雄心,提兵十几万准备统一江南,但随着赤壁之战的那把大火而灰飞烟灭,赤壁之战是曹操一生的转折点,以后带兵打仗成了副业,加官进爵,代汉自立成了他五十四岁以后的主要工作,西征汉中一战成功,而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南取汉中收降张鲁,却得陇望蜀见好就收,三临江南,次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见到一兵一卒渡过江水,所以说赤壁之战后曹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难以一统天下,赤壁之战那晚的东风也吹熄了曹操心中的火焰,留下了终身不如江南的遗憾。
3.不重用外姓将领
自古以来凡帝王克定九州,手下都有一位统御三军,独当一面的帅才,嬴政有王翦,刘邦有韩信,刘秀有吴汉,李世民有李靖,就连刘备都有关羽,孙权也有周瑜,可是曹操有谁?夏侯惇?赤壁之战前曹操给了夏侯惇几次单独领兵的机会,但夏侯惇先被高顺击败,又被刘备打的大败而归,曹洪也是难堪大用,赤壁之战后曹操有意培养曹仁和夏侯渊,虽然夏侯渊虎步关右平定雍凉,可是也暴露出其有勇无谋的性格缺点,最终战死定军山下。曹仁虽然智勇兼备,但是水战过于外行,一生逢水必败,致死也逃脱不了水战的缺陷。宗亲的能力不够,外姓将领中的张辽、张郃、徐晃、军事能力突出,但是曹操又不愿意多给机会,相比曹操更信任文官,比如汉中之战督张郃徐晃的杜袭,合肥之战监视张辽李典乐进的薛悌,赤壁之战前督七军的赵彥等,外姓将领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军事才能,虽然曹操唯才是举,知人善用,但是对于这些外姓将领并没有给予多大的权利,对于张辽徐晃张郃这些突出的将领,军区司令员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曹操的军事能力在三国足以傲视群雄,但是天下之大不是一两个州而已,不可能每逢大战就挂帅出征,宗亲能力不够,外姓将领不重用,导致曹操一生疲于奔命,说到底曹操还是输给了自己的多疑,如果在赤壁之战前,让曹仁守荆州,张辽取西川,张郃攻汉中,徐晃平交州,曹操亲率夏侯渊取凉州,不出两年必定各条战线捷报频传,把刘备扼杀在摇篮,到时候孙权可还有一站的勇气?
曹操的军事兵法大多参考孙武和吴起,曾为《孙子兵法》做注十三篇,流传后世,四百年后,李世民曾评价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意思就是能在危机之时能够随机应变,预料敌人的先机,设置奇谋,当个将军绰绰有余,但是当皇帝还是差一些。但是曹操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战术大师。如果有重来,曹操能统一三国吗?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