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斯琴高娃个人资料(《康熙王朝》幕后:姜文拒演,唐国强、张国立错过,陈道明捡漏)
斯琴高娃,王朝,康熙斯琴高娃个人资料(《康熙王朝》幕后:姜文拒演,唐国强、张国立错过,陈道明捡漏)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000年,筹备许久的《康熙王朝》开机在即,制片人刘大印和投资人却“大打出手”,对簿公堂。
刘大印:“我是这部戏的负责人,知道选什么演员合适,焦晃不能用。”
投资方:“我是‘金主’,当初可是签了合同的,我有权指定演员,否则,撤资、赔偿,没得商量。”
刘大印一气之下,赔就赔,就这样,还未开拍,“金主爸爸”就撤走了200万的投资,制片人还赔上了500万的违约金。
20年前,500万真不是一个小数字。
开局不利,随后《康熙王朝》的选角过程也是一路坎坷,但好在最终播出效果很好,上映爆红,一度成为收视冠军,更被广电总局评价“思想性、艺术性、政治性都达到极高水平”。
如今,它依然保持着豆瓣9.2分的好成绩,成为观众心中历史剧目的经典之作。
这部记录康熙皇帝高光历程的宏幅巨制,是如何“先苦后甜”,征服人心的?今天,柴叔就和大家一起聊聊这拍摄背后的故事。
开局不利,制片人刘大印赌上全部身家
作为我国历史剧目的明珠,《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均改编自二月河的小说,但《雍正王朝》改编在前,1999年就由胡玫导演搬上了荧幕。
《雍正王朝》上映即成大热门,焦晃版的康熙帝,被观众认为是从历史中走出来的人物。
所以,在确定《康熙王朝》影视化后,投资方提出了一个要求:继续让焦晃出演康熙帝,并把这一条写进了合同。
起初,对于焦晃,制片人刘大印也是认可的,爽快地便签了合同,没想到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话说,这两部小说本身有不少重叠之处,眼看精华内容被《雍正王朝》悉数用尽,制片人刘大印很是着急。
他找来编剧,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重新改编,补充细节,将《康熙王朝》定位为“捉鳌拜、定三藩、收taiwan、败葛尔丹”等几个大主题。
这一改编才发现,剧情基本围绕康熙的中年时期,让当时已经64岁的焦晃来演,会不会有些老了?
历史上,康熙骑马拉弓射箭都不在话下,去世时也才69岁,由焦晃出演可能真的不合适。
刘大印提出异议,要求换人,但投资人不觉得,他们认为按照之前的经验,焦晃就是收视保障。
争执不下,投资方以违反合同规定为由,将制片告上法庭,最终刘大印败诉,不仅退回投资款,还另外赔偿500万。
之后,才开始了艰难的选角之路。
康熙定角一波三折,陈道明笑到最后
巨额赔偿后,刘大印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找到最适合的演员,把戏拍好。
他先是邀请了唐国强和张国立,结果都因档期问题不能成行。
他又把目光放在了37岁的姜文身上,彼时的姜文凭借《芙蓉镇》、《红高粱》等剧,成为演艺圈的当红小生。
年龄适合,流量也有,这不就是最佳人选吗?
哪知,姜文刚看了个剧名,就果断拒绝了,原因有三点:一不想演电视剧;二不碰古装戏;三《雍正王朝》珠玉在前,恐怕再难超越。
无奈之下,刘大印想到了陈道明,尽管导演陈家林认为,陈道明身上书卷气浓郁,少了几分霸王之气,但事已至此,只能大胆一试。
结果,陈道明的第一反应也是拒绝,理由同样是怕毁了经典。
刘大印鼓励他,你先看看剧本再做决定,我相信你的专业能力,这可是二月河的作品,不挑战一下吗?
果然,陈道明动心啦,他也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真心想诠释好这个角色。
说到这,不由得插一句,1993年,陈道明和姜文同在《北京人在纽约》剧组,后来因为姜文的一个建议,陈道明被迫退出,所以这次对于姜文拒演,陈在心里是捏了把劲儿的。
为了演出帝王的感觉,他几乎天天往故宫跑,在宫殿间边走边演,念念有词,常被过路人看作“神经病”,剧组同事也对他“颇有微词”。
在片场,陈道明总喜欢提出自己的意见,时不时就会冒出个新想法,对此,导演自有对策。
每次拍陈道明的镜头,导演都会准备多套方案,这个思路不行换下一个,总能合拍。
拍摄过程中,陈道明还总喜欢给自己加戏,临场发挥。
大阿哥床前承认被俘的那场戏,原本没有设计掌嘴,但陈道明入戏太深,演着演着直接一巴掌过去,顺带手又给了自己一巴掌。
在场人都懵住,所幸,饰演大阿哥的演员经验丰富,反应敏捷,迅速爬起,声泪俱下:“皇阿玛,儿臣恨死了自己,皇阿玛”,情绪成功衔接,戏份效果拉满。
怒斥索额图的那场戏,陈道明同样事先没有沟通,对方猝不及防被泼了一脸茶水。
加戏归加戏,陈道明的实力还是不容置疑的,一场怒斥群臣的戏,时常达7分钟,他毫不卡壳一遍过。
即使这样,电视剧播出后,陈道明的演技还是遭到了一批观众的吐槽,觉得和焦晃演得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他本人也说,迟迟不敢看剧,觉得很多细节方面没有处理好。
但事实上,这两部戏的调性本身就不一致。
《雍正王朝》曲高和寡,比较严肃,剧情更多放在国与家的高度,思想性够足,娱乐性欠佳。
而《康熙王朝》涵盖的内容更加丰富,国家命运、君臣、亲情、爱情,更像是康熙帝的“个人秀”,娱乐性、艺术性成分较高。
从这一点上来说,陈道明版本的康熙帝也算是完成了基本人物设定。
一路狂“追”,斯琴高娃灵魂演绎孝庄太后
相比康熙帝的层层筛选,对于孝庄太后的人选,导演和刘大印都直接认定了斯琴高娃,但见到对方,属实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已经50岁的斯琴高娃不是“手机党”,想通过电话联系她,就是死胡同一条。
导演只能通过小道消息,各种打听她的行程。
从北京追到上海,再从上海追到广州,好不容易赶过去,斯琴高娃老师已经结束工作出国。
正一筹莫展时,有朋友带来消息,说对方正在北京某节目做评委。
导演兴奋地赶过去,终于在后台化妆间见到了斯琴高娃,免掉一切寒暄,他直接递上剧本:我们诚恳地邀请您出演孝庄一角。
候场期间,斯琴高娃翻阅了剧本,当晚便致电导演:我可以推掉其它工作,这部戏我一定演。
确定进组后,斯琴高娃翻看了大量历史资料,咨询学者,为孝庄一角作了充分准备。
拍摄过程,她认真琢磨着每一个细节。
小康熙得天花死里逃生那场戏,斯琴高娃绞尽脑汁,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那种感受,正巧小演员跑来撒娇求抱抱。
斯琴高娃灵机一动,告诉小演员,等会儿开机后也照着这样演,不过自己抱不动,可以背着他。
于是,就有了剧中孝庄跪在地上背起小康熙的镜头,那一刻,她不是威严的孝庄太后,而是一位慈爱的皇室祖母,很温暖,打动人心。
演至老年时,斯琴高娃更是下足了功夫,从妆容服饰再到表演细节,老态龙钟,一副垂暮之态。
有一次她的母亲来探班,看到女儿的样子,没忍住,直接哭了。
孝庄病危的那场戏,30几度的大夏天,斯琴高娃穿着棉服裹在被子里,实在敬业。
上一篇:斯贝斯冰淇淋加盟(原来,慈祥,也是一种美 北海老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