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赵家堡(赵家堡:南宋皇族遗梦)
完璧,赵家,赵氏赵家堡(赵家堡:南宋皇族遗梦)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配乐:二胡古筝曲《明月当空》
“五里三城”、微缩汴京、坐南面北、皇族后裔,这一系列标签让素未谋面的赵家堡未见先火起来。作为一个城堡,一个纪年土楼,它又有哪些值得回味与凝望的历史片羽,以及在寻常百姓心中占据的一席之地。这都是那么的具有诱惑力,以至于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那个久久不愿醒来的梦里的繁华、无奈、不甘、怀念、扑朔迷离……这一切让我们久驻不已。
一进入城堡就被一片鲜绿的草地吸引,草地边上有一棵老树,枝繁叶茂,树下有一头老黄牛,几条青萝藤从城墙头蔓延而下,一切就像一幅夏日油画般动人。这就是福建漳浦赵家堡给我的初印象。
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宋亡。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美的第十世孙赵若和为逃避元兵追拿,改姓为黄,在福建漳浦择地建楼,终生隐居。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御史朱鉴处理赵若和孙子黄明官同姓通婚案时,查阅族谱后,奏报朝廷,恢复赵姓。明隆庆五年(1571年),赵若和的后人赵范任浙东按察司兵备道副使,衣锦还乡后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新扩建赵家堡。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赵范之子赵公瑞考察开封、杭州宋代两京建筑布局,扩建外城,增加不少仿宋建筑和怀宋题刻,并以此寄托对祖先帝业的思慕。历经400多年风雨的古堡墙城至今仍完整保存着,它紧紧地环抱着这个赵氏皇裔的聚居地。面对这座古老的城堡,大宋王朝兴盛衰亡的历史画面不断从眼前闪过,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赵家堡南靠丹灶山,北朝天马山,城墙北面为官圹溪,全堡占地173亩,平面基本呈方形,其布局立意,处处仿照两宋故都。历史上的汴京设有外城、内城和大内三重,赵家堡也设置了外城、内城和完璧楼三重。
赵家堡外城墙周长1082米,其平面呈正方形,依山势起伏,南高北低。主要建筑有仿南宋临安皇宫修建的“官厅”,府第五座,五进并列,共有150间房。府内连环20个天井,前面是石砌广场,广场前是高竖石旗杆的进士坊。园林中有荷池亭榭,横跨池中的精致石拱桥上,建有六角凉亭。园中还有一座高6米的实心石砌七级聚佛宝塔。塔壁上刻有20尊浮雕佛像。
在赵家府第花园中还保存着“悟石”“墨池”“巢云”“禹碑”“峋嶙碑”“建城碑记”等勒石题刻。其中有明代大学士、礼部尚书、著名书法家张瑞图所书的“松竹村”。“墨池”石碑高1.56米,宽0.68米,字高0.5米,宽0.45米,乃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的手迹。
内城位于城堡的正东角,周长222米,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城堡城门匾刻分别为:东门“东方巨障”,北门“硕高居胜”,西门“丹鼎钟祥”,南门封闭。内城巍然矗立着一幢叫“完璧楼”的三层生土方楼,为赵家堡的主体建筑。楼用花岗岩条石砌成台基,以三合土为墙,周长88米,高13.6米,占地400多平方米。第一层分10间,第二层分9间,第三层不分间,为四合大通廊。楼下有1米多深的天井,右角边有地道可通城外。整幢楼雄奇、坚固,给人一种庄严、凝重并富有神秘色彩的感觉。其中,最有意思的便是这“完璧楼”三个字:“完”上宋下元出一字;璧字本来是上下结构,有意把它写成左右结构,又把玉字省去一点,让王字隐藏在启(房屋)字下面表示赵若和当年隐居、讳姓。而把辛字拉长表示度过艰难辛苦的日子。“楼”字则把右上部分草书成宋字,又与女字连成一“安”字,这是不是也预示着宋裔子孙能够安居乐业,永放光芒。完璧楼内的下沉式天井,由花岗岩条石砌成。天井有暗道,平时用来排水,战时可以通过暗道潜出城外。楼高三层,每层都有内通廊和射孔,提高了完璧楼的防御性。目前,完璧楼也被辟为宋史陈列馆,陈列着赵氏宗族代代相传保存至今的宋代十八位皇帝的肖像及有关宋史、文物资料和古今名人书画。
离开完璧楼,继续前行去“三堂”,三堂又分为南三堂和北三堂两组建筑,为赵氏族人居住地。三堂的装饰简朴,但屋脊上有飞凤装饰,炫耀了主人的皇家血统。继而来到古堡中心区域的大型建筑群,它由四座规格相同的府第与厢房组成,面前是开阔的砖石埕。建筑群的正对面为荷花池,荷花池分为上下两个池,中间有一小堤可行人。赵家堡的建筑处处仿照汴京,皇族后裔对故都的向往之情随处流露。
继续走几步就到了北门,它是赵家堡原来的正门。如今的北门没有了昔日的胜景,一片荒芜,城门上“硕高居胜”的石匾被搁置在门外的角落里。然后沿着城墙前行,就回到了原点东门,如今的正门。在城堡里完整转过一圈,你会发现,它的四个城门“错位”。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朝北方,甚至把南门死死封堵起来。城里的住户也都家家户户的大门朝着西北。由此可见南面是皇族后裔们心中永远的痛。
更让人称奇的是,赵家堡城墙上用“三合土”夯筑的墙垛。历经400多年风雨没有改变的“三合土”,居然是用糯米、红糖和沙土拌和,经过半个月的发酵之后夯筑而成的。我们试着用手去挖它,竟像石头一样坚硬,这真是奇迹。
走走停停,这里特别适合怀古,树底下随意摆放的几张桌子,完璧楼前燕语啾啾,虫鸣悠悠,坐下来歇一歇,吹吹风,安安静静的;除了几家小饭店,还有几个当地人卖点干鲜货,有龙眼、土鸡蛋、山上的草药,没有吆喝,也是安安静静的,非常随意,舒服,感觉也是一处养眼的风景。
赵家堡,居住城内的100户、600多名赵氏后裔,仍沿袭赵氏祖先习俗,洋溢着一派宋代汴京市井生活气息。如,每年过元宵节要举行“丁棹”仪式,这一年里结婚的,生子的都到祠堂来请客,全村16岁以上的男人都要来“吃丁棹”。它时时在提醒你是赵氏的后代,赵氏每增添一个人丁都关系到家族的兴旺!每年正月十八要“行社”,把各个祠堂、庙里的菩萨全都扛出来饶着村子游行。再如每年正月的“考龟”活动,在场子里树起靶子,让赵氏子孙们参加射击比赛⋯⋯让人吃惊的是,赵氏家族一直保留有完整的族谱,在族谱中有一页是赵若和记述自己随皇上逃难,被元兵追杀的文字。若干年后已是明代官员的赵范,翻阅到这里无法抑制感情的波涛,用饱含血泪的笔墨在族谱空白处写道:“为子孙者读此篇而不痛哭流涕非人也”!曾经的大宋皇族后裔如今也早已是布衣百姓,过着平淡又平凡的生活,真可谓,“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当我们要走出赵家堡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此时落日的余晖映照着外城墙体,仿佛为古城抹上一层淡黄色的油彩。有一种历史沧桑感,有一种岁月悠悠感,更有一种历经时间荡涤的宁静与安详,夕阳西下,不禁让人想起“暮归的老牛是我的同伴,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给人一种似梦似幻真假难辨之感。
本文刊登于《美丽乡村》杂志2018年第9期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赵云救阿斗(野史:赵云救阿斗七进七出,如果不是因为此事,很可能去捅死曹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