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无菌棉签(PICC贴膜过敏,临床护理至关重要)
患者,导管,皮肤无菌棉签(PICC贴膜过敏,临床护理至关重要)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何慧娟,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放射治疗科
医学科普中心 刘燕/崔彦 编辑
PICC全称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这一条软导管由上臂内侧血管置入,沿着深层血管走向,最终到达心脏附近粗大的血管(上腔静脉)。
经PICC导管,各种静脉治疗的药物可以直接进入中心静脉,在短时间内被稀释,降低了化疗药物对血管带来的损伤,也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无痛的治疗途径。
PICC已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更是作为肿瘤患者的生命线,为他们迎来生的希望。
众所周知,PICC也有一些并发症,其中贴膜过敏虽不是最严重的,但却影响了患者的舒适度,给患者带来不良情绪,甚至导致拔管风险。因此,对PICC进行预见性及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过敏性皮炎分级标准
轻度:轻微的皮肤瘙痒及红斑(面积为5×5cm以下);
中度:表现为皮肤瘙痒感明显,皮肤过敏处出现散在红斑、丘疹、潮湿(面积为5×5cm以上),部分散在粟粒状皮疹;
重度:表现为瘙痒难忍,出水疱、糜烂甚至渗出(面积在10×10cm以上),影响患者生活甚至治疗效果。
PICC过敏病患临床护理
【临床案例】
患者赵某某,男,72岁,下咽癌,因放化疗同步治疗,需要置入PICC导管。于右臂贵要静脉经床旁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4 Fr,置入40cm,过程顺利,患者未诉特殊不适。既往曾在外院因化疗置入过PICC导管,患者自诉期间出现对贴膜重度过敏,给予拔除PICC导管。
(1)周密观察:专人换药,引起高度重视,列入详细交接班,密切观察穿刺处皮肤情况。加强每班对患者导管的评估与观察。置管后一周,未出现明显症状。第二周患者PICC贴膜处有瘙痒感及红斑,散在粟粒状皮疹,面积8×10cm,根据分级标准,诊断为中度皮肤过敏,更换使用康惠尔透明贴覆盖穿刺处。第三周患者出现片状皮疹,有渗出,面积8×10cm,诊断为重度皮肤过敏。患者过敏症状持续加重,请PICC中心进行护理会诊,给予相关专业性护理措施。
(2)分析过敏原因:①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对某种换药敷料过敏;②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对身体免疫功能有影响,破坏了皮肤的免疫屏障。
(3)皮肤消毒:①用碘伏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螺旋形由内向外的方式进行消毒,消毒直径≥15 cm,充分待干。②用生理盐水再次擦拭,减少消毒剂对皮肤产生的刺激,再次待干。③将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 mg,避开穿刺点及导管直径1 cm,用无菌棉签均匀涂抹在皮肤过敏处,待干。
(4)导管固定:使用自制PICC防过敏敷料,戴无菌手套,剪裁纱布成单层,剪成2片,分别对折后,纱布于穿刺处1 cm外分别放置于穿刺点上下,单边对着穿刺处,再将IV3000的换药辅料无张力覆盖于纱布上,输液毕将输液接头妥善固定,最后包裹弹力绷带。换药频次为每周1次。这样减少了贴膜与皮肤的接触面积,还便于观察穿刺处及管路,又能牢固固定导管,防止导管脱出。
(5)药物治疗:口服氯雷他定分散片4 mg,每日1次。
(6)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穿宽松、棉质上衣;保持充足睡眠;与患者多交流,倾听患者主诉,为患者讲解过敏原因,消除恐惧心理和不良情绪;建议患者饮食均衡,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食物为宜,每日3次安素冲服,以增强身体和皮肤的抵抗力。
经过4周针对性的换药干预,获得了显著护理效果,患者局部瘙痒症状完全消失,并且无水疱及皮疹,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从重度过敏到最终痊愈,延长了导管的使用寿命,顺利完成了阶段性治疗。
(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乌有的意思(在古代神话《山海经》中“乌鸦”被奉为太阳的化身,简称日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