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仲恺教务网(吕思勉早年的佚诗与结社)
吕氏,秋声,常州仲恺教务网(吕思勉早年的佚诗与结社)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裘陈江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吕思勉先生并不以诗名为后世所称,不过其在晚年自述中曾回忆过一生的文学爱好:“予于文学,天分颇佳。生平并无师承,皆读书而自之。文初宗桐城,后颇思突破之,专学先秦两汉,所作亦能偶至其境。少好宋诗,中年后亦好唐诗,但无功力,下笔仍是宋人境界耳。词所造甚浅,亦宗常州而薄浙派。要之,予可谓古典文学之正统派。予于文学,未尝用功,然嗜好颇笃。”(吕思勉:《三反及思想改造学习总结》)在《吕思勉全集》最后一卷的《蒿庐诗稿》中,收录诗作近百首,其中早年部分以同诗友结社所作的“社作”数量较多,因此吕氏称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学青年”。
吕先生爱好文学,尤其是诗词方面,与其成长环境极有关系。父母、长姊皆能诗,其在为父亲所撰行述中称:“府君……上自经史词章之学,旁逮医卜星相之属,靡不淹贯。……姊幼承庭训,能传府君之学,工诗词,善绘事,尤熟精掌故。”同时吕氏在少年时期十分留心亲族、师友的诗词创作,喜爱的诗句皆保留在日记中,其中如父亲、姨父管凌云、舅父程均甫、族兄吕景端、表兄管达如等,另有多位常州女诗人(伯祖母袁太夫人、大姑母、长姊吕颂宜等),皆其亲族。吕氏早年诗词的天赋,可以通过舅父程均甫与乃父的通信稍见端倪:“(吕思勉)所填词,前九首笔情郎畅,虽声律欠谐,而颇近苏辛规格;后十六首细腻风光,情深幽折,渐入秦柳周史间,为阳湖时的派。然绵邈易流于甜俗,往往入于元曲,清刚则日进高洁,不难上溯风诗。若得汉魏乐府意境,出之以白石风神,玉田声韵,庶几于梁溪、阳湖、皋邮诸派中,别开生面也。”(李永圻、张耕华编:《吕思勉先生年谱长编》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75页)
关于诗作的情况,吕氏晚年回忆称:“予少好为诗,有所作皆书日记中。倭寇入犯,所居成瓦砾,日记存者无几,诗亦所失过半矣。”(吕思勉:《汪叔良〈茹荼室诗〉序》)而在日记中,吕氏自记其走上诗歌创作的起点为:“予作诗钟,始于庚子(1900年)九月二十八日,作人隐社诗钟六联,题为《菊钟分咏》。……案人隐社诗钟,为通伯出题征作,题粘于龙城书院门首左侧墙上,卷交何处,何人为予送往,今均茫不能忆,而其后曾偕至状元第庄宅领奖,得信笺若干纸,则尚方佛能忆,所偕何人,则又不省记矣。予此时尚未识通伯,相识后谈及,乃知题为所命,事亦由其主持也。此为予第一次作诗钟,殊不工切。”(《吕思勉先生年谱长编》上,63页)这是吕氏自道作诗钟的开端,当时年方十七,乃是应征“通伯”(即同乡庄先识)人隐社诗钟而起。
吕氏晚年在整理诗集时又回忆称:“予与友朋尝两结诗社,第一次在己酉(1909年),立之者雨农,附之者予与冠时、雨农、脊生、叔陵五人而已。半月一集,社友各命一题,以探筹之法取之。”(《吕思勉先生年谱长编》上,125-126页)另外在《咏史》一诗的自注称:“甲寅(1914年)春夏间,达如、千顷、敬谋、捷臣俱客海上,共结诗社,亦半月一集。敬谋旋北行,里中诸友之与者,通百、雨农、涤云及周君启贤、张君芷亭也。社名心社,其名为通百所拟,凡二十七集而辍。”(《吕思勉先生年谱长编》上,152页)其中两次结社的社作,尤其是心社的作品,现存诗集中多有保留。不过,据笔者考证,吕氏晚年回忆可能有所遗漏,其参与的诗社应不止上述两次,同时在其早年参与的诗社社集中,尚有不少佚诗未收入《吕思勉全集》之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吕氏早年参与常州秋声社的活动,共有三十三联诗句保留在该社的诗钟集中。有关参与秋声社的活动,在《吕思勉先生年谱长编》中未有记录,而据发起人“恫百”的《撮录秋声社诗钟缘起》(《小说新报》1919年第5卷第8期)可知:
癸丑(1913年)之夏,里居多暇,为消暑计,辄与二三朋好,创秋声社,藉诗钟以遣日,例以一联为一卷,人作一联或数联则不拘,诸卷由一人誊真,阅卷者暗中摸索,评定甲乙,衡鉴一秉己意,固无从通关节于其间,迨揭晓始唱名,取列冠军者为主试,殿军为誊录,盖纯仿科举时代糊名易书之遗制也。有时人数过少,不复诠次,斯为例外,作者限于白战,不许稍翻书籍,虽搜索枯肠,而颇饶乐趣,数载以还,赓续未辍,积稿殆盈尺矣。
该缘起落款人为“南兰陵恫百氏”,南兰陵即常州武进,东晋时曾设侨置兰陵县,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称:“晋大兴初始置南兰陵郡及兰陵县于武进界内,宋因之,亦曰东城,以在武进东也。”而“恫百”即前提庄先识的号,据柳亚子《南社纪略》所附《南社社员姓氏录》称:“庄先识,字通百,一字感孺,号恫百,江苏武进人。”庄氏精古文,工对联,尤擅诗钟,一生作诗甚多,有“钟王”之称。庄氏生于1882年,长吕氏两岁,早年留学日本,弘文学院师范科毕业,是常州近代新式教育的开创者之一。吕氏与其结交,正是由于诗社和办学。
秋声社社集的全帙,笔者未能查得,但据庄先识在1919-1920年《小说新报》上的选载可知(接续前引《缘起》一文),前后共刊登七次社集作品,名曰《秋声社诗钟》,当日刊登时的格式,首先是集号、地点,接着是题号、分咏、格体,最后是每题下选录的联句(附作者名)。前三集均是如此,自第四集开始,于格体后加入评论人名,同时在各联句作者名后加入排名序号。其中选录吕氏作品正是从第四集开始,佚诗共三十二联如下(第四集刊于《小说新报》1919年第5卷第9期,第五集刊于第10期,第六集刊于第12期,第七集刊于1920年第6卷第2期):
第四集 在李涤云处
第二题 生 直 蜂腰格(陈雨农评)
曲院凉生疑雨过,篆炉烟直觉风微。(吕诚之四)
第三题 川 别 鸢肩格(赵敬谋评)
逝者川流浑不舍,故人别后定何如。(吕诚之六)
每对川流伤往日,更无别梦到家园。(吕诚之十五)
第五集 在李涤云处
第一题 巾 魄 燕颔格(陈雨农评)
儒巾苦负龙泉啸,毅魄应随马革还。(吕诚之三)
幅巾栗里思元亮,毅魄椒山祀子胥。(吕诚之八)
第二题 世 秋 蝉联格(李涤云评)
兔葵燕麦知何世,秋月春花忆故宫。(吕诚之四)
春去人间疑隔世,秋来诗思落谁家。(吕诚之九)
春明小住宁忘世,秋士能悲合有诗。(吕诚之十一)
白云苍狗知何世,秋雨吟蛩愁煞人。(吕诚之十二)
第三题 系 山 魁斗格(陆绳卿评)
系舟心自随流水,出岫云仍忆故山。(吕诚之一)
系颈名王归北阙,载孥奇士入南山。(吕诚之五)
系足燕还归旧院,脱韝鹰欲下空山。(吕诚之七)
系马垂杨交绮陌,留人丛桂满秋山。(吕诚之九)
系春情短怜垂柳,向晚云开见远山。(吕诚之十二)
第四题 行 夜 鹤膝格(吕诚之评)
瞬息百年行乐耳,千金一刻夜谈心。(吕诚之拟作)
上一篇:种玫瑰(玫瑰花的养护方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