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欧洲最长的河流(高中地理知识点)
平原,气候,地形欧洲最长的河流(高中地理知识点)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1.3.3.1.途径∶ 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2.1.3.3.2.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1.4.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
2.1.4.1.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2.1.4.2.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2.2.人种、民族、语言、宗教
2.2.1.人种
2.2.1.1.白种人: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2.2.1.2.黄种人:亚洲东部、东南部、北部,美洲部分地区(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均属于黄种人)
2.2.1.3.黑种人: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
2.2.2.民族
2.2.2.1.世界近2000个,人数最多汉族
2.2.3.语言
2.2.3.1.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有的有文字,有的无文字
2.2.3.2.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中国、东南亚等
2.2.3.3.英语:使用较广的语言 英国、美国、加拿大等
2.2.3.4.俄语:国际上的重要语言 俄罗斯等
2.2.3.5.法语:国际交往中的重要语言 法国等
2.2.3.6.西班牙语:取代了当地的语言 西班牙、拉丁美洲等
2.2.3.7.阿拉伯语:国际上的语言 西亚、北非等
2.2.4.宗教
2.2.4.1.基督教: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教徒最多,分布最广
2.2.4.2.伊斯兰教:亚州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东部(教徒称穆斯林)
2.2.4.3.佛教:亚洲东部和东南部高中地理知识点2
1.东亚
1.1.读图识记
1.1.1.五国及其首都
1.1.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
1.1.3.日本海重要海港
1.2.概述
1.2.1.位置范围
1.2.1.1.位置
1.2.1.1.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1.2.1.1.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1.2.1.2.范围
1.2.1.2.1.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1.2.1.2.2.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1.2.1.2.3.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1.2.1.2.4.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1.2.2. 地形、河流
1.2.2.1.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1.2.3.气候
1.2.3.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1.2.3.1.1.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1.2.3.1.2.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1.2.3.1.2.1.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
1.2.3.1.3.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1.2.3.1.3.1.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 →冬夏海陆温差大 → 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 →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1.2.3.2.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1.2.3.2.1.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1.2.4.人口和经济
1.2.4.1.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1.2.4.2.人种∶黄色人种
1.2.4.3.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1.2.5.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1.2.5.1.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
1.2.5.2.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1.2.5.3.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森林、矿产资源丰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半岛南部为韩国,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蒙古的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中国是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1.3.日本
1.3.1.读图识记
1.3.1.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
1.3.1.2.纬度(30°N-45°N)
1.3.1.3.关东平原、富士山
1.3.1.4.札幌、函馆、东京、横滨、名古屋、大版、神户、提山、北九州
1.3.2.自然地理特征
1.3.2.1.①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
1.3.2.2.②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1.3.2.3.③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1.3.2.4.④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1.3.2.5.⑤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1.3.2.6.⑥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1.3.2.7.⑦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1.3.2.8.⑧森林水力丰富∶ 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1.3.3.发达的经济
1.3.3.1.①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1.3.3.2.②经济发展的条件
1.3.3.2.1.不利条件∶ 国土(狭小)市场、矿产贫乏
1.3.3.2.2.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
1.3.3.3.③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日本主要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1.3.3.4.④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一-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濑户内五大工业区。其原因∶
1.3.3.4.1.①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
1.3.3.4.2.②海岸线曲折,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
1.3.3.4.3.③矿产资源匮乏,多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
1.3.3.4.4.④加工贸易型经济,本国市场狭小,产品多向外输出。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1.3.3.5.⑤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
1.3.3.6.⑥农业和渔业
1.3.3.6.1.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1.3.3.6.2.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达到基本自给、自足,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上一篇:欧洲最长的河流(青岛大沽河溯源考证:胶东最大的河流,你来自哪里?又奔向何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