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彭城(古都彭城正式迈进“地铁时代”)
徐州,地铁,项目彭城(古都彭城正式迈进“地铁时代”)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9月28日,由中国建筑以PPP模式投资建设的徐州地铁一号线正式建成通车,徐州成为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市中首个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随着一辆辆列车从车辆段驶出,古都彭城正式迈进“地铁时代”。
徐州地铁一号线是国内首批以PPP模式投资建设的地铁项目,也是苏北及淮海经济区首条地铁线路,全长21.9公里,设置18座车站。中建安装在这条城市骨干线路中承担了全线铺轨、系统机电、综合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及12个站的常规机电等站后总承包建设任务。
26个月,40多个技术专业交叉作业,从2017年12月正式进入铺轨阶段到2018年8月全线轨通,从2018年12月全线电通到2019年9月通过竣工验收,中建安装智慧建造这条串联徐州城市发展主轴的“金腰带”。
“铺轨神器”让轨道井井有条
铺轨工程是地铁站前工程和站后工程的重要衔接环节,肩负着列车运行安全的使命,中建轨道公司承担着43公里的全线铺轨。
项目团队引进了最先进的高铁CPⅢ控制网和轨检小车成套技术,开发成套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软件及轨道精确定位配套测量工具装置。轨检小车棱镜能实时反映轨道状态,通过调整轨道行位尺寸,将线路设计偏差值控制在±0.1毫米内,提升了列车平顺性和乘客舒适度。
车辆段相当于地铁的“家”,地铁每天“下班”后要回车辆段进行检修维保。中建轨道项目负责人邸志鲲说,项目团队创新工艺流程,倒置施工工序,将传统架轨法改为柱式道床无轨施工,先利用BIM技术精准定位,在保证轨距的前提下打好混凝土,再进行架轨,工效提升了30%以上。同时,项目部优化浮置板铺设施工工艺,把原来散铺、半机铺改为全机铺,铺设速度从原来30米/天,提升为50米/天。
中建安装团队历时8个月,为彭城大地铺出了一条“幸福快速路”。
“黑科技”智造地下“神经中枢”
隧道内,系统机电如一座庞杂的迷宫在狭窄的隧道里兵分四路,保障着列车的运行安全。
中建安装系统机电项目负责人张国华说,“无轨施工技术是我们的法宝。”不同于柱式道床无轨施工,这里的无轨施工改变的是铺轨与接触网工序间的施工顺序,在铺轨前完成接触网的定点测量和基础浇制,再将接触网数据与铺轨数据相结合,提高接触网基坑定位的准确率,将接触网施工提前了三个月。
在徐州地铁一号线里,各种不同深度、不同大小的安装孔共有62万个。一群平均年龄仅29岁的工程师们以一号线为平台,设计研发了“隧道轨行式全向内壁钻孔机器人”。
打孔机器人不但能同时钻更多孔,还具备自动测量布点、找点钻孔等功能,24小时不间断作业,其单孔作业时间小于100秒,打孔效率与人工相比提升约6-10倍,整体技术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云技术”助阵高效安全施工
彭城广场站内,技术员潘航拿出手机扫描墙上的二维码,屏幕上立即显示其所在岗位的操作规程,潘航认真查看后走向工地。
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徐州地铁一号线项目无处不在的二维码有1000多个,“我们研发的二维码云上技术,只需手机一扫,项目情况、人员信息、设备安全运行须知、施工流程等就可一目了然。”中建电子项目负责人冯浩说。
如今,二维码已成为项目的“施工日志”和“说明书”,高效记录着工程项目运行的每一天,成为每个施工环节的“把关人”,让复杂的工地真正成为了“智慧工地”。
绿色建造点燃城市发展新引擎
戴着防护面具的焊工,火花四溅的焊花,这也许是工地最常见的场景,然而在徐州地铁一号线却难得一见。
原来,项目部将生产一线前移,风管、空调水管等全部采用工厂化预制,一块块零件在加工厂连接完毕并形成模块,再运输到现场“拼积木”般安装,不仅提升了工效,也减少了现场切割和动火作业。
绿色建造理念在该项目深入人心,作为江苏省首个全线使用再生能馈系统的地铁线路,项目运用该系统将列车制动能量回馈到交流电网再利用,同时兼有牵引整流、稳压、无功补偿等功能,有效减少列车行驶过程中能源的浪费。(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温源 通讯员洪彦 王灿华)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