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落笔洞(刘艺:驻村五年 用初心换真情)
村民,乡村,村里落笔洞(刘艺:驻村五年 用初心换真情)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开篇语:
2020年10月17日,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联动海南各市县融媒,推出“村里来了个年轻仔”系列融媒体报道。讲述乡村振兴战略下,一位位年轻乡村干部的故事。
当古朴的村子遇上乡村振兴,当蓬勃的青年遇上正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年轻人注定要在这场战斗中,为古老的民族镌刻属于自己的记忆,共同焕发新的活力。
新春来临之际,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启动新春走基层·“村里来了个年轻仔”番外篇。记者们深入乡村振兴工作一线,采用Vlog的形式,记录新时代年轻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点滴奋斗。用一段段最真实、最动人的Vlog视频作品,传递奋斗的精神,诉说幸福的喜悦。
勇敢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展现青年一代的担当与活力,在更广阔的未来,这些青春的面孔将陪伴着家乡,走向更富裕,走向更文明,走向更和谐。
皮肤黝黑、面庞清瘦,三亚市吉阳区民政局副局长刘艺,外貌像个农村青年。
“刘书记很能干,上得了厅堂,下得了田洋。”吉阳区落笔村委会党支部书记苏于明开玩笑说,落笔村有11个村小组、600多户、3600多人,基本上都认识这位“拼命三郎”。
32岁的刘艺是落笔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他已在这座小村庄驻扎了5年。和三农为伴,与“硬骨头”抗争,刘艺说,自己坚守的不仅是一个“带领大家奔小康”的工作岗位,更是一份建设家乡的初心。
这位“拼命三郎”究竟是如何守望初心?春节前夕,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前往落笔村委会,听一听刘艺的驻村故事。
刘艺在工作中。记者 刘丽萍 摄
乡村见闻·一双筷子一杯茶拉近距离
落笔村位于三亚市吉阳区,中国旧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处遗址,也是海南著名名胜古迹、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落笔洞遗址便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笔直开阔的柏油路直通村口,村里的水泥路也十分干净,路灯、花草、沿街店面、欢声笑语,村里很是热闹。
最近各个村委会换届选举,刘艺作为“指导员”可忙了,一天跑了抱坡村、南丁村等四个村指导选举工作。直到晚上7点多才赶到落笔村委会会议室收听《乡村振兴电视夜校》,2月8日晚上9点多刘艺和村民们“下课”了,一摸肚子才发现还没吃晚饭。
“刘书记,过来吃饭呀,我们也刚吃。”尽管是队长了,村民还是习惯了称呼他“刘书记”。
“吕哥,谢谢啦!我自己回去做点,哪好意思老蹭饭。”
“粗茶淡饭,就添双筷子的事,快来快来!”
刘艺驻村五年。记者 刘丽萍 摄
村委会对面便是村民“吕哥”家,他经常把刘艺当自家人一样看待。水煮牛肉、青菜然后沾点酱油,简单却营养,这是海南人最爱的夜宵,刘艺一碗白米饭,就着酱油白菜和几片牛肉就下肚了。“年货置办的怎么样?”“春联是买的还是请人写,准备贴了吧?”刘艺和“吕哥”一家人拉起了家常,马上过年了,餐桌上的话题都带着“年味”。
立春后,三亚天气温暖起来,晚上的落笔村更加热闹。“吕哥”家对面便是村民吕亚顺家,因为临近村委会和篮球场,他在家门口开起了小卖铺,其实一半是店铺一半是露天茶室,晚上村民喜欢来这里聚聚聊聊,喝一杯解腻的绿茶。
“刘书记,过来喝茶,我们有事跟你反映。”
“吃完这口,马上来!”刘艺从“吕哥”家餐桌上接收到了邀请信号。
“书记,村口的田洋一到雨季就淹水,去年村里买的几台抽水机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马上春季播种了。”
……
月光洒下,刘艺和村民们就这样在一杯杯清茶中探讨着村里的难题。夜已经很深了,可村民们意犹未尽。其实,五年前第一次进村时,刘艺在村里眼中还是一个“嫩头青”。如今,村民成了自家人,一切都好像水到渠成。
刘艺利用自身优势,带领落笔村由“后进”向“先进”大步前进。记者 刘丽萍 摄
乡村夜话·从一件件实事中找到“向下生长的力量”
2月9日晚,尽管屋外下起了淅沥沥的春雨,刘艺和队员们想起了村里的困难群众苏亚苦,尽管前几天刚刚送去了春节物资,但心里还是惦记。
“她一个人在家,今天天冷,去看看她有没有啥需要。”开起巡逻车就出发了,10来分钟就到达苏亚苦家里,下半身残疾的苏亚苦一个人坐在门口发呆,见到刘艺几个人过来,脸上露出了笑容,“书记,这么晚还来看我,你们辛苦啊。”
“今天降温了,被子够不够盖,还有啥需要吗?”
“前几天刚刚送了,没有需要的,你们来看我,我就开心。”苏亚苦顿了顿说,“书记,我这几天胃很痛,早上起来还呕吐,想去看看医生。”
“你自己出去不方便,明天让家庭医生过来家里给你检查好一些。”
回到宿舍已经晚上九点多,尽管屋外春雨淅沥,但刘艺的心里却暖暖的。写日记是乡村振兴工作队每一个队员的习惯,在今天的日记里,刘艺这样写道:又一年过去了,落笔村村民今年的收入还不错,能过个好年。
雨天很容易引人回忆往事。刘艺嘴里呢喃道,“时间真快,一转眼就五年了。”
想起2012年刘艺刚从中南民族大学毕业,在深圳一家企业上班。尽管月薪已经过万元,依然惦念着千里之外的家乡——三亚,于是报考了大学生村官,在博后村一干就是三年。带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2017年他担任落笔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当时的落笔村,村里矛盾、纠纷积压,村容村貌脏乱差,村民收入低……
要“写”好落笔村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困难不小。
“问他来做啥,他说是新来的第一书记,我心里咯噔一下。”至今,第九村小组的村民吉文昌对初见刘艺的场景仍记忆犹新。不少村民跟吉文昌一样,深知农村诸事繁杂,“一个大学生,咋懂农村这些事儿?”
村民的怀疑,也是刘艺的心中之忧。“担心村民不信任,但有农村工作经验是我最大底气。”他不断鼓励自己,干好乡村工作没有捷径,只有时间和汗水,用好“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老百姓的事才能迎刃而解。
然后,村民们看到的,是每天开着巡逻车、起早贪黑逐户摸排的“拼命三郎”。
2017年3月,刘艺初来乍到,就碰上7年都未完成的征地拆迁难题,加上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征地难题尤为突出。为了获得群众信任,刘艺带领落笔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走访听取群众意见,并成立“落笔村党员群众意见收集中心”,收集村情民意。经过一年的努力下,诸多难题得到解决:成功打掉两批违章建筑,共85栋3.7万平方米,完成四个地块共1635亩的土地及地上房屋征收工作,搬迁百余座坟墓,完成25栋房屋的签约……
翻看2017年的村情民意登记本,大16开的本子牛皮纸封面边角已经卷起,第一页的时间是2017年5月17日,村民反映的问题是安置房出现地砖破裂、外墙开裂等问题。随后,刘艺多次去找区领导诉苦,拿着登记表格及报告向区里汇报,2017年5月至6月,三亚市、吉阳区多位负责人到落笔村实地调研,不久1000多万元的专项维修资金拨付下来,绝大部分村民安置房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经过这件事情,村民们对这位第一书记刮目相看,“这个书记能干事,打心里服他。”
上一篇:落叶松球蚜(65例园林植物相生“相克”,千万不要种在一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