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商隐是哪个朝代(一篇文章看懂李商隐)
他的,杜牧,令狐李商隐是哪个朝代(一篇文章看懂李商隐)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据李商隐后来回忆:“某年方就傅(古时十岁外出拜师读书,叫“就傅”,)家难旋臻,躬奉板舆,以引丹旐。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一个年将十岁的孩童,身穿孝服,手持丹旐,侍奉母亲,带领弟妹,一路几千里,水陆兼程,悲悲切切,恓恓惶惶地走在回乡路上的情景让人泪下。
好在祖屋虽然破败,总算仍有容身之所,于是李商隐“及裳外除,旨甘(指美好的食物,常指养亲的食品。)是急,乃占数东甸,佣书贩舂。日就月将,渐立门构。……”父丧刚满,脱了孝服,李商隐就要急着谋求生路,奉养母亲(肯定还有弟弟妹妹啊),于是就在家乡荥阳替人抄写文书,舂米稗贩(就是所有的低级体力劳动)来挣钱养家,由此可见,他过得是多么清贫苦寒的日子。这跟杜牧差相仿佛,所不同者,杜牧身在长安,还有堂兄,李商隐已经举目无助了。
(李商隐诗意图)
屡试不中的科举与恩师令狐楚的提携
可以相信,李商隐少年时期受过良好的教育,父亲在世时至少让他有很好的读书机会。因为他自己给别人写信时说自己“愚生二十五年矣。五年读经书,七年弄笔砚……”(《上崔华州书》)五岁就开如读经书,七岁已经开始写文章了,早教启蒙足够早,到底是书香之家。
也可以相信,李商隐少年时期也很有才华。因为他在后来编辑文集时说:“樊南生十六有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这两篇文章没有留下来,但足见他的骄傲之情:我大概十六岁时候,写的文章已经很有名了!
但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其实这一点很容易理解:杜牧因为是京兆杜氏的孩子,很容易就获得了进士第五名,甚至在考前就定下了名次,这是潜规则;而生于小官僚家庭的李商隐仅仅活着,就用尽了所有力气,那里还有力量谋得好的人际。
不是一次考不上,是屡试屡败(到底几次,无法确认),但李商隐并不怀疑自己的才学,因为跟他一起游学的令狐绹很快就考上了,原因很简单,他的父亲令狐楚是在唐宪宗朝当过宰相的人,现在也是吏部尚书,在“牛李党争”中,他是典型的“牛党”人物,地位足够高,影响足够大。
李商隐大概很清楚令狐绹的水平,因此他只怪尘世的无情,只怪有人阻挡了他的上进之路,他写诗说:“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
(越剧《李商隐》剧照)
大概是令狐楚也觉得考官对李商隐不公平,开始替他谋划,向朝中施压。当然,同学令狐陶也出了力,当时的知贡举高锴在考前几次问令狐陶:“朋友中谁最善?”,令狐陶再三地说李商隐的名字。这果然有效,李商隐在二十七岁这一年,终于通过了进士试(这比杜牧晚了一岁),而这时的令狐楚,在山南西道任节度使,还很有份量,你看,这就是晚唐,国家取士,不论才力,论的是人情世故。
还有一点,与令狐楚相识,使李商隐获得了向他学习今体文(骈文)的机会,令狐楚不仅是他仕途的襄助者,实质上也是他文学上的恩师,从某种程度上说,李商隐前几次应试不第,很可能是因为他潜在的“牛党”身份,而后来获得进士资格,很大程度上也是“牛党”得势的时间段。如果李商隐一直保有这个身份,跟杜牧一样是牛党,或许他的人生会顺利很多,但人生做不得假设。
夹在牛李之间
偏偏李商隐中进士不久(就在同一年),令狐楚就去世了,到第二年,也就是838年,李商隐参加制举博学宏辞科考试,考官是两位,一位是主考李回(李党重要人物);另一位是副主考周墀(牛党重要人物,讲杜牧时提到过他),这显见两党相争的情况:两党正在较力,李党稍占上风。本来李商隐已经录取了,名字在册,但复审时,他被一位“中书长者”以“此人不堪”为由抹掉了名字(历史上没有记清这个“中书长者”是谁,但可以肯定是李党人物,很可能就是李德裕本人),这原因不说也很清楚,如何“不堪”,其实就是李商隐的老师令狐楚是“牛党”的人呗。
没有办法,李商隐只能去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中讨了一份差事。也是命运使然,王茂元一见之下,甚爱其才,索性将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了李商隐,这一次,李商隐的命运彻底改变了,王茂元是“李党”人物,“牛党”老师的学生,现在成了“李党”岳父的女婿,于是,流言四起,大致流言的方向就是:李商隐这个人,人品有问题,道德败坏,是墙头草,首鼠两端,说他是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他辩解,但谁肯听?
实质上,他毕竟是李党人物王茂元的女婿,而李党此时正当权,有嫌疑也正常,他在839年正式释褐,走上了仕途,起点跟白居易、杜牧一样,都是秘书省校书郎,不同的是那几位后来都高升了,而他不久就被赶出了京城,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但远离权力的中心,这是看似平调的暗贬,理由不言自明,他“李党”的“血统”不纯正。这样的县尉他当然也不会做得开心,于是到到840年,他便辞去了职务,这时,他三十岁整,正当华年。
(李德裕像)
他先到周墀华州刺史幕中做了一段幕僚,他死去的老师毕竟是牛党的人,周墀给他面子,但显然做得并不开心,因为不久,他就又到岳父王茂元忠武军节度使幕中做事,苦熬了两年,李党的“血统”越来越纯了。
到唐武宗会昌二年,李商隐又参加书判拔萃科考试,二入秘书省,为秘书省正字,官品之低到几乎看不见的地步,说白了,相当于一个低级校对工作人员,但此时仍有机会,因为这时朝中大权在李德裕手中,举凡国事,李德裕完全一个人说了算。
李党当权,“李党”人的女婿就在朝中,又很有才,这应当是李商隐的机会,李德裕应当很快就会发现他,也很可能他这次能留京就是李党的手笔,毕竟人才难得啊。
可是偏偏就在这时,李商隐的母亲亡故了,他需要守丧,只能回乡,这一去,就是三年,更致命的是,他的岳父王茂元也在这三年(具体是844年)之中去世了,这三年,恰是李德裕如日中天的三年,李商隐错过了最好的飞腾机会,母丧过后,李党依然当权,因此,当母丧过后,李商隐得以三入秘书省,职位仍然是正字,只要在朝中,就还有机会,他等着呢。
但这一次,机会错失了,因为唐武宗很快因为服食丹药死掉了,唐宣宗继位,他讨厌李德裕,于是牛党反弹,李党人物被大清洗。李商隐没得一点李党的实惠,却被定性为李党之人清理出京(又或者,他的身份,很可能连被排挤的资格都没有,他是自己感觉在京无趣,所以离京的),这次,他随着李党人物郑亚去了桂州,此一去,几千里开外,李商隐等于放弃了任何升迁的机会,他对仕途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随后的几年,有一次他在失意之际,还给好友令狐陶写过信,请求帮助,令狐陶没有原谅他。再往后,他又参加考试,又考了个县尉……兜兜转转,左不过是混口饭吃,此后,他又到过徐州,到过梓州,一路南北往来,仕途基本乏善可陈。
上一篇:情人节有几个(今天又是情人节!赤橙黄绿青蓝紫,告诉我!到底有几个情人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