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瑞金革命遗址(令人神往的共和国摇篮瑞金)
瑞金,苏维埃,中央瑞金革命遗址(令人神往的共和国摇篮瑞金)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随后,我们来到了红军广场,这里有红军烈士纪念塔、攻略亭、博生堡、检阅台、红军烈士纪念亭。面对红军烈士纪念塔,大家三鞠躬致敬红军英烈。
红军烈士纪念塔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了褒扬先烈,永远纪念历年来在革命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红军指战员,根据中央人民委员会1933年7月11日第45次会议决定兴建的。由钱壮飞设计,梁柏台任工程指导。红军烈士纪念塔塔高13米,炮弹形的塔身布满一粒粒小石块,象征着无数革命烈士凝结而成。塔座为五角形体,四周分别镶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项英、洛甫、王稼祥、凯丰、邓发等领导人的题词和建塔标志共十块碑刻。塔的正前方地面上用煤渣铺写着“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与烈士塔形成一幅完整的构图,表达了苏区人民对先烈的无比崇敬和怀念。
第二站:沙洲坝革命旧址群
1933年4月,由于叛徒的告密,叶坪中央政府暴露,国民党飞机连续轰炸叶坪村,为安全起见,中央机关从叶坪搬迁到沙洲坝,沙洲坝就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心脏,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第二个驻地。
这里背负青山、田畴拥翠、树影婆娑、恬静质朴。有旧居旧址3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有毛泽东亲自为群众开挖的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水井——红井。所以也被称为红井景区。
沙洲坝是一片红色基因浸润血脉的地方。中央党政军群机关集中驻扎在此1年零3个月(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进行了治国安邦的伟大实践,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二苏大会,提出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工作路线,指挥了第四次、五次“反围剿”战斗。
我们首先参观了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毛主席旧居)。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等光辉著作。
在这里,我们迫切想看到的就是红井了。曾经的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做“吃水不忘挖井人”,说的就是瑞金沙洲坝的红井,因此而家喻户晓。
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村庄,当时村民非常迷信,认为挖井会破坏当地的风水,因此没有哪家村民敢擅自开挖,群众平时要到几公里外的小河里挑水饮用,农忙季节只能挑村前的脏塘水。村外的人都说:“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旱死老鼠渴死蛙,有女莫嫁沙洲坝。”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到沙洲坝后,主席毛泽东就住在这个村子,他发现村民饮水困难后,召集了全村的人开了一次解决饮水困难的村民大会。大会上许多群众说:“这个地方不能挖井,挖井会受到报应,就是挖也不一定能挖出水来,这个地方是旱龙。”毛泽东听了,哈哈大家地说:“迷信不可信,这井我来挖。”
9月的一天,毛泽东带领几个红军战士在村前几十米的地方进行了水源的勘探,并破土动工,群众见毛主席亲自在开挖井水,也纷纷带着工具一起动手,在挖到5米深的地方,一股泉水喷涌而起,井终于挖好了,并用鹅卵石砌成,此后,其它沙洲坝的村民也纷纷开挖井,村民们的吃水问题终于解决了。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敌人曾多次要填塞这口井,沙洲坝人民与敌人坚持斗争,终于保存下来。1950年,对水井进行了修整,群众称它为“红井”,并在井旁立碑:“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以表达对毛主席和红军的尊敬和怀念。
在井边,我们品尝了甘甜清凉的革命圣水红井水,“喝口红井水,革命方向明,喝口红井水,斗志更坚定。”并在“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石碑边合影留念,让红井和红井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红井是党、红军和苏区人民血肉相连的见证,红井水就是幸福水。
“二苏大”会址,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在介绍红军或长征的书里,大都配有“二苏大”会址的图,为大家所熟知。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是当年红军在瑞金留下的唯一自己建造的大型房屋。它造型独特,从空中俯视,宛若扣在大地中的红军八角帽。人们把它称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前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此召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造型为8个角。中央政府大礼堂大礼堂从1933年8月动工到竣工只用了三个月时间,是红军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大礼堂共有两层,楼上为回廊式,并有阶梯式楼座。大礼堂门首上方,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4个大字。再往上是一个大红五角星,两边陪衬着镰刀斧头图案,很大气。进到礼堂里面,前面是一个大主席台,没有任何幕布,台上只有一个普通的长方形木桌和一个长条凳,台下摆满了一排排的矮长条凳。
1934年1月21日至2月1日,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参加大会的正式代表693名,候补代表83名,旁听代表1500名,毛泽东为大会致了开幕词。大会期间,代表们听取了毛泽东作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两年来的工作报告,《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我们的经济政策》这两篇文章就是从这个报告中节录下来的。这次大会选举毛泽东等175人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大会产生了国旗、国徽、军旗等。
我们到达时,在礼堂前,穿红军服的大型团队正在搞教育活动,让整个礼堂充满了喜庆热闹的氛围。进入礼堂,坐在木凳上,聆听讲解员讲述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盛况。
第三站:云石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旧址
我们在瑞金的最后一站是被誉为“长征第一山”的云石山,这里比较远,位于瑞金城西19公里处。
1934年7月,正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硝烟四起,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最为激烈的时刻。原来驻在沙洲坝的中央机关,已经被敌人发现,为了安全起见,所有党、政、军、群领导机关都转移到云石山,并分布在周围的各个村庄。中共中央政治局驻在丰垅村马道口,而中央政府就驻在云山古寺中。当年在这办公居住的有: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机要秘书贺子珍及部分工作人员。
云石山是一座平地突起的小山,高不过五十米,方圆不足千米,为喀斯特地貌,四面悬崖峭壁只有一条百级石砌小道可以弯曲通行。石壁上“长征第一山”是1996年杨尚昆同志视察瑞金时题写的。山中怪石林立,形态各异,并有数百种植物点缀其间。小道中途还有两道石门屏障,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中央政府就驻的云山古寺为客家建筑风格,建于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红军长征后一直没有遭到敌人的破坏,如今还保持当年的原貌。
1934年10月,国民党反动派北路军和南路军疯狂的对兴国、石城、长汀、会昌等地进攻。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央领导在云石山秘密召开会议,会议作出战略大转移的决定。转移前夕,毛泽东、贺子珍为了革命的事业,把自己年幼的儿子毛毛托付给群众收养,至今也没有消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