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塞思黑(从阿其那、塞思黑谈贬姓贬名的历史)
雍正,王莽,单于塞思黑(从阿其那、塞思黑谈贬姓贬名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影视剧中的雍正
雍正四年(1726)春,清世宗雍正帝下令宗人府将他的弟弟允祀、允禟等人的黄带子革去。接着,允准了宗人府的奏报,命令允祀等人改名。在这样的形势下,允祀更名为阿其那,而允禟更名为塞思黑。
原因主要是允祀、允禟这两个人在雍正即位前后,小动作特别多,让雍正大失所望,难以容忍。
根据主流大众的观点,阿其那和塞思黑,是满语当中猪、狗的意思。可见雍正对这两个人有多厌恶。
因为讨厌、憎恶某个人,统治者对其进行惩罚,而更改这个人的姓名,与赐名、赐姓进行褒奖一样,在我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人非常重视姓名。姓氏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祖先留下来的姓氏,无论美与不美,一般不会随意更改,正所谓“坐不更名,行不改姓”是中国人的家族血缘情结。
但是,也并非一成不变,尤其是家族遭逢政治因素时,被统治者强制改名贬姓,也只能被迫接受。
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是《左传》当中的“梼杌、饕餮、浑沌、穷奇”。这些词语的原意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凶兽、恶兽,后来被老百姓用来称呼颛顼、缙云氏、帝鸿氏、少皞氏等几个部落首领的儿子。
这时并没有对上述四人进行改名或改姓,只是另外给了他们一个恶称。
真正改人称呼的统治者,当从王莽算起。
王莽当政时,匈奴单于囊知牙斯对中原王朝不够臣服,王莽下令称呼匈奴单于为:降奴单于。
东汉时,外戚梁冀专横跋扈,残暴凶妄。恒帝收缴梁冀的印信,迫使梁冀自杀。因为讨厌“梁”姓,而当时的邓皇后因为母亲改嫁梁冀姐夫梁纪,邓氏也改姓梁。梁冀事发,恒帝下令改“梁”为“薄”,这是改姓的开端。
吴主孙皓
三国时期吴主孙皓诛杀何定,孙皓觉得何定这个人就像张布一样可恶,于是给何定改名为何布,即使何定已经被杀死了。
其实,吴主孙皓还是张布与当时的丞相濮阳兴拥立的,只不过张布后来发现孙皓粗暴骄盈,时常劝诫,结果被孙皓杀掉。可见,孙皓很是憎恶张布。
南朝齐时,鱼腹侯萧子响造反,齐明帝诛杀萧子响,并改其姓为蛸氏。蛸与萧尽管同音,但意思完全不一样,蛸是一种长脚的毒蜘蛛。
梁武帝萧衍的侄儿萧正德曾经投奔北魏,第二年又跑回来了,梁武帝把他改姓为背。背,背叛的意思。
豫章王萧综是萧衍的养子,萧衍起兵攻下建康后,占有了原南朝齐国的已经怀孕的皇妃吴景晖。后来吴景晖生下来萧综,萧综在得知自己的身世后,流亡到北魏,梁武帝恨他悖逆,把他的儿子姓氏改为悖氏,意思和上面一样。
隋炀帝时期,杨元感造反,后被抓住诛杀,隋炀帝改其姓为枭氏。
影视剧中的武则天
最典型和贬姓最多的当属武则天,武则天杀死唐高宗的王皇后、萧良娣后,改王皇后姓为蟒,萧良娣的姓为鸮。
后来,又杀了自己的侄儿武惟良、武怀运,把他们改姓蝮。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起兵造反失败后,都被改姓为虺。因为李冲、李贞造反而受到牵连的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范阳王李霭、黄公李撰、东莞公李融、常乐公主,全部都被改姓为虺。
唐玄宗时期,太平公主谋反,宰相窦怀贞因为畏罪而投水自杀,但最后还是被玄宗戮尸,改姓为毒。
像鸮、蟒、虺、毒等字,用作姓氏,都不是什么好的字眼。鸮,指的猫头鹰。蟒,蟒蛇。虺,传说中常在水中的毒蛇。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常把一些意义不好的字强加给罪臣家族为姓,完全是从统治者自己的好恶出发,都是封建王朝君权专制制度的产物,是对罪人家族的精神惩罚和人格侮辱。
可喜的是,那些歧视性的贬姓,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了。每个普通的公民都不会被人强制改名改姓了。
浅谈明朝皇帝皇族的名字
明代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与红丸案
聊聊清朝初期吴地(苏州)的民俗
王侯将相的煞星——北齐屠夫刘桃枝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塞思黑(此皇子并无夺位之心,却被雍正骂做塞思黑,狱中惨遭折磨而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