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围指什么(藏族传统地理区划概述)
安多,藏族,地区三围指什么(藏族传统地理区划概述)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一节藏族传统地理区划概述
藏族传统地理学中,藏族地区被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即上部阿里三围、中部卫藏四如、下部多康六岗。
、上部阿里三围
上部阿里三围又分为:布让(普兰县)、芒域(今普兰至后藏昂仁、吉隆等县地区之古名,亦有指今拉达克地区者)、桑噶尔(今普兰县境内一地名,亦译作桑迦)等三部为一围;黎(吐蕃时期新疆南部于阗之古名)、祝夏(即唐代大、小勃律)、罢蒂等三部为一围;象雄(即唐代之羊同,其地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上赤代、下赤代等三部为一围。
二、中部卫藏四如
元明时期,卫地(今拉萨)译作“乌斯”,藏地(今日略则译作“藏”,两地合称为“乌斯藏”。卫地分为伍如、约如两个如;藏地分为冶如、如拉两个如。
在赤松德赞时代,曾有五如,即在四如之外增加了一个孙波如,为苏毗故地,其地大约在拉萨以北及以东的地区。到固始汗征服西藏十三万户后,将其献于达赖喇嘛,并将卫藏四如(翼)分为治如、云如、贝日(即伍如之新名,也写作贝如,伍如亦译作“布如”)、贡日(即约如之新名,也译作“贡如”)四如(翼)。三、下部多康六岗
元明时称作朵甘或朵甘思。这是藏语“朵”和“康”两个地区的合称。
“康”(也译作“喀木”)指西藏欧丹达山以东的昌都地区和四川省甘孜州、青海玉树州和云南迪庆州等地区。“康”在藏语中有“边地”、“外地”的意思。当代著名藏族学者更敦群培在《白史》一书中研究认为:“包括“康”及“安多”在内的东部地区统称“康”。所谓康”是指边地而言。所谓“安多”的多”字,其前加字一经明确念读,首先会自然发出一“阿”字音,昔日整个安多地区被称作宗喀德康。当今的西宁一带地区称作宗喀’,其余地区则被叫作“大宗喀',布达拉宫脚下的石碑上也有宗喀的名称。”格勒推测,“康”这个地名大约形成于唐代。吐著王朝之初,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以拉萨为中心的卫藏,当时“康”区刚刚被并入吐蕃,其文化与卫藏地区当有较大差异,因而针对卫藏地区而产生了意为边地的“康”区“在藏族传统地理学中,康区又分为上部康区和下部康区。康区河流多自北而南,故古代藏文典籍称康区南部由桑昂曲县东行至滇西一带为下部康区;康区北部接近青海之地为上部康区。”0“朵”又称“安多”。对于安多的地望及其名称的由来,各种藏文史籍中的解释基本上是相同的安多系藏语音译,“多”意为下部。历史上甘肃、青海(玉树州除外)和四川西北部地区的藏族因其居住地域处于整个藏族聚居地的下部,故称为“安多”。又谓“安多”是取阿庆冈嘉雪山和多拉山两座山名之首字而得名。安多地区又分为“多堆”与“多麦”两大区域,“多堆”即安多上部“多麦”即安多下部。
在藏族传统的地理学中,把安多与康并称为“多康”,即
《元史》中所说的“朵甘思”,这是一个地域面积很广大的传统地理概念。藏族历史上所谓的“多康六岗”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藏族地理概念。根据《安多政教史)记述,多康六岗,即:
1.色莫岗(也译为撒茂岗),即金沙江和雅砻江上游的中间地带,今白玉、徳格、邓柯、石渠等县的古地名;元朝曾设置刺马儿刚等处招讨使司,归宣政院管辖。
2.察瓦岗(亦译作察哇岗),泛指澜沧江和怒江中上游之间的察雅、察隅、八宿、左贡等地。历史上这一地区以盛产盐而闻名,史称该地区的藏族为“察瓦”。“察”即盐,“瓦”即人。3.玛尔康岗(亦译作马康岗、芒康岗),即金沙江和澜沧江上游的中间地带,今昌都、察雅、芒康等县的古地名;元朝曾设置亦思马儿甘万户府,归宣政院管辖。
5.包柏尔岗(亦译作绷波岗),即金沙江、雅江下游中间地带,今四川省甘孜州南部和云南省西部地区;元朝曾在此置奔不儿亦思刚百姓达鲁花赤二员,归宣政院管辖。
6.木雅岗(又作木雅热岗),即雅砻江中游东部地区,以康定地区为中心,包括雅安、青衣江、越西河以西、大渡河上游以东的古代藏族地区7.多康六岗又称“四水六岗”(Chu-bz-hi-sng-dmug),其t
江和怒江这四条南北流向的河流。“四水六岗”基本上包括了
“多康”的大部分地区
区还有另一种区域划分法,即将多康“又划分为三岗,即原多康区
“吉塘”是藏语中宗喀的古地名。宋时,嘣厮啰在青海东部河湟
即藏语“吉塘”的音译
常按点赞加关注,头条阅读不迷路,谢谢大家,我将持续分享青海藏族的故事。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君子一言(君子的一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