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四月初八(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述评)
国家安全,安全,国家四月初八(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述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题: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述评
新华社记者熊争艳、刘奕湛、戴小河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大力推进国家安全领域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构建新安全格局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在龙山路街道荣华里社区向居民讲解国家安全知识(2022年4月14日摄)。新华社发(孙中喆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和当代中国安全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结合起来,创造性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10年来,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推动国家安全工作实现历史性变革。
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制度机制日益完善——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201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决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置。
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安委主席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既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同时又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举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10点要求。
2021年1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会议指出,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必须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
我国不断完善国家安全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国家安全危机管控机制、国家应急管理机制、国家安全综合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国家安全工作合力和整体效能进一步增强,为动员打好国家安全总体战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制定出台一系列国家安全领域法律法规——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确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在河南农业大学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中,郑州市公安局民警与学生们互动(2022年4月15日摄)。新华社发(刘书亭 摄)
近年来,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国家情报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核安全法、英雄烈士保护法、密码法等一系列国家安全领域法律法规出台。
我国基本形成了立足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特点、适应我国所处战略安全环境、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10年来,我国政治安全进一步巩固,维护重点领域安全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安全意识普遍增强。
统筹发展和安全 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发展与安全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列专章作出战略部署,突出了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这是在位于乌蒙山区的贵州省纳雍县六冲河畔拍摄的夹岩水利枢纽工程(2022年3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
各地各部门一手抓防疫,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不动摇;一手抓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7月中旬,2022年中国经济半年报交出成绩单: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二季度经济顶住下行压力实现正增长,6月份经济企稳回升,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升。
截至目前,中国是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肺炎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中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
工作人员在黑龙江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内查看野生大豆种质情况(2022年5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确保粮食安全是重大战略性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
10年来,我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能源被喻为工业的粮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近10年来,我国以年均约2.9%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6.2%的国民经济增长;发电装机超过24亿千瓦,人均电力装机由2014年的1千瓦增长至1.7千瓦。2021年天然气产量比2012年增长近一倍,原油产量连续10年保持2亿吨左右;“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能力显著增强,油气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成型;到2021年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6%,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25.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促数字经济发展,推进5G规模化应用;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