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何当共剪西窗烛(聂鑫森)
灯花,巴山夜雨,蜡花何当共剪西窗烛(聂鑫森)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剪烛西窗”,便成为一个典故,也成为诗人常用的一个意象。既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渴望相聚;又泛指亲友相聚、倾心交谈,为人间之乐事。
剪烛,即剪去燃过的烛芯,让其光亮更为明朗。因烛又叫蜡烛,故烛芯燃过所结的花称为蜡花:“翦蜡花、壶箭催忙。”(宋·吴文英《夜合花》)
《夜雨寄北》,是寄赠给相知好友的名诗。当代作家余华解说此诗时,称友人寄信问他何时归来,为“过去时”;读到友人信,正当巴山夜雨,为“现在时”;想象回去后与友人相聚,共剪西窗烛,为“未来时”;剪烛夜谈,作者回忆巴山夜读友人信的心情,又回到“过去时”。全诗写的是友情地久天长,很让人感动。“故人剪烛西窗语。”(宋·周邦彦《琐窗寒》)
宋词人吴文英,则写男女相聚,佳人带醉剪烛,留下深刻印象,可惜别后再难相逢叙说衷曲:“醉鬟留盼,小窗剪烛;歌云载恨,飞上银霄。”(《惜黄花慢》)
古代照明,用蜡烛外,也用油灯,灯芯也会结出灯花,需要剪去灯花以增光亮。“罗帏黯淡灯花结。”(宋·范成大《忆秦娥》)“剪春灯,夜寒花碎。”(宋·王沂孙《天香·龙涎香》)“花碎”,指剪碎的灯花。
剪烛和剪灯,皆指亲友的倾心聚谈。“视之殆如梦寐,与谈诗文,慧黠可爱。剪烛西窗,如得良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
“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宋·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
剪灯,也引申为挑灯夜写文章。明代瞿佑作传奇小说集,书名《剪灯新话》。另一位明代人李昌祺,仿《剪灯新话》体例,作传奇小说《剪灯余话》,但水平却平庸得多,《辞海》称此书“思想庸腐,并好夸耀才学”。
摘自:2022年09月20日《太原晚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塑料水杯有毒吗(央视曝光:平价塑料杯把饮用水变“毒水”,还有家长每天让孩子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