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从印纹硬陶到原始瓷器,谈谈陶和瓷不同的发展道路)
印纹,原始,器物陶器和瓷器的区别(从印纹硬陶到原始瓷器,谈谈陶和瓷不同的发展道路)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陶器是中国古代器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中国先民在距今约一万年左右时就通过改良红烧土的制造方法而发明出原始陶器。在新石器时期,最初只有红陶一种陶制,随着制陶技术发展和各地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不同审美观和陶土的土质不同,不同族群发明出灰陶、黑陶、白陶、硬陶等不同质地的陶器,其中硬陶质量上乘、制作精美,有些表面施釉,逐渐发展成为原始瓷器,最终发展为成熟的瓷器。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器联系最为紧密,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过对比分析有助于辨清瓷器起源问题。
印纹硬陶
一、印纹硬陶硬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四千年左右。硬陶最先出现于长江流域,随后逐渐扩大到中国东南地区,其制造陶土为质地净、氧化铁含量低的瓷石类黏土(即“瓷土”),三氧化二铝占很大比例,因为三氧化二铝可以提高陶土的耐火度,所以陶器烧成温度可以提高,其烧成温度在1100度左右。
因为大部分用硬陶制作的陶器都非常精美,表面戳印或模印连续的几何纹图案,故此也常常称之为“几何纹硬陶”或“印纹硬陶”。新时期时期以斜方格纹和云雷纹为主,器物类型有尊、罐等皆为圆形盛食器、盛水器。
夏商时期纹饰逐渐发展出人字纹、方格纹、回字纹、曲折纹等多种,但与早期纹饰的装饰方法一样皆为连续、重复,西周时期已经有模仿同时期青铜礼器的印纹硬陶器物出现,且器物形体加大,如高度接近一米的坛、瓮类器物,纹饰也更加复杂,有一件器物上同时印有两至三种不同纹饰的情形。春秋战国时期同样也模拟同时期青铜器,纹饰与西周相似,不过更趋精美、繁复。
西周印纹硬陶兽耳坛
印纹硬陶发现与研究始于1914年于广东省南海县南越文王墓(相当于西汉早期),建国以前在江苏南京、常州、苏州也大量发现印纹硬陶文物遗存,且多为新石器时期。当时学者多将其与“东南原始文化”和“吴越文化”联系起来。直到建国以后随着印纹硬陶发现的增多,较为科学的研究和文化谱系才逐渐建立起来。印纹硬陶在新石器时期局限于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商周时期已经传播到中原地区,到西周时期逐渐衰落,但东南地区由于有一定的文化传统和较强的制造技术,春秋战国时仍然在本地的吴越文化中盛行,直到西汉初年才逐渐被低温釉陶所取代,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浙江台州为先秦时期古越族聚居地区,在商周至战国时期的玉环三合潭遗址和路桥小人尖土墩墓出土大量印纹硬陶器物,器物传承延续谱系明确。器物类型有瓮、盂、罐、坛、罐、瓿、尊等,自西周以后逐渐出现仿铜礼器,纹饰也大量增多,甚至出现全身拍印连续几何纹的器物,纹饰以网纹、方格纹、席纹为主,也有水波纹、米子纹、回纹和模仿青铜器的勾雷纹。典型代表如春秋回字纹硬陶罐,其撇口,短颈,溜肩,弧腹,平底,颈部饰多道弦纹,罐身肩部与中腹部各饰一周菱形纹,上腹与下腹饰若干回字纹,色呈灰褐,胎质坚致。
春秋回字纹硬陶罐
从墓葬中和遗址中出土的印纹硬陶和器物本身模拟青铜器的情况来看,这种制作精美的陶器绝非普通日用品,而是具有身份象征和礼器性质的用品。实为南方古代先民的一大发明创造。且印纹硬陶的物理、化学性质与烧制方法均与瓷器最为接近,它的发展也为原始瓷的产生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二、原始瓷原始瓷最先发现是在商代的遗址和墓葬中,1929年在河南殷墟遗址发现原始瓷碎片。最初称之为“青釉器物”,后来又被称之为“釉陶”或“高温釉陶”。到1980年以后,随着考古资料的丰富和研究的深入,才逐渐将其与“釉陶”做一区分,正式定名为“原始瓷”。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原始瓷是新石器晚期上海马桥遗址。原始瓷使用瓷土烧制,烧成温度为 1150 — 1180 度,基本不吸水,表面施釉,以青色为主,也有黑色,除了烧结的程度不及瓷器,其它物理性能皆与瓷器一致,所以被称为“原始瓷”。
原始瓷
新石器晚期的原始瓷仅有零散发现,综合研究方面较弱,到商代才大量出现,并集中于殷墟和郑州商城,其胎体坚硬,胎色为灰白、青灰,釉层稀薄,淡绿色、灰绿色为主。器物模仿同时期青铜器,有尊、罐、缶等,器物表面装饰有弦纹、网格纹。西周时期出现在陕西关中,也是周文化的核心地区,此时胎体质地精细且釉层均匀,无纹饰,制作技法、外观与东汉时期无异,不同的只是在春秋、战国、秦、汉初其分布地域更广,从最初发现的长江下游到河南中部、陕西关中,再传播扩大到全国各地。
河南中部、陕西关中出现的原始瓷,经过化学检验发现其与安徽、浙江一带原始瓷化学性质相似,且北方少见瓷土,所以这些原始瓷的产地应当在中国南方,作为夏商周时期统治核心地区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五件造型精美的原始瓷象鼻盉,晚商殷墟遗址出土精美的原始瓷括罐、豆、瓿等,西周陕西沣镐遗址出土尊、瓮、大口罐,通过研究都认为是通过湖北盘龙城(遗址)转运而来的,在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出土大量兼具南北两地风格、或独有自身文化风格的印纹硬陶、原始瓷器,可以看作是一种文物实证。
二里头遗址原始瓷象鼻盉
另外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原始瓷是本地所产,依据是大型瓷器不方便运输,但迄今北方仍缺乏北朝晚期以前烧制瓷器的考古实证,故而“本地起源”未得到广泛的支持。从墓葬和遗址中出土的情况来看,原始瓷也并非日用品而是礼器,仅供贵族使用。
为方便对比研究,仍选取台州古代越族原始瓷为例,在遗址和墓葬中常见原始瓷与印纹硬陶同出,主要器型有:尊、豆、盘、簋、盂等,皆为礼器、明器性质,未见使用痕迹,器物表面纹饰主要是S纹、篦纹和针点纹。如战国原始瓷提梁盉,造型模仿同时期青铜盉,小直口,圆钮盖,斜肩,圆腹至底内收成平底,底置三只蹄形高足,肩与腹部各有一道弦纹。肩部置龙形提梁,前为龙首流,后为龙尾。通体施青釉,胎色灰白。
战国原始瓷提梁盉
三、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对比研究印纹硬陶与原始瓷相比较,有诸多的相同点:它们的质地相同均使用“瓷土”,烧成温度基本相同,均在1100—1200度之间,这说明二者的烧制技术相同,在一些古代遗址中(台州玉环三合潭遗址)有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合窑烧制的现象;其原产地相同,皆发源与中国南方地区,沿袭、使用地区也基本重合;器物的使用与性质相同,均为礼器。
但二者也有差异:首先,二者的表面纹饰不同,印纹硬陶均施拍印纹饰,以连续几何纹为主流,而原始瓷纹饰简单,仅有弦纹等简单纹饰;其次,印纹硬陶表面不施釉,而原始瓷表面施釉;最后,二者胎质精细度不同,原始瓷出现时间较晚,所以胎土加工、筛选更为精细。总之,印纹硬陶不同于一般陶器,印纹硬陶再经过胎土加工和外表施釉、适当提高烧成温度这三个主要步骤,就发展成原始瓷。原始瓷器脱胎于印纹硬陶,其中高温釉的使用是一个质变性的突破,这最终导致陶器、瓷器终成两种性质的器物,并沿着两条道路发展演变。
上一篇:国家一级运动员(2024年起,国家一级运动员可报高水平运动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