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温州一家人方言(温州人:我们做生意,欧洲人都怕)
温州,温州人,欧洲温州一家人方言(温州人:我们做生意,欧洲人都怕)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说起温州人,大家对他们的刻板印象就是:有钱!
穷山恶水出富民,温州人有钱是被「逼」出来的。
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的地理环境把,温州人养成了「中华欧洲人」,种地劳作养不活自己,那就只有乘风破浪外出闯荡。
这脾性,跟欧洲人有得一拼。
温州,成了中华大地上最魔幻现实的土地之一。
一面敢闯又敢做,一面执着于传统。
温州人,成了国人当中的「异类」。
4 年前,一首《江南皮革厂倒闭了》 把温州给捧红了。
「浙江温州 浙江温州 江南皮革厂倒闭了」
简单直白的词,讲了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糗事,鬼畜魔性的节奏,在一分半钟内引爆土嗨 G 点。
小摊小贩式的娱乐精神,把「江南皮革厂」和「老板黄鹤」推上了热点,一夜之间,大江南北跟着曲子摇头晃脑,好不快乐。
当大家以为神曲,只是在侃一个笑话的时候,真相却浮出了水面:
江南皮革厂真实存在,老板黄鹤确有其人,他也的确跑了。
「皮革厂法人代表黄鹤,因欠下巨额赌资,索性逃跑。」
这本来只是坊间一个正常的企业破产事件,却被民间艺术家们,联手创作成了爆款力作,魔幻得不行。
同时,不少不法商贩,利用老板黄鹤的噱头,大力促销产品。
一辆小推车,一两张大海报,一个小音箱大声播放着神曲,非法皮革皮具成了路边的土味网红产品。
但神曲只是艺术创作,一句虚构歌词「老板跑路,只能拿钱包抵工资」,给温州小老板们抹了一脸黑。
这完全不是温州商人们的经典形象好吗?
在开心或不满之余,坊间还留存着最后一个疑惑:
小姨子现在去哪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谋求发展,温州人不惜代价远渡重洋经商。
最早一批温州先锋,坐火车穿越苏联,来到意大利打黑工。
这批最早的服装黑工仔,后来成为弗洛伦萨的服装商人,几乎垄断了当地的廉价服装市场。
据说,弗洛伦萨某广场上的广告牌,意外倒塌了,砸伤了三个商人,一个董事长和两个总经理中,就有两个温州人。
温州帮没有止步于意大利,为了开拓市场,他们北上欧洲。
下一个目的地,自由的法国。
但要达到法国,谈何容易,首先得翻越阿尔卑斯山脉。
运气好的温州人,靠伪装成日本人,坐飞机到了巴黎,运气不好的,只有重走当年拿破仑的老路。
现在巴黎华人区,有很多温州老人,缺个手指缺个脚趾,那都是年轻时,翻山越岭被寒冷冻掉的。
幸好,巴黎的自由和包容,接纳了温州帮,他们凭借努力,慢慢「占领」了城市的几个街区。
至今,温州帮「控制」了巴黎纺织业的近 70% 。
不仅是手工业,温州老板甚至「渗透」了时尚行业。
在罗马,一位叫周芬霞的温州老板娘,成了 Gucci 时尚大片的模特。
周老板娘在这经营一家中国餐厅,她的客人里有不少时尚圈名流。
这一次合作,证明了温州人在欧洲「统治地位」的稳固。
几十年以前,温州帮靠打黑工在欧洲站稳脚跟,到现在,和欧洲的自由与包容相辅相成,他们的成就让欧洲本土人都「恐惧」。
温州人怪奇无比,他们成了最欧洲的中国人,和最中国的欧洲人。
聪明的温州人,是天生的生意人,资本是他们玩转在手中的小球。
但是,他们承受了多少来自欧洲本地人的歧视。
「黄皮肤的嘴脸,快滚回去!」
「你们,只知道干活、挣钱、模仿,都是一群机器。」
幸好除了聪明,他们还很刻苦。
在欧洲,街上的本土店铺,开得早歇得晚,但温州人的铺子,从早到晚都在营业,他们可以这样整整工作一年。
慢慢地,他们不再满足于做服装加工,而把力气用到了顶级工艺上。
摸爬滚打,适应困境。
欧洲的温州人有了自己的品牌,中国的温州人创造了「温州模式」。
这怪就怪在,温州人不仅是天生的商人,更是东方的犹太人。
除了攻占欧洲,温州帮还组建了炒房团,攻占国内房市。
2001 年,150 多个温州人,做了满满当当三节火车抵达上海,专程买房。
这一惊人的豪买壮举,把温州炒房团送上历史舞台。
现在,有温州老板随性飞往辽宁小城丹东,下飞机就拿下 4 套别墅,轻松表态:
「就当旅游买点土特产。」
买房,对温州炒房人来说就像买糖。
炒房团成员结构复杂,「老板」只是其中一类,更有白领、村民、全职太太和老太太位列其中。
尤其是老太太们,简直是令人咂舌的超能团体。
她们身住温州农村,其貌不扬,但手头掌握着洪流般的金融力量。
村里谁有闲钱,都会去老太太们那登记寄存,高利息又有保障。
她们凭借信用和地位成为全村经济一把手,是名副其实的「老太太银行」。
老太太们习惯群体行动,动辄一行人前往目标城市,大手一挥,众房套牢。
她们看哪都像养老圣地,但都不会住进去养老。
毕竟,赚得到钱才是养老。
「太太看房团」,一时间成为神秘温州炒房客中更神秘的群体,堪称异类中的异类。
温州人的凶狠与疯魔,从炒房上可见一斑。
房价能涨,炒房不息。
外人看温州人过年走亲戚,可以笑出猪叫。
他们是货真价实的戏精。
两家人见面,一定会让孩子站出来比身高的,你二十老几也得站出来。
要是不站,等着被长辈喷吧:
爸爸:「你看看你,整天只会玩手机,小心我扔了你那玩意儿!」
这时,孩子只能生无可恋地背靠背站在一块,等待双方长辈的商业互吹:
「哎,还是你家的孩子要高一些啊!」
「哪有哪有,你家的也不错啊!」
「没有没有,你看他,弓腰驼背的,像个什么样!」
.......
你就哭吧。
通常,孩子还会沦为酒桌上的牺牲品。
伯伯:「叫你家阿星来喝酒啊,大过年的。」
爸爸:「哎,他哪行,还是个孩子,喝不得喝不得。」
......酒过三巡......
爸爸:「哎,阿星,酒倒起来啊,你大伯都起身敬你了。」
阿星:「.......」
爸爸:「愣着干嘛,你平时整晚整晚在外面喝,现在还敢逃酒了?」
阿星:(爸,你刚刚可不是这样说的......)
当然,不要轻信温州人在道别时说的话,特别是那句「明天来我家玩哈!」
这时,规范的回应是:「那是!明天一定到你家玩!」
真实情况是,你下一次见这位亲戚已是一年后。
温州人的「明天」约等于「明年」。
你就信了吧,一般来说,婚姻大事上,温州人配温州人是标准。
上一篇:榅桲(新疆特有的4种“罕见水果”,虽然味道很好,却只在新疆才能吃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