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无力吐槽什么意思(游戏中那些令人无力吐槽的本地化翻译!)
成了,成吉思汗,也是无力吐槽什么意思(游戏中那些令人无力吐槽的本地化翻译!)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现在你竟敢进入我的世界,你还没准备好!”
本地化的必经之路
翻译是游戏在出口异国他乡时的必经之路,由于早年间互联网与游戏资讯并没有很发达,也由此导致了游戏在本地化的过程中出现不少值得吐槽的翻译。
当然这也跟当地的地域文化,语言使用习惯以及一些法律上的问题息息相关,如早期的《合金弹头》被口头传成了《越南战役》,《光环》被翻译成了《最后一战》等等。
这种现象说来也普遍,不光游戏,电影书籍同样存在这种情况,我只能说这是一条必经之路,这次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令人无力吐槽的游戏翻译。
微软这“最后一战”打的真是有点久啊
奇葩翻译
说到早期游戏在传播过程中,因为文化差异而出现翻译上的错误的,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当时卡普空的清版过关游戏《吞食天地》。
《吞食天地》其实是用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的剧情改编的,讲述了也是三国人物的故事。
游戏在当时固然非常有乐趣,红遍整个日本的街机厅,可好巧不好,卡普空却在这款游戏出口的翻译上出了乱子。
《吞食天地》美版的初代作品叫做《天朝战争(Dynasty Wars)》,二代叫《天命勇士(Warriors of Fate)》似乎都跟三国并没有什么关系。
美版的《天命勇士(Warriors of Fate)
其实《吞食天地》2代应该是《吞食天地2:赤壁之战》,讲述的正是“赤壁之战”这个典故,而卡普空在英文化的过程中居然重新设计了一个架空的剧情。
或许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难以被欧美人轻易理解,又或许是蒙古铁骑对当时的欧洲影响过于深刻,游戏中的三国名将居然都变成了蒙古人。
游戏的剧情呢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叫Shang-Lo(商洛)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拯统治者叫Akkila-Orkhan(阿提拉大汗),其实就是曹丞相。
残暴弑杀的Akkila-Orkhan把Shang-Lo变成了人间地狱,这个时候有个名叫Kuan-Ti(关帝)英雄站了出来,带领着五名部下奋起反抗暴君Akkila-Orkhan。
这里要声明一下,这个Kuan-Ti(关帝)其实不是我们熟悉的关二爷,是刘皇叔,而我们的关二爷被翻译成了Portor(拔都)。
拔都是蒙古及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孙子,据说,拔都为人坦诚,对部下将卒颇宽厚,从不滥杀无辜倒是与关二爷有几分相似。
更离谱的是,这个游戏中还存在着成吉思汗,而这个冒牌的成吉思汗其实是吕布……好好的一个英雄反抗暴政的故事,硬是给卡普空做成了蒙古人我杀我自己。
吕布:Temujin-Khan(铁木真汗)
其余四位武将也是非常奇葩,张飞变成了成吉思汗的弟弟Kassar(合撒儿),是历史上著名蒙古神射手。(好歹也应该让给黄忠嘛)
黄忠是成吉思汗的另一个孙子Kadan(合丹),这下倒好,老将军跟关二爷是平辈,三弟到变成二哥的爷字辈了。
神勇的赵子龙将军虽然也变成了蒙古人,倒是与赵将军戎马一生的设定差不多,Subutai(速不台)蒙元帝国名将,成吉思汗的“四獒”之一,以骁勇善战著称。
令大蒙古国版图扩展至俄罗斯一带。其征战所及东至高丽,西达波兰、匈牙利,北到西伯利亚,南抵开封。是古代世界征战范围最广的将领之一。死后追封为河南王,谥忠定。
最后一位是魏延,这个游戏中的魏延被翻译成了Abaka(阿八哈),是伊儿汗国的大汗,成吉思汗的曾孙子。(辈分又小了一辈)
蒙古五虎将?
反派方也是更加离谱,吕布是成吉思汗,而他孙子元世祖忽必烈居然是张辽,还有更鬼畜的许褚是Taranis(塔拉尼斯),凯尔特神话神祇之一,为天空之主,能使昼夜更替。
好好的一个赤壁之战,被卡普空硬生生的变成了,爷孙三代人,自己杀自己,我能理解为是暗指了一战吗?
这个百度其实是淳于导,Baidu(拜都),伊儿汗国的第六任君主。这样的剧情设定,也是让欧美玩家们不知所云,游戏的反响也可想而知,所以此等操作也被各大厂商引以为戒,没有再出现了。
这大概是早期中国文化作为游戏在传播过程中面临的一次挑战,当然这是日本人的锅,不过同样,日本文化在游戏方面传播过程中依然有着不少坎坷。
不得不说,当时的卡普空实在是这个方面的鬼才,既然了解了欧美人对中国的三国知之甚少,那自己的《战国Basara》应该怎么办呢?
《战国Basara》是一款以日本战国背景的无双类动作游戏,但是欧美人对于日本的历史大多一无所知,但是机智的卡普空已经想到了办法。
自己家的《鬼泣》不管是风格上还是游戏性上,都获得了欧美玩家的认可,《战国Basara》也是《鬼泣》团队参与制作的,质量也不差,何不把《战国Basara》与《鬼泣》扯上点关系?
于是《Devil Kings》这款连LOGO都与《Devil May Cry》一模一样的游戏在美国上线了,但是毕竟是历史向作品,不了解一点历史还是无法体会游戏的乐趣的。
美国人只对“恶魔之王”织田信长感兴趣,伊达政宗和真田幸村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这字体我就不说了吧。“樱花”、“忍者”、“武士”等元素,如今都是日本游戏元素的代表,最先接受这些看似很酷的日本元素的自然也是美国人,那毕竟日美两国关系不一般。
但是当“忍者”传到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欧洲时,欧洲人可并没有吃着一套,比如《忍者神龟》就莫名其妙的变成了《英雄神龟》。
尤其是在当时的英国和爱尔兰,“忍者”一词被认为是“过度暴力”的词汇,并不适合展现给孩子们,所以不管是LOGO还是歌词,“忍者”一词都被替换成了“英雄”。
原本的《T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忍者神龟)》变成了《Teenage Mutant Hero Turtles(英雄神龟)》
此外,还有米开朗基罗手中的“双节棍”在一段时间内也莫名其妙惨遭和谐,同样倒霉的还是TECMO的《忍者龙剑传》被改成了《暗影战士(Shadow Warriors)》
变成了暗影战士的忍龙
亚洲与欧美之间确实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让不少作品在去了异国他乡之后收到了严峻的挑战,比如《洛克人》。
其实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Rockman(洛克人)》其实非常有美式超级英雄的感觉,而且美式超级英雄在美国影响久远,这样一个名字对于美国人来说,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是偏偏“Rockman”在美国的俚语中有着“毒贩子”的意思,再说本身在充满了XXXman的国度里“Rockman”也显得非常普通。
于是《Rockman(洛克人)》经历了一段变成了《Megaman》油腻大叔的艰苦日子,直到第三代才重新变回了那个健康的少年形象。
美国人的审美实在是让卡普空难以苟同。
最后一款是南梦宫的经典作品《Pac-Man(吃豆人)》,《吃豆人》最早的名字其实是“Puck,Man”源于日语的“パクパク食べる”。
又是因为文化的差异,美国人认为“Puck”这词又有拟声的意思,又有象形的意思,会让人冷不丁的想起某个不好的词汇。
确实,当《吃豆人》的街机传到美国之后,从会有喜欢动手动脚的人,把“PUCK”的P通过一笔涂改变成F。
上一篇:无力吐槽什么意思(因混血儿子英语差,外国老爸无力吐槽:我都不好意思说他是我儿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