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多聚甲醛有毒吗(猴痘在国外出现人际传播,湖南疾控发布健康提醒)
病例,病毒,疫情多聚甲醛有毒吗(猴痘在国外出现人际传播,湖南疾控发布健康提醒)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琪 实习生 廖莹 吴雨霜)2022年5月以来,一些非地方性流行地区的国家先后发现大量猴痘病例,且已出现人际间传播。为保护公民健康,湖南省疾控提出相关健康提示,对猴痘疫情情况及疾病预防与治疗等信息进行整理。
现状:全球5个大洲28个国家发现猴痘疫情
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确诊了全球首例人感染猴痘病毒病例。此后,非洲陆续有国家报告猴痘病例,目前,已有11个非洲国家发生过猴痘疫情。
2022年5月13日,英国首先报告本土猴痘病例,此后,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和非洲(非地方性流行国家)陆续发现猴痘病例。截至6月8日,全球非地方性流行地区已有5个大洲28个国家发现猴痘疫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285例和疑似病例1例,无死亡病例。
此外,2022年非洲猴痘地方性流行国家也有病例报告,截至6月8日,非洲共有8个国家发现猴痘疫情,累计报告病例1526例,死亡72人,粗病死率为4.7%。
本轮疫情病例数和波及范围均增长较快,为非地方性流行区的历史之最。病例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多为男男同性恋者,疫情传播与性活动密切相关;绝大部分病例未曾前往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区(即非洲中部和西部的11个2022年前曾报告猴痘病例的国家)旅行;临床表现相对较轻且不典型,皮疹主要分布在生殖器部位,数量明显偏少,只有几个甚至一个皮疹,未见进一步扩散。
传播途径: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猴痘病毒是全长约为197kb的双链DNA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正痘病毒中对人类致病的4种病毒之一(其余3种为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
猴痘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或60℃10分钟可灭活,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也可灭活,对次氯酸钠、氯二甲酚、戊二醛、甲醛和多聚甲醛等敏感。
该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
本次猴痘疫情还发现多数病例在发病前有同性性行为,可能主要还是与性活动中的密切接触传播有关,目前尚不能确定是否会经过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传播。猴痘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尤其是1981年后出生的人)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猴痘的治疗及预防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
健康提示
正在疫情发生国人员,避免接触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
个人如何预防?正在疫情国家旅行或居住的人员,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避免接触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包括动物的血和肉),食用前必须彻底煮熟。
如果必须接触猴痘病人,应避免身体密切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避免共用生活用品(如床上用品、衣物等),照看或探视病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隔离衣等)。注意做好手部卫生,及时用肥皂、洗手液等在流动水下洗手。
近期已回国和即将回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若在国外有过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和暴露史,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机构进行咨询和报备;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即将回国人员除注意上述事项外,入境健康申报时需配合海关主动报备。
近期计划出国人员,需密切关注目的地国家的猴痘疫情,尽早了解猴痘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如避免接触啮齿类动物和猴痘病人,避免与病人共用物品,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做好个人手卫生,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等。
我国尚无猴痘病例报告,也未在野生动物或入境检疫中发现猴痘病毒,一般人群暂无感染风险。如发现猴痘输入病例,主要在其接触者中存在一定感染风险。
(一审:黄娟 二审:彭治国 三审:张军)
[责编:吴岱霞]
[来源:三湘都市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