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电报的发明者(电报)
电报,电报机,无线电报电报的发明者(电报)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900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上海电报站大厦
1873年,法国驻华人员——威基杰,其参照《康熙字典》的部首排列方法,挑选常用6800多个汉字,编撰第一部汉字电码本,起名为《电报新书》。后经由郑观应将其改编成为《中国电报新编》,成为中国最早的汉字电码本。
民国时期中国电报新编
1873年,从法国归国华侨商人王承荣和福州的王斌实验制作出我国第一台电报机,并上书请政府请求自办电报,但清政府拒不采纳,不予同意。
晚清时期的莫尔斯电报发报
1875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福建船政学堂附设了电报学堂,培训电报技术人员,成为中国第一所电报学堂。
丁日昌
1876年初,丁日昌安排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批留学生35名赴欧学习,其中就有电报方面的留学,为军事海防所必需,积极主张自设电报。通过与丹麦大北公司交涉,丁日昌收购福州至罗星塔电报线路,该线路成为中国自营的第一条电报专线。
福州船政局马尾船厂
1877年,丁日昌为开放台湾,架设台湾府城至安乎、旗后电报线,成为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1879年5月,清朝政府为了应对国内外军事压力,及时沟通军情,建设天津至大沽及北塘国内首条军用电报线。
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盛宣怀为总办。并在天津设立电报学堂,丹麦人博尔森和克利钦生被聘请为教师,委托大北电报公司向国外订购电信器材,为建设津沪电报线路作准备。
李鸿章
1881年4月,津沪电报线路从上海、天津两端同时开工。当年12月24日,全长3075华里电报线路全线竣工,全线在上海、苏州、镇江、紫竹林、济宁、清江浦、大沽口七处设立了电报分局。同年12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营业,官府私人均可收发电报,津沪电报线是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长途公众电报线路。
晚清电报局
1884年,清政府设内城电报局专事收发官电,外城电报局收发商民电报,并把自行创建的第一条电报干线延伸经京郊通州引入京城。从此,北京开始通电报。
1924年兴建的天津电报局大楼
1887年,在台湾巡抚刘铭传的主持下,花费重金敷设了长达433里的福州至台湾的电报水线--闽台海缆,于1887年竣工。它使台湾与大陆联通一体,对台湾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此条线路是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海底电缆。
1899年,广州最早使用无线电通信,在广州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广海、江大、江巩等江防军舰上设立无线电机。
1899年,中国境内已经基本建成数条电报线路,构成中国干线电报网。
1905年7月,袁世凯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聘请意大利人葛拉斯为教师,并委托其代购马可尼猝灭火花式无线电机,并装在部分军舰和保定、天津、南苑等处行营,互相至今用无线电进行相互联系。
袁世凯
1906年,广东琼州海缆中断,为此在琼州和徐闻两地设置无线电机,开通了民用无线电通信,此线路成为中国民用无线电通信之始。
1908年,英国商人未经清政府同意,又在上海英租界的汇中旅馆私设了无线电台,与海上的船只通报联系。清政府见状只好购买,并移装到上海电报总局内,成为上海地区最早的无线电台。
1910年上海城廂租界图
1911年,德商西门子德律风公司,在北京东便门、南京狮子山设立无线电报机,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试验,试验取得成功,结果良好。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