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草原旅游(这个夏天 一起“趣”草原)
草原,毡房,乌拉大草原旅游(这个夏天 一起“趣”草原)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来到草原,一定别忘了观赏精彩的赛马、蒙古风情歌舞表演和篝火晚会。赛马场上,蒙古族青年男女那激情四溢的表演,让我的心在惊奇和亢奋中感受到“马背民族”的剽悍、勇武和豪迈,感受到草原人民的坚韧、淳朴和浪漫。
这里是遥远的天边,是天边的绿洲,这里有不一样的天、不一样的地、不一样的风俗人情。在天边草原乌拉盖,可以尽情饱览北方草原的壮阔辽远,感受这片天地的大美神奇。(作者:刘宏江)
草原古都
从京城出发一路向北,出延庆、过坝上,就进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这片广袤的大地处于祖国正北方,千里草原风景大道堪称天然的电脑桌面。无边无际的原野平坦而广阔,宛如一块硕大无比的墨绿色翡翠,苍茫浩渺,气魄摄人。这里是距离首都北京较近的草原牧区,每到夏季,周边地区的人们都会来到这片草原避暑游玩,驰骋于遥无边际的绿毯之中。
草原公路两旁,到处是壮美的景色,让人不由得想起歌中所唱:“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不过我遇到的不是马儿,而是一群群洁白的羊。它们悠闲地吃草,偶尔奔跑嬉戏,这里是它们的乐园。
无边的锡林郭勒草原上有山丘散落,沟壑纵横。远远望去,山丘碧草连绵,沟壑里则长满了荆棘类植物。有的沟壑似乎是一片湿地或湖泊,丰沛的水源带来勃勃生机,不仅养育了这里的牧民,也养育了飞鸟与牛羊。
阳光和云朵是这里的美容师,它们变换着光影,不动声色地描绘着迷人画卷,时而浓厚时而浅淡,魔术般呈现着草原的多情和瑰丽。
作为中国四大草原之一,锡林郭勒草原还是蒙汉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之地。13世纪中叶,元世祖忽必烈在这片草原上建立了元上都。数百年历史风雨荡涤了草原丘陵,破碎了砖瓦木梁,如今的上都以遗址形式呈现给后人。
青草没膝的原野上,一段又一段残墙断基讲述着上都宫城曾经的人声鼎沸。一块写有“大安阁”的牌匾,显示出眼前的荒芜空地早年曾是一处大殿。史料记载:“取故宋熙春阁材于汴,稍损益之,以为此阁,名曰大安。”大安阁兴建于蒙古宪宗六年(公元1256年),原本叫“开平府”,彼时忽必烈还未登上汗位。忽必烈称汗后,命人拆除汴梁(今河南开封)熙春阁,用其材料重修开平府,并更名为“大安阁”。此后数十年,元代多任皇帝在这里举行登基大典,接见外国使者。
实在难以想象,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将熙春阁的木材和零散构件千里迢迢运至草原?熙春阁究竟有多华丽,竟让忽必烈不惜如此大费周章?建成后的大安阁又是如何精美?后世的我们已无法得知。
站在高处俯瞰整座城池,目力所及,房屋地基的走向、城中道路与墓葬群皆清晰可辨。有考古专家直言:“城是一片废墟,但这是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
是的,浩荡的清风拂过草原,也拂过这片时光深处的城池。那些已经发掘和尚未被发掘的历史物件,悉数流入历史长河,昭示着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在这里相遇并相互交融。
在游历这片草原的途中,如果你留意,会看到道路标牌上出现一个颇有意思的地名——平顶山。这里又叫贝勒克牧场,位于锡林浩特市南部。辽阔的牧场里散落着十余座平顶山峦,那是亿万年前火山喷发的遗迹。它们或独立存在,或连成一片,远远望去,每一座山峦顶端都平整如削。沿栈道上行,走上七八分钟,便可到达山顶,上面布满火山喷发留下的凝灰岩岩块。许多地方基岩裸露,还留有火山喷发时形成的痕迹,偶有野花点缀其间,十分抢眼。
时光无涯,不知亿万年前,这里发生过什么,是否也像电视里那些火山喷发的景象一样,火红的岩浆冲天而起,或者从地底冒出巨大的黑烟?彼时这片大地经受了怎样的震动?从寸草不生到青草遍野,从部落放牧到铁骑征战,经历过狂风暴雨的这片大地,如今静谧安详,一派悠闲。
锡林浩特位于草原中心地带,四面八方青色铺陈。来到这里,羊肉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食物,无论烤串还是涮肉,都十分鲜美,即使平时不太喜欢吃羊肉的人,也会忍不住尝上一口。挑一片薄厚适中的羊肉,在汤锅中一涮,放进嘴里咀嚼,那种特有的似乎混合着草味的肉香顷刻间溢满唇齿。相比于此前吃过的羊肉,这里的肉更嫩,更清醇,也更有咀嚼的质感。再喝一口草原奶茶,那种巨大的满足感,直让人欢喜不已,回味无穷。(作者:西西里行者)
毡房时光
7月盛夏,怀揣着满腔热情,从早到晚赶了一天路,终于来到心中的那拉提河谷草原。草原上有个“遥远的地方”——依提根塞,我们到牧民的家中,体验毡房里的多彩生活。
清风习习,抚慰着旅途的疲惫。我站在草原上,抬头看天、看云,看远处皑皑的雪山、苍翠挺拔的雪岭云杉,看脚边的黄色小花在绿草如茵的大地上点缀着、铺陈着,热闹地携手奔向远方。我听着来自草原山林间的风声与鸟鸣、牧民的呼唤与歌声,只想静静站立着,幻想着在脚下的土地上扎根生芽,成为草原的一部分。
冬不拉声响起,热情的哈萨克族青年用传统的“恰秀”礼仪边唱边跳,边向远道而来的客人抛撒糖果,送去祝福:祝您平安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在欢快的歌舞簇拥中,走进依提根塞牧民的毡房。房内光线充足,四周悬挂着色彩明丽的壁毯,地上铺着精美的花毡。近处细看,花毡上精心绣画着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各式各样寓意美好的图案,对称规整,充满草原气息,表达着哈萨克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毡房主人是个腼腆的哈萨克族小伙。他说,花毡是哈萨克族人民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制作工艺复杂,一般先通过洗毛、弹毛、铺摊、浇水、擀碾、阴干六个步骤制成毡底,然后通过擀花、补贴、密缝、绣花、漏版印花等方式勾画图案,刺绣装饰。“千针万线绣花毡”,绣一条花毡着实不易,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由于缝制密实,花毡防潮防寒,经久耐用,一条可用十多年。
我们盘腿坐在花毡上,毡房正中央的长条桌上摆满了包尔沙克、馕、奶茶、奶酪、炒米、巴旦木、核桃、杏干、葡萄干等当地特色食物。手捧温热的奶茶,加上一勺炒米,再添几块奶疙瘩,一口下去,醇厚的奶香中夹杂着米香,充盈整个口腔,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喝了一碗又一碗。不一会儿,热情好客的牧民又端来几盘热气腾腾的红柳羊肉烤串。我们在清凉舒适的毡房内,大口吃着草原上鲜美可口的羊肉,喝着奶茶,欣赏着哈萨克族热闹喜庆的婚礼仪式演出,视觉、味觉、听觉在此刻同步启动,相互碰撞交叠。这样的草原生活真是令人迷醉,让人不禁拍手叫好。
毡房主人为我们讲述了发展旅游后草原上的变化。他说,如今,草原上的农牧民搞起了马队、农牧家乐、民俗演艺等专业合作社或协会,生活越发多姿多彩,也更加富足了。看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草原,了解哈萨克族的文化、生产与生活,他很高兴,也很自豪。(作者:何玉春)
上一篇:大白熊狗(关于大白熊犬的冷知识,你知道几个?#大白熊犬##宠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