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杨家坪到南滨路(“老司机”开车12年见证重庆公交蜕变 这些变化你感受到了吗?)
公交,公交车,重庆杨家坪到南滨路(“老司机”开车12年见证重庆公交蜕变 这些变化你感受到了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王渝凤 实习生 马羽含 文/图
开了12年的公交车,交通开投公交集团两江公交七分公司的驾驶员刘祥侠没有想到,自己能够经历重庆公交变化最大的岁月——从普通公交到一级踏步公交车;从个别线路才有工作服到全员都有工作服;从过去讲速度的时代到现在重服务,从过去招手就能上车到后来的进站上下客……
随着小巷公交的开通,这座城市,已经与公交的发展息息相关,因为公交的发展,改变着我们的出行。
7月15日,位于820路公交火车北站的调度室里,刘祥侠将过去12年的记忆一股脑地全部翻了出来。“今年是我当公交驾驶员的第十二年,城市里的一级踏步公交车越来越多,背街小巷的公交也开了起来,真没想到,我们竟然能成为见证时代发展的一代人。”
这12年的变化,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也是一部微缩的历史。重庆公交集团表示,今年以来穿梭巴士、小巷公交、一级踏步公交的发展,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如今的820是一级踏步公交车
他为了“威风”辞职当公交司机
37岁的刘祥侠从事过两份工作,一份是忙顶上功夫,帮人理发;另一份是为人节约时间,开公交车。
年轻那会儿,刘祥侠开理发店时,生意再好,眼睛都要忍不住往门外瞟,那呼啦啦飞驰而过的公交车,实在得劲儿。“要是我能开公交车,就不用困在这个门市里头守一辈子了。”
年轻的心也喜欢做出选择,在确定自己喜欢开公交车后,他毅然关掉了这个当时位于七公里、面积50多平方米,每月净收入有1万元左右的理发店,那一年,他24岁,他说,要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
2007年,他报名公交驾校开始学车,2008年拿到驾照的他进入当时的833路公交实习。
第一次坐在公交车的驾驶室里,第一次手握方向盘,第一次看着车外那一群群的人往车上涌来,小伙子的心情相当激动,“我也能开公交车了,真没想到梦想竟然实现了。”
去年国庆节换的工作服看上去非常有精神
工作12年变化最大的是理念
才实习那会儿,重庆城里公交车和中巴车都有。
夜晚开收班车,833的从杨家坪开往南坪,晚上10:15,杨家坪周围商场的营业员要赶着关门前赶回家,收班的833路公交车显得尤为拥挤。
“一般来说,前门上车后门下车,遇到人多把前门堵起了,就要前门刷卡,然后到后门上车。”刘祥侠回忆,人一多车里就显得闷,工作了一天的人们之所以要挤上这一趟公交车回家,一来是公交车回家便宜,二来833路公交车有空调,相比其他线路要转车还没得空调的情形来说,833路的舒适和惬意,成为很多人回家的唯一选择。
后来,刘祥侠调到820路,那时重庆城里虽然有中级车,但普通车也不少,多种车型混合在一起的时代,让刘祥侠觉得,开中级车是一件很拉风的事情,“特别是一到夏天,乘客都很喜欢选择中级车。”
2013年,公交的服务开始提上议事日程。
从“一声问候、一个引导、一个微笑”开始,公交车开启了驾驶员只开车不和乘客交流的时代。
刘祥侠还记得,乘客上车后,第一句话要说“您好,请往里边走,请拉好扶手,准备好零钞主动购票。”
而这句需要用普通话说出来的服务语言,难倒了很多人。那时,驾驶员回到调度室休息,不是闲聊龙门阵,而是坐在一起彼此给对方鼓劲儿说普通话,“光是您好,就练了很久。”
从最开始的说话要脸红,到后来的用普通话和乘客交流,这些年,随着重庆旅游的发展,说好普通话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外地游客来了都说普通话,我们幸好提早做了准备。”
这种鹅黄色车身的公交车,曾经是重庆城较早的中级车
工作服穿出了大家的精气神
工作服的变化,也是公交驾驶员变化最大的方面。
七分公司党支部书记曾燕还记得,2003年,当时还叫做“巴士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公交线路上,开始穿起了工作服。
那种鹅黄色的衬衫,显得特别洋气和时尚。
2005年,重庆市举行市长峰会,峰会结束后,当时为峰会投入使用的26辆公交车决定全部投入到一条新开的线路820线上来。
“车号、有工作服、夏天还能吹空调。”各种各样的优点集中在这条线路上,也决定了它的出现就能引人注目。
“我们开始为这条线路遴选驾驶员,要求至少是三星级驾驶员(注:公交集团的星级评定标准,星星越多意味着服务越好、驾驶技术越娴熟),引来了很多高手的竞争。”最终,26辆车配备52名驾驶员,820路成为重庆最早的三星级线路公交车,到2014年7月21日,被评为四星级线路。
而2008年开始,公交集团全员身着工作服上班,统一了这一流动窗口的形象。
如今的820路公交还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成为重庆这座城市的流动风景线。
去年10月,820路更换工作服,这种天蓝色的工作服和深蓝色的工装裤,让人显得更加精神。
旧款式的820路公交车
从招呼站上客到有序引导乘客下车
就连调度室都有了一体化模式
没当驾驶员那会儿,刘祥侠从七公里坐公交去解放碑,站在家门口,对着中巴车招个手,车就停在面前,车上的售票员连拉带拽地把自己拉上车,还没站得稳,车子就“嗖的一下”发动了,“那种感觉,现在都还记得到。”
随着城市公交的发展以及中巴退出主城的营运市场,公交车的营运规范越来越高。
不但只能进站上下客,还要求车辆必须顺着公交站挨个进站,“以前插队进站的不少,自从规范了,安全系数也高了,乘客也不用跟着公交车一路追一路跑了。”刘祥侠说,一个城市的公交乘车秩序规范后,整个秩序就在慢慢地变好,“排队上车,排队下车,乘客之间因为上下车而发生的矛盾,也减少了。”
而为公交配套的调度室,也在发生变化。
曾燕告诉记者,十多年前,条件不好的时候,不少线路有的连调度室都没得,为了安排发车,调度员只能在路边支一把伞,坐在伞下指挥车辆发班。如今,调度室的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好,特别是火车北站北广场的一体化调度室,更是让公交调度的条件上了一个台阶,一体式空调机,每位驾驶员一个杂物柜,每一趟回来,还能在调度室里坐着休息片刻。
这样的普通公交是很多人出行的记忆
曾经开车为主 如今变活地图
37岁的刘祥侠最近还在研究旅游,因为820往返火车北站到上江城,很多来到重庆的外地游客第一时间打交道的人,就是公交司机。
“比如来福士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磁器口可以看到啥,去烈士墓感受红岩精神,在洪崖洞欣赏巴渝文化,到南滨路赏重庆夜景,坐长江索道观立体重庆……”在刘祥侠的脑子里,关于重庆的旅游地图,可谓随口就来。
这些年,外国游客也开始逐渐增多,本来英语不好的刘祥侠开始刻意地和外国游客打交道。
去年,一位巴基斯坦的游客慌慌张张地来820调度室询问,可语言不通,急坏了想帮助他的人。
上一篇:成都空气质量(成都15日零时将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