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玉门油矿(中国石油的圣地—玉门)
玉门,油田,石油玉门油矿(中国石油的圣地—玉门)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50年代,国民生产进入了如火如荼地开展阶段,中国经济进入了复苏的重要时期,全国的石油勘探也与时俱进般频频爆出好消息,但换而言之的是,各地石油开采急需大批人员补充、技术支持。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57师奉毛泽东主席命令,改编为石油工程第一师,有4000余名指战员来到了玉门油田。他们刻苦学习迅速成为石油工人中的生产技术骨干,在油田勘探、开发、炼油、运输、油建等各行业建功立业。
作为祖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而面对其他地方的求助,这些优秀的玉门人无私地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向全国各地输送人才、传递技术,一次次支援新油田开发建设后,有的班组只留下一个老工人和一只工具箱;有的采油岗位只剩下一把管钳和用罐头盒做成的量油桶……他们胸怀祖国石油工业大局,无怨无悔——“人走精神在、人减干劲增”“一不等、二不靠,自力更生闯着走”。
几十年来,玉门油田先后抽调10万多名员工和4000多台(套)设备,10万多优秀儿女,参加四川、长庆、柴达木等全国10多个油田,10余个炼厂、物探、运输等勘探开发会战和企业建设。他们南下四川、北赴大庆、东进胜利、西上克拉玛依、跑步上庆阳、二进柴达木、三战吐鲁番,充分发挥了石油摇篮的作用。70年来,从石油河畔走出的玉门人中,有15人成为省部级干部,6人成为两院院士,100多人成长为厅局级领导干部,还有许多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石油专家、技术骨干,成为祖国石油工业的栋梁和中坚力量。“铁人”王进喜在玉门苦干10年把标杆立上了祁连山,又在大庆苦斗10年,为祖国甩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立下赫赫战功。无私奉献是精髓。风雨70年,玉门油田发挥老石油工业基地的作用,胸怀祖国石油工业大局,当新油田建设需要时,要人给优秀的,要设备给最好的;先支援别人,后发展自己,这就是玉门石油人的品格,这就是玉门石油人的境界。
传承未来希望的“玉门风格”
时光荏苒,曾经的玉门面临着资源枯竭,产量急剧下滑,曾经的摇篮不在温暖。但玉门虽损精神犹在——玉门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艰苦奋斗、三大四出、无私奉献自强不息,这些都是玉门留给我们的精神动力。
艰苦奋斗是核心。不变的仍然是玉门石油人的艰苦奋斗。艰苦奋斗已成为玉门精神的核心。“一厘钱”“穷捣鼓”“找米下锅”“小厂办大事”“再生厂”五种精神,至今传承不衰。以“三大四出”(大学校、大实验田、大研究所,出产品、出经验、出技术、出人才)为特征的玉门精神,铸就了玉门人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
跨入上世纪九十年代,玉门油田面临严峻的形势,油田坚持老矿挖潜不停步,精雕细刻保稳产,按照“立足酒泉、深化酒西、突破酒东”的方针,全力以赴打好勘探进攻仗。青西柳102井喜获高产油气流,结束了油田多年无新增储量的历史,打开了勘探开发的新局面。玉门石油人用10年的时间在青西地区,建成了一流的现代化油田。酒东油气勘探在玉门石油人的不懈努力下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老君庙油田连续4次获得全国高效开发油田的称号。玉门炼油厂的原油加工量不断提升,并坚持走精品特色发展之路,经济技术指标不断提高,一批产品跻身国内先进水平,共回收落地原油7000多吨,被誉为“祁连山下一口井”。经过油田职工矢志不渝的苦干实干,实现了从“三个十年稳产”的目标。
上世纪80年代末,为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决定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同时开展石油勘探开发会战。1989年,玉门油田主要领导先后率领近万名职工西出阳关,第三次奔赴“火洲”吐鲁番—哈密盆地,按照“新体制、新技术、高水平、高效益”的工作方针,参加了具有新时期特色的石油会战。
重组改制以后,玉门油田继承弘扬老一辈玉门人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大力发展主营业务,强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强化经营管理,突出抓好安全环保,持续改善矿区生产生活条件,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油气勘探开发开创了新局。世界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并出现复苏,广大干部员工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发扬优良传统,继续艰苦创业,努力实现玉门油田新的发展。
重温玉门油田艰苦创业的历史,追溯玉门精神形成的始末,展望玉门油田别样的明天,玉门人一定能从目前的现状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去创造新的奇迹。目前,玉门油田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积蓄新的能量,准备东山再起,力争打造百年油田。相信在中国石油集团打造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新的历史征程中,玉门油田一定会发扬传统,再接再厉,再建新功。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北京哪里可以蹦极(国内最好玩的十大蹦极!哪个最刺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