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纸老虎比喻什么人(毛主席国际交往中的幽默与胆识:反动派是纸老虎)
毛主席,主席,中国纸老虎比喻什么人(毛主席国际交往中的幽默与胆识:反动派是纸老虎)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夸奖一个人幽默是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睿智机敏的表现,毛主席便是一个常常被人夸言谈幽默的人,他本人也对自己所带领的部队制定要求时规定大家要做一个说话有趣味的人。这种语言的幽默也被他运用在国际交往的舞台上,为新中国化解了一次次危机。
毛主席在国际交往的舞台上,不仅嘴皮子利索,更有着远超出常人的胆识和谋略,在毛主席风趣的语言和过人的谋略加持下,新中国在群狼环伺的严峻环境中一步步成长起来,成为泱泱大国。
一、风趣犀利——言语亦可为刀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一天下午,基辛格的助手拿着一份新华社英文稿,找到接待组负责联络的人员,气势汹汹地指着封面上的毛主席语录问这是怎么回事。
联络人员一看,那段语录摘录的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国主义和一切走狗!”美方人员表示这是在自己的房间里搜集到的,并质问道这些新闻稿是被故意放在我们的房间里吗?工作人员一下子紧张起来,毕竟这事要是处理不好可就影响中美两个大国关系了。
于是,这件事被工作人员上报到了周总理和叶剑英的书桌上,最后又被汇报到了毛主席那里。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随口回复工作人员说:“去告诉他们,那是放空炮。他们不是也整天喊着要消灭共产主义吗?这就算空对空吧。”
工作人员便把这句话转告给了美方人员,美方人员只能捏着鼻子表示这事不再追究了,谁让他们自己也理亏呢?一场无形的危机就这样被毛主席幽默的“空对空”妙谈化解了。
主席不仅擅长用幽默来化解危机,还擅长用幽默来交朋友。1961年,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在双方正式会谈前,蒙哥马利还有些紧张,因为当时的西方对毛主席主流描述是一个“残酷无情的暴君”。
当双方正式会面时,看到主席露出的和蔼亲切的笑容,蒙哥马利的心情一下就放松了不少,主席或许是看出了蒙哥马利开始时的不安,还故意调侃问道:“你知道你在和一个‘侵略者’对话吗?(当时的西方把我国的抗美援朝描述为一场侵略战争)”
这句话一出,一下子让蒙哥马利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谁能把眼前的这位和蔼的老人和残忍的侵略者联系起来呢?主席的玩笑一下子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让蒙哥马利敞开了心怀,和主席如同老朋友般交谈了起来。
除此之外,主席还擅长用精妙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深刻的道理。
一次,在受邀到莫斯科大学举办的庆典活动上发表演讲时,主席便发表了一则很有名的比喻,他形容青年人就像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寄托了主席对青年人无限的期待,也表现了青年人的朝气蓬勃,鼓励年轻人加油干,不负光阴。这出形象的比喻为主席赢得了满堂喝彩。
而当新中国的外交处处受限时,主席更是提出了精妙绝伦的“三个世界”理论,他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巧妙地分成“三个世界”的人。
第一个世界的人是剥削者,如同美苏两国;第二个世界的人既是剥削者,又是被剥削者,如同西欧日本这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第三个世界的人则是被剥削者,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便属于这类人,中国也在其中。
“三个世界”的理论一出,一下子打破了当时世界上非美即苏的两个阵营对立局面,破解了中国外交孤立的局面。因为中国作为最大的第三世界人民,肯定会联合其他第三世界的人一起携手同第一世界作战,并联合第二世界的人。
亚非拉的许多国家纷纷发声支援中国,甚至许多第二世界的如英国、日本等国家都向中国投来了友好的橄榄枝。中国也在这些“穷朋友”的全力支持下,一举拿回了属于自己的联合国席位。
可以说,时至今日,“三个世界”的精彩比喻依然被不断运用在当下的外交政治中,成为中国制衡国际外交的一则法宝。
不过,这些都不是毛主席最有名的幽默语句,主席最出名的那句话应当出自1946年,和美国记者斯特朗的交谈。
当时,斯特朗向毛主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美国对中国使用原子弹呢?”主席十分自信地答道:“原子弹只是美国用来吓唬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随后更是进一步解释道:“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真正强大的力量还是属于人民。”
这便是毛主席十分有名的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由来了,主席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帝国主义的蔑视,和对人民的无限信心。主席当时的这句话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和前线战士,武装了中国人的思想,可以说,这句话是毛主席提出的要在战略上蔑视敌人的最好注解。
更令人敬佩的是,主席深深知晓在战略上蔑视敌人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因此放松要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警惕性。如果将毛主席的风趣犀利的语言比作一把刀,那么主席的胆识策略就如同一面盾,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举在人民前方保护人民。
二、胆识过人——不怕战、敢于战在新中国成立时,国际惯例是礼炮鸣21响。但当周总理询问主席开国大典时应当鸣几响时,毛主席却毫不犹豫的回复说我们要鸣整整28响。
于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便足足响了28声礼炮。主席为何要选28这个数字已经是一个许多人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毛主席的不遵循国际惯例,特立独行的胆识却是显而易见的。
这个敢于打破常规的习惯在主席的国际交往中体现良多。当接见国外来宾时,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提醒主席要换成黑色鞋,这是国际惯例,主席却直接打断工作人员的发言说:“我为什么要遵循国际惯例,中国人就按中国人的惯例穿。”
于是,主席每次会见外宾基本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穿衣搭鞋,很少遵循国际惯例,外出访谈也是如此。
而在接待外宾的礼仪上,毛主席更是开创了许多历史先河。要知道,接待外宾一般是在正式场合来接待,少不了鸣礼炮和礼兵敬礼。但主席不愿意如此,而是选择了用自己的书房来接待外宾,甚至有一次在接待赫鲁晓夫时还选择了游泳池这个场所。
当披着浴袍的毛主席和一身正装的赫鲁晓夫在泳池边见面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赫鲁晓夫竟表示了对这种方式的赞赏,不仅是他,许多政要都表示了这种接待方式更加亲切随和。
到后来,毛主席在书房接待外宾几乎成了一种习惯,如果一个国家元首到中国没能在毛主席的书房被接待一回,那他一定会深以为憾。毛主席就这样用自己的方式打破国际惯例,让外国人按照中国的标准来与中国“接轨”。
事实上,在当时的情况下,毛主席的这种做法显然是很有必要的。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和霸权主义,想要让新中国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就要敢于打破陈规。
只有打破一个旧世界,才能建立一个新世界,而世界的运行离不开规则,因此,想要让新中国真正在国际上立起来,就要建立一套属于新中国的外交原则,让别人跟着自己的规矩走,而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那时的世界,也只有毛主席才拥有这样的胆识谋略,果断打破原来的规则,为新中国在国际平台赢得一席之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