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作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事不能拖、话不能多、人不能作”?原来全是大实话)
焦虑,的人,福利院作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事不能拖、话不能多、人不能作”?原来全是大实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句话很火:
事不能拖,话不能多,人不能作。
初次听到也没什么大感触,越品越觉得有理。
1.事不能拖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做饭时,永远都是刚出锅的饭菜最好吃。
馒头刚出锅时香甜松软,可放了一夜再吃,就少了那种甘甜;
炒好的菜味道正好,没吃完放入冰箱再热了热,味道就会偏咸。
物理学上说,运动是永恒的,事物无时无刻都在运动着。
馒头和饭菜不例外,万事万物也一样 。
电影《重庆森林》中,金城武说:
秋刀鱼会过期,肉酱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不会过期。
很多事物,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所以,事不能拖。
错过的人,时过经年,便除去巫山不是云了;
错过的事,一夜过去,可能就再也无法弥补了。
在大数据时代,对媒体从业者来说,每个人都懂得“事不能拖”的重要性。
看过一个笑话,有一天一位新媒体小编结婚,突然爆出热点“唐嫣结婚了”,她穿着婚纱,打开电脑开始追热点,正所谓婚可以不结,热点不能不追。
外行可能会想,不追又怎样,明天再说呗。
流量时代,没有流量就等于一无所有,流量就相当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中的那股东风,没了流量,一切都会大打折扣。
你可以拖,拖完之后,流量就早已经被瓜分殆尽,一块蛋糕渣子都不会留给你。
这就是现实。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越拖延,他就越焦虑。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曾发过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潍坊医学院心理系的相关研究人员,从山东某高校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了200名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拖延行为与焦虑感的两个维度——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但不显著。
也就是说,一个人做事情的动机和他的焦虑感没有什么明显的关系,但是一个人的拖延行为却可以让他越来越焦虑。
所以拖延不但不会让这件事变得更容易,反而会让人产生多余的焦虑感。
我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看着一个选题迟迟不能动笔,不是不知道怎么写,是害怕写不好,不断纠结,最后拖到深夜。
后来我发现,拖到深夜最后写出来的稿子,也并没有比当时就动笔写得好。
我总觉得,拖延是一种准备,可实际上,立刻去做,才能尽可能做到最充分的准备,拖延,只是以完美主义为借口的一种逃避。
2.话不能多《鬼谷子·本经符》中说“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这便是成语言多必失的出处。
语言是人类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但是人的思维速度远快于人的表达速度,所以说话跟不上脑子这是正常现象。
虽然正常,但不代表正确。
很多人在重要场合说错的一句话,很可能葬送一生的前途,不会说话的人,在社会上也很吃亏。
避免说错话的最好方式,就是少说话。
在电视剧《在远方》中,马伊琍饰演的路晓欧是一个心理学的高材生,她有着洞察人心的能力,往往三两句就能让人掏心掏肺。
刘烨饰演的姚远机缘巧合,和路晓欧相识。
他向路晓欧隐瞒了自己是个孤儿、工作是快递员的事实,带着路晓欧去了自己生活过的福利院,拜托路晓欧替福利院的孩子们做心理辅导,骗路晓欧说自己是搞贸易的老板,是这家福利院的赞助商。
为了不露馅,他再三警告在福利院工作的好哥们高畅,千万不要说错话,尤其是和路晓欧单独相处的时候,能闭嘴就闭嘴。
尽管如此,高畅在一次送路晓欧回家的途中,还是差一点就说漏了嘴。
他不禁感叹,难怪姚远哥让自己少说话。
很多事情,说者无心,听者却有意。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人,是最愚蠢的。
假如是名人,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每句话,都会被更多人听到,一不留神,轻则打脸,重则付出惨痛代价。
我国著名的现代思想家、文学学家钱玄同先生就曾经闹过这样的笑话。
他曾经在某场合说“人到了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或许他只是一时冲动,但是他的那帮“损友”却把这话记在了心上。
1927年9月12日,钱玄同40岁的生日。
胡适先生召集了一大帮文人墨客,给钱玄同办了一期杂志。
这期杂志专门刊登钱玄同“死亡”的消息,大家恶作剧般给他专门写了讣告、挽联、悼词……
第二年他41岁生日时,胡适又冒出来,写了一首《亡友钱玄同先生周年纪念歌》寄给他。
钱玄同为自己一时的口舌之快,付出了两次“被死亡”的代价。
为了平息这件事,他只好改名字,表示以前的钱玄同已经死了,朋友们才放过了他。
3.人不能作所谓作死,是没事找事、胡搅蛮缠的意思。
有句话叫不作死就不会死。
在感情中,总有些人疯狂作死,作着作着,爱情就没了。
电影《春光乍泄》中,闷骚的黎耀辉和明骚的何宝荣是一对恋人。
何宝荣放荡不羁爱自由,有着特有的浪漫气质。
他看到一盏灯上的景色,就决定飞到南半球去看灯上同款的瀑布,黎耀辉是那个陪着他疯的人。
两个人一起来到阿根廷,因为迷路而吵架,不欢而散。
何宝荣愤然出走。
黎耀辉早已经习惯,何宝荣总是这样,闹着,离开,之后又回来,说重新开始。
所以他在当地找了份工作,打工挣钱,顺便也在等何宝荣归来。
但是何宝荣已经和别的男人混到了一起,上别人的车,搂别人的肩膀,和别人共舞,最后又被别人打得满脸是血……
被打得何宝荣回来找黎耀辉,黎耀辉接收了他。
替他养伤、给他做饭、喂他吃饭,何宝荣喜欢跳舞,黎耀辉就认真学习舞蹈,何宝荣大清早发神经要出去走走,黎耀辉就忍着严寒陪他到高架桥上浪,结果自己被冻感冒……
黎耀辉可以为何宝荣付出一切,但对何宝荣只有一个请求,就是留在自己身边,别再离开。
不过人啊,有些时候就是喜欢作死。
就像林夕那句歌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黎耀辉再好,还是绑不住何宝荣想飞的心。
何宝荣还是走了,黎耀辉再也没力气陪他重新来过。
黎耀辉攒够了钱和失望,带着对何宝荣的恨意和爱意,独自离开了阿根廷。
何宝荣浪够了,回到了之前黎耀辉租住的小屋子,才发现这里已经空无一人。
这一次他知道,他永远失去了黎耀辉,他抱着他们一起盖过的那条毛毯哭得像个孩子,但再也不会有人像宠孩子一样,在原地等着他重新来过了。
每个人,无论男女,在感情中,都需要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从来没有谁欠谁的,假如一段感情里,有一个人一直在妥协,另一个人总在兴风作浪,那感情是无法长久的。
想得到必然要付出,任何放纵都必将付出代价。
上一篇:佐助vs团藏是哪一集(火影忍者动漫:这些战斗中(疾风传)哪场是你心目中的No.1-)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