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1英寸是多少毫米(元素周期表:听说我快完了?)
元素,原子核,周期表1英寸是多少毫米(元素周期表:听说我快完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原子核中的质子超过137个时,内层轨道电子的速度会超过真空中的光速,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波尔的模型没有考虑相对论效应,具有一定局限性。
还有些理论认为在质子数为173时,原子核的结合能会超过电子的不变质量对应能量的2倍,达到电子-正电子对的湮没能量,所以核外电子永远无法填满。
技术上的尽头除了现实和理论上的尽头,技术上的门槛,可能会让元素周期表的“尽头”来得更早一些。目前许多元素都是人工合成的,但这种合成在技术上也遇到了瓶颈。
元素周期表中人工合成的元素 图片来源:wikipedia
人工合成元素已经形成了特定的套路。具体办法是选取两类原子,一类较重,一类较轻,给较轻的原子加速成束,轰击较重的原子。由于原子一般呈电中性,无法直接将其加速,所以较轻的原子首先需要离子化,然后在巨大的电场中进行加速。完成上述过程的装置叫做加速器。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有人想到让靶子也同步高速运动起来,提高撞击的效率,于是有了对撞机。两者在外观上很相似。
想要完成这种轰击,两种“原料”的纯度必须足够高,否则得到的都是不想要的新原子核,即使合成了新原子核,其数据也会被淹没在大量杂质元素产生的无效数据中。另外,原子核体积很小,需要轰击很多次才能偶然打中。但即使幸运地打中了目标,两个粒子也未必能克服正电荷之间的库伦排斥力;即便能克服库伦斥力,也有可能会因为“力道太大”而把原子核打碎,得不到目标中融合而出的重核……总之,很难啊。
既然是撞击,就有一个概率问题。在实验中,想得到目标中的新元素,概率是非常低的。比如第113号元素Nh是通过锌-30轰击铋-83获得,整个实验持续80天,轰击次数达到1.7×10^19次,最终才得到新元素。而第118号元素的合成实验,一次就要4个月,轰击1.7×10^19次。2002年和2005年两轮实验下来,总共才出现3个或4个新元素的原子核——2002年1个或2个,2005年2个。感兴趣的可以自行计算这概率究竟有多低。
理论上讲,只要加速器足够牛,合成出更多的未知元素都不是问题。但事实上,合成新元素对仪器的要求非常高。按照JINR(上文中的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负责人的说法,世界上其他装置未必能实现Og的合成,他认为自家的加速器是世界上唯一能做出这个实验的加速器。也正是因为有这份底气,JINR也早在2016年就开启了新一轮的挑战:合成第119号元素。
图片来源:JINR官网截图
如果人类还想获得更多新元素,就需要更大型加速器/对撞机设施、更强的超导磁铁、更灵敏的探测器……这自然意味着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以及运气。
总之,就现在人类整体的装备实力而言,新元素的发现在技术上已经很接近尽头了。难怪Nature在2019年发文,说元素周期表边缘的实验属于极端的化学。
图片来源:Nature官网截图
结论元素周期表有尽头吗?尽管目前在表上有尽头,也存在技术上的限制,但在理论上,这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不过无论如何,科技总是会继续发展,探索也绝不是裹足不前的。怕什么真理无穷尽,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中国科普博览是中科院科普云平台,由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依托中科院高端科学资源,致力于传播前沿科学知识,提供趣味科教服务。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suqqu(秋冬粉底液滋润持妆pk,想要轻薄又持久这里都有,干皮本命亲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