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辅国公(巴林辅国公)
爵位,八分,宗室辅国公(巴林辅国公)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们从宗室爵位等级的俸禄中也可以看出来,虽然镇国公和辅国公的爵位等级要比不入八分镇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高,但是镇国公和不入八分镇国公的俸禄是一样的,而辅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的俸禄也是一样的,即辅国公虽然比不入八分镇国公的等级地位高,但是不入八分镇国公的俸禄要比辅国公高,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三个方面来看:
1.爵位体系与俸禄体系其实是两种独立的体系
虽然在我们的意识中,总会不自觉的认为爵位等级越高,自然而然地享受的经济特权就应该越高。但其实在历朝历代中,爵位体系和俸禄体系一直都是两种独立的体系。虽然宗室爵位的等级高低与俸禄多少有一定的关系,但不能说爵位等级高低决定爵位俸禄多少,二者之间虽然有密切的关系但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爵位体系本质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体系,而俸禄体系更能代表的是经济上的特权地位。所以二者之间出现不对应的情况也是有很大的可能的。
2.爵位等级更重要的是政治待遇上的区别
清代宗室爵位之所以分14(或12)个等级,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在宗室的政治待遇上有区分。所以在宗室爵位中才会有宗室体系和觉罗体系、入八分与不入八分的区别。
所以即使有些爵位等级低的人比爵位等级高的人俸禄高了,也不会被认为是一种僭越。因为真正的等级高低看的都是政治特权的大小,所以虽然不入八分镇国公俸禄比辅国公多,但是辅国公要比不入八分镇国公享有更多的政治待遇。
3.入八分与否的等级变化
实际上,在清朝刚刚建立的时候,爵位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最初的时候,不入八分镇国公或不入八分辅国公与镇国公或辅国公的等级上是没有区别的,都是同一级别。不过在同一级别上有的人可以参加议政王大臣会议进行国家大事的讨论,而有的人不可以。所以为了区别这一特权待遇,才将没有这种政治待遇的人称为不入八分镇国公或不入八分辅国公。
后来,随着爵位体系的完善和八旗旗权的进一步统一,以及犯错的皇亲贵族的世袭递降制度也得到了完善,因此在镇国公和辅国公这两级中才会有入八分和不入八分的等级差异,即政治等级上有差异,但是在俸禄多少上还是不变的。
总的来说,清王朝的爵位体系与俸禄体系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到底还是两个独立的体系。爵位等级体现的主要是政治差异,虽然对俸禄多少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于镇国公和辅国公而言,入八分与否对他们的俸禄是没有影响的。
参考资料:
【1】《清朝会典》清代朝廷编纂
【2】《清史稿》中华民国设馆编纂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问其余的爵位都是谁?我知道英国公是徐懋功,那么法国公、德国公、
徐的英国公是中国的英州,在今天广东英德,和现在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风马牛不相及。法国公、德国公、美国公、俄国公、泰国公中国历史上根本就没有
什么是跨国公?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称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Firm)、超国家公司(Supernational Enterprise) 和宇宙公司(Cosmo-corporation)等。70年代初,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组成了由知名人士参加的小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跨国公司的各种准则和定义后,于 1974年作出决议,决定联合国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 这种常见问题直接百度就有了
护国公是什么官职?
清朝的镇国公和辅国公实际上不止这两个,而是分为入八分镇国公、入八分辅国公(又称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或者直接称镇国公、辅国公)和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四个。所谓入八分,指的是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八项礼仪性待遇。入八分辅国公及以上的宗室王公才能享有,而不入八分镇国公及以下的宗室是无权享有的。除此之外,清朝规定只有入八分辅国公及以上的宗室王公在封爵时才有权分得旗份,也就是拨给多少不等的牛录。换句话说,只有入八分辅国公及以上的宗室王公才有资格成为所谓的大、小旗主,不入八分镇国公及以下的宗室是没有资格获得旗份的,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
那么,镇国公和辅国公到底算不上公爵呢?又算,又不算!看从哪个层面来看了。清朝的爵位并不是一个系统,而是根据受封者的不同,分为了三个系统,即宗室爵位系统、功臣爵位系统和外藩爵位系统。
宗室爵位系统是针对自家人的,也就是俗称的黄带子(宗室)。这些人都是清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后裔,也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弟弟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追谥多罗勇壮贝勒穆尔哈齐、追谥多罗笃义刚果巴雅喇的后裔(追谥多罗通达郡王雅尔哈齐绝嗣),即便是爱新觉罗家族的远支,也就是红带子(觉罗)也没有资格染指这一爵位系统。清朝的宗室爵位分为入八分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入八分镇国公、入八分辅国公;不入八分的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和一至三等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及奉恩将军;没有封爵者称“闲散宗室”,乾隆年间起赏穿戴四品武职顶带袍服。在这一爵位系统中,入八分镇国公和入八分辅国公被称为入八分公,不入八分镇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被称为不入八分公,从这个层面而言,镇国公和辅国公算是公,但是是俗称的“公爵”却不是一回事。这就涉及到清朝的另一个爵位系统,也就是功臣爵位系统。
清朝的功臣爵位系统主要授予红带子(即觉罗——清景祖觉昌安及其兄弟六人、俗称“六祖”除宗室黄带子以外的其他后裔)和在旗的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功臣,以及不在旗的汉功臣。分为一至三等公、侯、伯、精奇尼哈番(子)、阿思哈尼哈番(男)、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和拜他喇布勒哈番(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云骑尉)及恩骑尉,这其中公属于第一等级,也就是俗称的“公爵”。因此,在清朝,俗称的“公爵”和镇国公、辅国公虽然都是“公”,却是属于两个不同的爵位系统,相互之间不能划等号,也不能互换、互通,其待遇也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举个例子,入八分辅国公及以上的入八分宗室王公拥有旗份,即便是功臣爵位系统中的最高级别、也就是一等公,如果出身某位入八分辅国公所领的牛录,也只能乖乖称这位入八分辅国公为“主子”,而自己只能自称“奴才”!其地位高低立显。退一万步讲,即便是闲散宗室,他们虽然没有旗份、甚至连爵位也没有,但是在旗内的身份依然是“主子”,只不过这个“主子”的含金量比入八分者要低一些而已,俗称的“公爵”明面上对这些人也还是得客客气气的。没办法,谁让人家姓爱新觉罗呢?!
除此之外,清朝还有外藩爵位系统,这类爵位主要是统战需要,授予外藩蒙古(蒙古八旗之外的蒙古人)、回部(今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西藏(如拉藏汗)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其爵位大体与宗室爵位类似,只是加入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汗、塔布囊等爵位。这一爵位系统中也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等等,虽然名头相同,但实际地位和待遇要远低于宗室爵位系统中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等。当然,也要看具体情况,如果与皇帝亲近,有时候这些外藩王爷们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以著名的扎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为例,僧王凭借平定发乱的军功由外藩郡王晋爵亲王,在“祺祥政变”中又果断地站到了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和恭忠亲王奕訢阵营,此后圣眷优渥,其实际地位甚至高过了不少只有虚位的宗室亲王。
上一篇:车子abs灯亮是什么意思(汽车abs灯亮了怎么回事,还能开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