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愿将腰下剑(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出自哪首诗)
楼兰,天山,李白愿将腰下剑(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出自哪首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愿将腰下剑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愿将腰下剑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什么诗?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出自唐代李白的《塞下曲六首》。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翻译: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拂晓时分随着号令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露宿入眠。只愿用腰下悬挂的宝剑,为君王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塞下曲六首》作品简介与赏析
李白的《塞下曲》六首与其他许多初、盛唐边塞诗一样,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这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引用了一个什么典故,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
西汉时期,楼兰和车师两个小国,地处通往西域的要道。汉武帝派兵征服了这两个小国,楼兰国王去世后,新楼兰王受匈奴使者的指使,背叛汉朝,多次杀死汉朝前往大宛的使臣。汉朝准备派人征服楼兰。这时朝廷有个骏马监的小官傅介子,自告奋勇,要求出使大宛。大将军霍光见他如此有胆识,便让他带领人马前往大宛。傅介子马到成功,不但使楼兰王谢罪,而且趁着夜幕,率领士兵杀死了匈奴使者,平安到达了大宛。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中的直为斩是什么意思
就是征服楼兰的意思~用很形象的比喻来形容,而且十分有气势让人热血沸腾~表现出作者的决心!李白《塞下曲》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