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今日更新消息 当水泥和影视已成往事 当代东方:一家非典型性退市影视公司
当代,亿元,公司今日更新消息 当水泥和影视已成往事 当代东方:一家非典型性退市影视公司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每经记者 温梦华 毕媛媛
“一匹被速度击垮的黑马”,这或许是当代东方在资本市场沉浮12年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这也是曾在影视并购潮中“裸泳者”的缩影。
7月4日,当代退(SZ000673)迎来命运判决:退市。这是2022年第10家退市的上市公司,也是近5年来第3家退市的传媒公司,前两家分别为*ST印纪和乐视。
坐落在北京朝阳区的当代东方,前身是一家水泥公司,2010年,当代集团以6475万元强势入主大同水泥。自此,这家水泥公司的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成为”厦门当代系”扬名立万的起点。《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等影视剧,都是当代东方出品的佳作。
“目前人员没有变动,公司员工还在正常上班。”一位当代东方相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记者也多次就退市事宜联系当代东方,但截至发稿暂无回应。
“影视行业最早期是诸侯混战,争抢上市,做大做强。但在经历了资本市场周期性的波谷后,当下整个行业处于寻找方向和坚守的混沌期。预计在2025年后,行业将在大浪淘沙后,逐渐形成明显的文化格局。”身处行业多年的资深投资人曹海涛如是说。
7月4日,在为期十五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结束后,当代东方股票被深交所摘牌。
当代东方股票被终止上市图片来源:公告截图根据最新财报,2022年一季度,当代东方营收约2524万元,同比下降30.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2493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0316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4万户,较上期(2021年12月31日)减少1855户,减幅为7.16%。
就扣非归母净利润而言,当代东方已经连亏4年,2018年~2021年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2亿元、-3.34亿元、-1.36亿元和-2.29亿元,累计亏损22.61亿元。
即使是退市,在影视行业内,当代东方似乎也没有引起太多关注。无论是投资人、分析师,还是行业人士,说起这家公司时,大多会说上一句“不太熟悉”。即使有印象,也多半会用“投机”“赌的成分大一些”来形容。
面对颓势,当代东方并非没有努力过。从2018年起,面对业绩断崖式下滑和一系列的并购后遗症、债务问题,当代东方曾掀起保壳大战,多次通过出售资产、实控人捐赠等方式,试图挽救公司。
2021年11月,当代东方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东方院线拟以1元底价,挂牌转让4家亏损的子公司股权。公司预计,此举可增加净利润约200万元,并称转让影视资产的目的是降低自身经营风险,优化资产结构,推动公司业务转型,剥离低效资产。
紧接着,公司实控人王玲玲通过旗下新彧投资,先向当代东方捐赠资产2.81亿元;2021年12月底,当代东方又收到捐赠现金4000万元和财务资助本金1200万元。公司表示,这有利于增强公司流动性,改善公司资产结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该笔现金资产计入公司资本公积金。
不过,无论是受赠实控人的资产,还是转让4家孙公司的股权,当代东方都收到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函。
Choice显示,当代东方的投资者调研纪要停留在2016年5月。
2022年5月,当代东方收到“深交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2021年4月29日,因公司2020年度经审计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再往前,4月30日,当代东方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2021年度)报告显示,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近3个月来,WIND数据显示,当代东方共发生了20起负面事件,其中高风险事件占比为80%,主要涉及亏损、非标意见等事件类型。
背靠“厦门当代系”的当代东方,也曾风光无限,一度成为进军影视行业的黑马。
2010年,当代集团以6475万元收购大同水泥29.99%股份,正式成为大同水泥第一大股东。随后,上市公司正式更名为当代东方。彼时,刚刚完成一系列变动的当代东方,经营状况并不理想:2011年~201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97万元、315万元、226万元。
转折点出现在2014年。
那一年,风靡A股市场的影视并购高潮开始涌现,影视传媒成为跨界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不少上市公司,只要给资本市场讲一个动人的跨界并购故事,股价便能一飞冲天。
当代东方也成为其中的一员。2014年,通过定增募资11亿元,将知名影视公司盟将威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盟将威”)纳入麾下,并引来吴秀波、曾任时尚杂志《芭莎》总裁的苏芒、导演唐季礼等一众“圈内人”参与。彼时,盟将威承诺未来三年业绩总和达到3.99亿元。
当代东方收购盟将威,曾在资本市场引发极大争议,但同样也让当代东方在影视圈崭露头角。公司开始计划三年打造500亿市值影视集团,并开启“买买买”模式,撒网式收购或投资行业公司,一路高歌猛进。
2015年,当代东方以现金收购中广国际数字电影院线(北京)有限公司;2016年收购北京华彩天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后者在业绩承诺期尚未完结时便被当代东方出售;2017年,当代东方又拟以25.5亿元收购永乐影视,但最后不了了之。同样在2017年,当代东方又称投资6亿元~9亿元拿下王力宏演唱会,成为代理商。
对于2013年~2015年影视行业那场疯狂的并购狂潮,不少亲历者记忆犹新。“不管有利润没利润,不少公司只要看着前景不错,就会并购赌一下,当时我手头也经历过几家。当时整个一级市场、二级市场都是非常疯狂的。”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回忆。
“当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利润成长性不错,能够快速弥补上市公司增长乏力的现状,助力上市公司实现转型;另一种是上市公司本身业绩不错,会收购一些前瞻性的业务标的。通过并购的方式,业绩增长会非常快。”张毅表示。
据每经记者不完全统计,2015年~2017年,当代东方组建合资公司1家,对外投资设立合伙企业2家,股权投资6家公司,设立控股子公司4家,涉及影视剧、影院、演唱会等多个业务。其中,公司2017年度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共62家,相比2015年增长55家。
快速扩张在短期内确实为当代东方带来了亮眼的成绩。在这期间,公司凭借《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等爆款剧身价大涨,市值一度接近200亿元。
当代东方部分作品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截图上一篇:今日更新消息 拆解特斯拉研报遭质疑 中信证券回应:引用部分已明确标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