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望洞庭古诗带拼音(望洞庭古诗带拼音朗读视频)
洞庭,峨眉,洞庭湖望洞庭古诗带拼音(望洞庭古诗带拼音朗读视频)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望洞庭古诗带拼音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望洞庭古诗带拼音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望洞庭的读法
望wàng洞dòng庭tíng
刘liú禹yǔ锡xī
湖hú光guāng秋qiū月yuè两liǎng相xiāng和hé,潭tán面miàn无wú风fēng镜jìng未wèi磨mó。遥yáo望wàng洞dòng庭tíng山shān水shuǐ色sè,白bái银yín盘pán里lǐ一yī青qīng螺luó。
“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的拼音是什么?
《望洞庭》
húguāngqiūyuèliǎngxiānghé,
湖光秋月两相和,
tánmiànwúfēngjìngwèimó.
潭面无风镜未磨。
yáowàngdòngtíngshānshuǐcuì,
遥望洞庭山水翠,
báiyínpánlǐyīqīngluó.
白银盘里一青螺。
《峨眉山月歌》
éméishānyuèbànlúnqiū,
峨眉山月半轮秋,
yǐngrùpíngqiāngjiāngshuǐliú.
影入平羌江水流。
yèfāqīngxīxiàngsānxiá,
夜发清溪向三峡,
sījunbújiànxiàyúzhōu.
思君不见下渝州。
《望洞庭》赏析: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峨眉山月歌》赏析: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望洞庭怎么扩?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望洞庭怎么扩写
洞庭湖的湖面波光粼粼,白晃晃的秋月高高地挂在晴朗的夜空上,这美丽的景色,让人赞不绝口。湖面上没有一丝风,平静得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一样,模模糊糊的,看也看不清楚。水中的月亮有很多很多的皱纹,是月亮老了,还是月亮疲倦?可是抬头一看,月亮却好好的,没有一点儿皱纹,它的皮肤光滑的无法形容。
远望美丽的洞庭湖,洞庭湖的山真绿啊!像翠绿色的屏障,绿油油的,倒映水中。湖中间那一座绿色的君山,就像一颗很小的青螺,插在白银盘中,真不愧是洞庭湖!我被它深深着吸引住了。
古诗望洞庭描绘了什么美景
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上一篇:今日更新消息 聚焦8月3日!OPEC+增产希望黯淡引发WTI原油重返100美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