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2022年7月27日当日最新消息 印度营商环境恶劣事实梳理
印度,荣耀,中国2022年7月27日当日最新消息 印度营商环境恶劣事实梳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020年以来,印度政府修改了外国对印度直接投资规则,并加大对在印中资企业的打压动作,通过限制准入和税务稽查的方式对在印中资企业进行所谓规范和限制。
2022年7月22日,荣耀CEO赵明表示,荣耀印度团队目前已经撤出了印度市场。这是继小米、OPPO、vivo接连遭遇印度相关部门针对后,又一中资企业面对印度动作采取的行动。据统计,截至目前,至少有500家中资企业在印度遭遇了税务及合规性普查,打击对象从手机厂商、设备供应商到基础设施投资商、移动应用程序供应商。
遭打压在印中资企业有哪些?
据有关统计显示,近年来至少有500家中资企业在印度遭遇了税务及合规性普查,这是中资企业进入印度以来面临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系统性危机。
1、荣耀退出印度市场
2022年7月22日,荣耀CEO赵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荣耀几年前就在印度有团队并经营了很长时间,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荣耀印度团队撤出,目前荣耀在印度仍有合作伙伴,并开启了相关业务,同时印度市场保持了盈利,未来荣耀会采取非常稳妥的方式在印度市场开展业务。
2、 针对小米的逃税指控
当地时间2022年1月,印度财政部发布声明称,印度税务情报局(DRI)已向小米科技印度公司(以下简称小米印度)发出通知,向该公司追缴逃税65.3亿卢比(约合人民币5.58亿元)。相关文件显示,小米印度向美国高通、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支付特许权使用费和许可费,通过不将该费用计入交易价值,在进口手机及零部件时逃避了关税。
3、针对VIVO的洗钱指控
印度执法局以涉嫌洗钱为由在印度全国44个地区突击搜查中国手机厂商vivo和它的相关公司,封锁了119个与vivo印度业务有关的银行账户,这些账户所持有的卢比共计46.5亿(约合人民币3.9亿元)。
4、针对OPPO的关税指控
据彭博、路透社和印度报业托拉斯等印度媒体2022年7月13日消息,印度财政部发表声明称OPPO错误地对部分用于生产手机的进口产品使用关税豁免,此外在计算进口货物的交易价值时并未包括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印度税收情报局(DRI)调查发现,OPPO逃避关税近439亿卢比(约合5.51亿美元),已向OPPO印度公司发出通知,要求缴纳税款。
5、针对华为的涉嫌逃税指控
印度报业托拉斯2022年2月16日引述官方消息人士的话称,作为逃税调查的一部分,印度税务部门15日对中国电信公司华为在该国的多个场所进行了搜查。据报道,突袭行动涉及华为公司位于新德里、首都卫星城古尔格拉姆和印度科技中心班加罗尔的营业场所。消息人士称,作为针对华为公司印度业务和海外交易的逃税调查的一部分,官员们查看了财务文件、账簿和公司记录。一些文件记录被带走。
6、针对中兴通讯的税收债务指控
印媒News18介绍,2021年,印度所得税机构对中兴通讯进行了突击检查,称发现该公司多年来的税收债务高达数十万亿卢比,存在资金来源不明,并且在多个财政年度无法从源头上扣税。
7、以国家安全为由,封禁118个中国应用程序
2020年9月2日,印度信息技术部以所谓有损印度主权与完整、印度国防、国家安全与公共秩序为由,宣布禁止118个中国手机应用程序在印度使用。
8、部分中资企业在印度被打压情况
在印中资企业为何频遭陷阱和打压?
分析人士认为,莫迪政府对华产业替代政策旨在尽可能替代中国制造、尽可能降低对中国产业依赖作为印度产业化、工业化的重要捷径。但其面临的内外环境使该政策的实施充满了不确定性。
一方面,对内而言,一人一票的票选政治不允许莫迪同时在诸多领域持久推进大刀阔斧的改革。另一方面,对外而言,美西方不会全力帮扶印度实现崛起,帮扶印度只是美西方遏华的一种手段。因此,莫迪政府期望在美西方帮扶下成就印度成为产业强国的诉求是缘木求鱼。
莫迪政府对华产业替代政策第一次面世是在2020年3月。这个已实施两年有余的政策至少由三大部分组成,即以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为代表的产业政策、以全球范围内寻求中国替代品及签订新双边自贸协定为代表的经贸政策、以融入美西方创新链和价值链为代表的新经济政策。其中,生产挂钩激励计划是重中之重。该计划重在通过财政激励手段,优先鼓励印企以及外来资本在严重依赖中国制造的产业领域加强印度自主生产能力建设,特别是提升规模效应。
具体看,莫迪对华产业替代政策可进一步简化为三个替代,即以印度制造及第三方制造替代中国制造、以印度资本及第三方资本替代中国资本、以美西方+印度的产业合作模式替代美西方+中国的产业合作模式。有专家学者甚至将该政策进一步概括为ABC政策,即Anything But China(除中国之外,啥都行)。
但所谓对华产业替代政策,在印实施前景并不乐观。
对内而言,一人一票的票选政治不允许莫迪同时在诸多领域持久推进大刀阔斧式的改革呢。2015年8月和2021年11月,莫迪政府先后出于地方大邦选举在即的政治压力,不得不放弃曾一度雄心勃勃的征地改革和三农改革。这表明,莫迪政府的改革闯劲与雄心无论多大,都将最终服从于选举政治的指挥棒。只要印度的票选政治不改,莫迪政府实施对华产业替代政策所面临的路障就难以根除。
对外而言,美西方不会因为政治体制相同就全力帮扶另一个14亿人口规模的经济体实现崛起,一个实施西方民主政治的印度的崛起给美西方带来的挑战与中国没有差别。从美国不分体制曾相继重手打压处于老二位置的日本、苏联、欧盟等可见,至少美国是绝不想培养自己霸权地位的另一个潜在撼动者。
有学者指出,莫迪政府更应该做的是如何利用中印两个庞大市场互为毗邻的地缘经济优势、产业互补空间以及数字经济发展潜能,把两国发展合作的蛋糕做大,把基于两国资源禀赋的产业做强,一起应对美西方发达经济体的长期盘剥与规锁,重新夺回属于中印两大民族的历史荣光。
当然,进入2022年,国际局势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以及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泛滥,这些都给中印双方发展正常的经贸关系增添了障碍。
警惕在印投资陷阱环生
近年来,印度经济增长迅速,市场潜力巨大,无疑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然而,从实际操作的层面看,印度市场却并不是一个成熟稳定的市场,有着众多自身特性,这些特性很可能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安全威胁,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首先,印度政府对外资的监管政策复杂多变。印度虽然自我标榜是个民主法治国家,也受到西方的追捧,但事实上这种追捧带有很强的政治目的,印度的国内法制环境很不健全,而且随意性很强。比如,印度国内并没有专门的外资立法,只是通过各类五花八门的政策构建了一套针对外国投资的管理制度。而且印度属于英美法系国家,外资进入印度不仅要遵守印度的成文法,而且要遵守印度法院判决中所确立的原则,这就造成印度法律中的条条框框极其繁琐,同时又复杂多变,外人很难摸清。
上一篇:2022年7月27日当日最新消息 中科三方圆满交付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IPv6转换工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