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眼花翎(三眼花翎值多少钱)
花翎,乾隆,贝勒三眼花翎(三眼花翎值多少钱)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三眼花翎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三眼花翎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连和珅都没得到的三眼花翎,究竟是什么事物?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制度基本沿袭明朝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传统。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清朝还建立了一套有别于其他朝代的官制,在各种清宫剧中,经常可以看到清朝官员朝服罩身,花翎饰顶,官员在犯事后,常常受到摘去"顶戴花翎"的处罚?那么,"顶戴花翎"指的是什么?
"顶戴"也称"顶带",是清代官员所戴帽顶和珠饰的统称,帽顶制度开始于元代,流行于明清时期,清军入主中原后,建立了一套等级森严的官制,对官员的服饰按照品质、颜色和数量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
一般说来,从颜色上看,一、二品为红色;三、四品为蓝色;五、六品为白色;七品以下为金色,即使是同一种颜色,也有纯色和杂色之分,例如一、二品中有纯红和杂红之分,三、四品中有两蓝和暗蓝之分。从材质上看,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用"阳文镂花金"。帽顶上没有帽珠的,便没有品级,清朝官员在犯法后,往往会在革去官职的同时,拿下顶上的帽珠。
"花翎"则是插在帽子上的装饰品,是清代特有的冠式,通常由皇帝特赐,赏给有功或者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花翎的作用是用以"昭明等级,赏赐军功",是不能随意佩戴的,一旦违反就会被严刑处罚。花翎通过翎管和冠帽连接,翎管的材质一般为白玉或者翡翠。清代的花翎也称为"翎子"、"翎枝",翎子有"花翎"和"蓝翎"两种,花翎是以孔雀的尾羽制成,因此也称作"孔雀翎","蓝翎"通常由染成蓝色的鹖鸟羽毛制成,所以又称"染蓝翎",据说,鹖鸟生性好斗,至死不屈,赏赐给有功的军官,寓意其英勇善战。顶戴和花翎和官阶相对应,共同构成了清代服饰制度的重要内容,即顶戴花翎制度。
花翎又分为单眼、双眼和三眼,其中以三眼最为尊贵,所谓的"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眼状形的图案,一个圆圈算是一眼,蓝翎和花翎的性质相同六品以下的官员赏给蓝翎,五品以上的官员赏给单眼花翎,双眼花翎只有大官才能得到,而三眼花翎通常是赏给亲王、贝勒等皇亲国戚和有特殊贡献的功臣。
根据《清史稿》记载:"凡孔雀翎,翎端三眼者,贝子戴之。二眼者,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戴之。一眼者,内大臣,一、二、三、四等的侍卫,前锋、护军个统领、参领,前锋侍卫,诸王府长史,散骑郎,二等护卫,均得戴之。领根并缀有蓝翎。贝勒府司仪长,亲王以下二、三等护卫及前锋、亲军、护军校,均戴染蓝翎。"
可见,花翎的佩戴有着严格的等级要求,通常是官居高位的王公贵族特有的冠饰,即使是有佩戴资格的贵族们,也要在10岁,经过必要的骑、射两项考试,通过后才允许戴用,后来花翎赏赐多了,这一考试过程便逐渐消失了,而即便是被赐花翎的王公贵族,也不能在觐见时戴花翎,因为戴花翎是"臣僚之冠",亲王贝勒等是宗室贵族,戴花翎有"纡尊"之嫌。
根据清朝朱彭寿的《旧典备征》中记载:"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及固伦额驸准戴三眼花翎。乾隆以来,大臣中亦有特赏者,然勋戚入傅文忠,当时尚不敢戴用,是以受赐者尤稀。按二百年来膺是赏者,惟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等七人。"大臣中赐带双眼花翎的也只有寥寥二十余人,可见皇帝赏赐花翎是很谨慎的,被赏赐到的可说是巨大的荣耀。
然而,到了清末时期,鸦片战争爆发,因国库空虚,竟然有了捐翎的例制,用钱就可以买到花翎戴,当时花翎每枝实银一万两,蓝翎五千两,而且可以参照捐管之项进行折扣,咸丰九年(1859),花翎改为每枝七千两,蓝翎四千两。花翎也由此走向了下坡路,开始掉价了,到后来,每枝花翎仅用两百元就可以捐到。
三眼花翎乾隆赏赐给了三位大臣,它有什么作用?
在清宫剧中顶戴花翎一词并不陌生,但是三眼花翎就不容易听见了,更不容易看见了。
首先讲一下什么是花翎,花翎其实就是孔雀翎。众所周知,清朝是东北渔猎民族建立的政权,清朝入关之后,虽然沿用了一些中原王朝的规矩。但是在官服上,与之前的王朝差别很大。清朝官员的帽子上必须有孔雀翎,一个圈的孔雀翎是单眼花翎,两个圈的就是双眼花翎,三个圈的孔雀翎自然就是三眼花翎。在电视剧中,似乎所有的官员都有花翎。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在真实的历史中,只有中高级官员才能佩戴单眼花翎。
至于那些低级官员,根本没有花翎,只能佩戴蓝翎。花翎是一个官员地位的象征,一般来说,没有什么大的功劳,根本不可能得到双眼花翎。至于三眼花翎,则更加困难。
花翎如此高贵,故此在清朝特别被人重视、向往。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降清后被赐籍汉军镶黄旗,平台后力辞靖海侯而恳求照前此在内大臣之列赐戴花翎,康熙特旨许之;后乾隆帝下明诏,不但上述亲贵大臣可以戴用,如有显赫军功者也可以戴用。皇帝赐给臣下花翎是非常审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被赐双眼花翎的约二十余人,这在当时是千古犹荣的恩宠。
这七个人中乾隆朝的就占了三个,他们分别是傅恒、福康安以及和琳。傅恒是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姐姐是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也就是说傅恒是乾隆皇帝的小舅子,但是傅恒被赐三眼花翎并不是因为他外戚的身份,而是因为实实在在的战功。乾隆十三年,傅恒督师指挥大金川之战,降伏土司莎罗本父子;乾隆十九年攻伊犁,平息准噶尔叛乱;乾隆三十三年,督师云南,攻缅甸,屡败缅军;乾隆三十四年,傅恒率军突袭缅甸,初战告捷,乾隆下旨赐傅恒三眼花翎。不过傅恒以未克敌巢为由辞领,希望克敌制胜之后再受,不过之后不久傅恒因病逝世,年五十岁,乾隆皇帝亲临奠酒,谥文忠。
福康安是傅恒的第三子,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傅恒去世后,福康安逐渐崭露头角,在平定大小金川的战役中屡立战功,28岁受封太子太保,33时又因战功被封武英殿大学士,乾隆六十年,福康安破格被封为贝子,他也成为宗室之外第一个活着被封为如此显爵之人,在这一年他还被赐三眼花翎。乾隆朝除了傅恒父子之外被赐三眼花翎的是和琳,和珅的弟弟,和琳最值得称道的功绩,是他在抗击廓尔喀斗争中以及其后担任驻藏大臣期间,对西藏改革作出的贡献,也是因军功被赐三眼花翎,不过在得到三眼花翎两个月后和琳便去世了。
其中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5人都是满族人,并且个个是战功赫赫。仅有的两个汉族人是李鸿章和徐桐。
徐桐能享有“三眼花翎”,主要是慈禧对他的赏识与信任。最后一位获得三眼花翎的是李鸿章,他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曾主持洋务运动,又兴建淮军,在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慈禧太后视他为“再造玄黄之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