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教育券(教育券制度)
学校,美国,弗里德教育券(教育券制度)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教育券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教育券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券能带来什么政策聚焦·关注教育券
所谓教育券是把原来直接投入公立学校的教育经费按照生均单位成本折算以后,以面额固定的有价证券(即教育券)的形式直接发放给家庭或学生,学生凭教育券自由选择所认可的学校(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就读,不再受学区的限制,教育券可以冲抵全部或部分学费,学校凭收到的教育券到部门兑换教育经费,用于支付办学经费。在弗里德曼教育券理论中,家长与学生的选择权是其核心和基石。有了教育券,家长可以“在任何一个愿意接受他的子女的学校使用凭单,不论是私立的,还是公立的,也不论是在他们居住的地区、城市或州,还是在其他地区、城市或州。这样,不仅将给每位家长较多的选择机会,同时也迫使公立学校通过收学费而自筹资金(凭单金额等于全部教育开支,则学校必须完全自筹资金,如果不等于全部教育开支,则学校必须部分地自酬资金)。这样,不仅公立学校之间要展开竞争,而且还要同私立学校竞争。”[2]由此可见,在弗里德曼所设想的教育券制度中,①传统上在公共教育领域起主导作用的替代选择(决定拨款给谁和拨款的数量)将转变为公民社会选择(家长和学生决定把教育券投向哪所学校),同时又伴随学校一定程度上的自主选择(在特定情况下学校会因为宗教、学业标准、经济、性别等原因对学生进行选择)。[3]为公立学校之间、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机制。直到1995年,弗里德曼还在《公立学校:使其私有化》一文中开始强调把教育券作为实现公立学校私有化进程的手段,并强调要达到这个目标,教育券必须面向所有的受教育者并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4]弗里德曼的教育券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受到广泛的关注,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的选择教育运动中,由资助的教育券制度得到初步的实验。然而,由于美国国内的各种政治原因以及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在一些地方逐步推广,目前美国只有两个城市和一个州正式明确实施由公款资助的“教育券”计划。1900年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开始实施教育券制度;1995年俄亥俄州的立法批准克利夫兰市实施教育券项目,1996年起正式推行;1999年,佛罗里达州议会批准了美国第一个全州性的教育券实施计划。[5]另外全美有十个州建立了由私人和私有资助的教育券制度。由于美国教育券制度实施并无一套统一或标准的模式,各州都根据自身的特性及需要,采取了不同的教育券计划。例如,美国的密尔沃基家长选择方案资助低收入家庭学生进入私立的、非宗教学校就读;克里夫兰奖学金计划资助低收入家庭儿童提高选择学校的能力;佛罗里达州的“A+”教育券计划资助那些就读于教育质量被评为最低级别即F级的学校的学生重新选择质量更高的公立或者私立学校。最早提出教育券理论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1955年弗里德曼在其《经济学和公共利益》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教育券理论,该文后被改写为《在教育中的作用》。此外,弗里德曼在其1979年的《自由选择:个人声明》一书和1995年名为《公立学校:使其私有化》的文章中,分别进一步阐述了他的教育券理论。
美国实施教育券制度有哪些优缺点
对美国还是对我国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啊
下面是引用的一篇
1955年,芝加哥货币经济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在《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教育券理论。政府应该改变对公立学校直接给予补助的教育投入方式,改为向学生家庭直接发放教育券。学生凭券自主选择任何一所政府认可的学校,学校持券到政府领取办学经费。这属于“无排富性”模式。
美国社会学家詹克斯主张只给低收入或者特殊需要的家庭以特殊的补助,或者给予第二张补偿性的教育券。这属于“排富性”模式。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库恩和苏格曼认为应该根据不同的家庭状况发放不同面额的教育券,以使经济资源达到较公平的分配。这也属于“排富性”模式。
实行“教育券”的优缺点及解决策略
(一)实行教育券制度,我们可以发现确实会有很多优点:
1、断了非法幼儿园的财路。在有教育券的情况下,家长选择正规幼儿园所要交的钱可能比非法幼儿园还要少,这样,非法幼儿园将逐渐缺少市场。
2、避免了教育经费的占用、挪用和投入不足。每张券的面值是确定的,已经发到了孩子的手中,所以投入和使用可参可考。
3、促使学校之间的竞争,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学校必须通过所招学生才可以拿到办学资金,为了招到生源,其必须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得到家长的认可。
4、学生自主选择,体现教育公平。孩子拿到教育券,就像拿着钞票去超市消费一样,可以选择自己心仪的学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
教育改革是一种趋势,但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发展差异大等特殊国情使改革迟迟不能进行,“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改革者担心忧虑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有能力的地区,试点进行(可喜的是目前国家就有好几个地区是各方面的教育改革试点)。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我们可以将有利因素发挥到极致,将不利因素减少到最小,这就是成功。不必因为太过苛求而错过了改革的大好时机。首先,转变观念很重要,政府要加大宣传正确的人才观,不要总看到表面的学习成绩,而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其次,学校之间要缩小差距,不是说“均平富”而是好学校“分一杯羹”给办学水平稍微逊色一些的学校,例如每个学校要办出各自的特色,这个学校注重培养音乐方面的才能,那个学校注重培养绘画才能等以满足孩子不同的选择需求。最后,实行那种“排富性”教育券比较合理,对于穷人和富人,教育券都是需发放的,不能因为父母一代的成功与否,在孩子身上带来人为区分,不要完全忽视富家子弟,只是我们可以对穷人家的孩子作必要的倾斜。
芝加哥货币经济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考虑打是这一派提出的我想教育券在美国不会有出路吧现在的诺贝尔经济奖已不是芝加哥学派了世界经济面临左转这种强调竞争偏向私立学校的方案在美国应该不好用了你谷哥一下吧
对中国我们的教育该怎么走,还是在自己的历史中找答案比较好,国外的经验看看就好
这是我的思路希望对你有用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