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撕纸粘贴画(撕纸粘贴画西瓜)
幼儿,小班,游戏撕纸粘贴画(撕纸粘贴画西瓜)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撕纸粘贴画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撕纸粘贴画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学撕纸贴画的好处有哪些
幼儿学撕纸贴画的好处:
1、可以锻炼撕纸粘贴技能,提高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及幼儿的创造性。
2、在探索撕纸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还可以使幼儿增强注意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通过欣赏体验,感受剪纸、撕纸艺术作品的美,提高了孩子观察感知、审美的能力;接下来孩子们在做做玩玩、动动小手的活动中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同时也形成初步的与小朋友合作的意识。
扩展资料:
1、撕纸贴画是集绘画、设计、制作为一体的艺术活动。制作过程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有很强的综合性。手撕的纸边会形成一种毛茸茸的白边,显得粗糙,拼贴后会有一种龟裂的艺术肌理效果。
2、撕纸贴画可以让幼儿感知绘画与撕贴画的画面效果的不同,提髙儿童在绘画中的整体协调和动手能力,培养儿童认真细致的作画态度。
3、撕纸贴画要注意画面构图饱满,主体造型应突出,造型不必过分追求写实,可大胆地进行夸张和变形,便于撕贴。在拼贴时,尽量注意在大块的颜色统一中求变化,在块面与块面的交接处颜色对比要强烈些。
如何更好的将小班撕纸游戏与美术活动相结合
,这是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性表现的需要,幼儿创造性表现的内部心理因素之一是愿望,可以说,在幼儿绘画活动中,这种愿望就是游戏。
小班幼儿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差,绘画技能较低,他们在一次一次的失败中,不仅磨灭了幼儿的绘画兴趣,而且自信心受到冲击,以致绘画技能无法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幼儿的绘画过程看作是游戏的过程。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运用游戏化语言,让幼儿感到绘画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例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小猫玩线球”、“小鱼吐泡泡”、“小象喷水”等绘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梳头发”、“吹气球”、“捏糖葫芦”等等。同时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所以教师在选择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教材时一定要注意以上两点。
二、提供丰富多样的绘画材料,让幼儿觉得绘画是在游戏。
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重复单一的操作材料不易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这样不仅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而且让幼儿觉得绘画是在游戏。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毛线进行拖画活动及让幼儿进行粘贴画;提供吸管让幼儿进行吹画;提供弹珠让幼儿滚画等。如:在喷画活动“放烟火”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装有水粉颜料的喷壶,幼儿只需轻轻一喷,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又如:在滚画活动中,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珠子及容器,在容器里放进一张白纸,将蘸了颜料的珠子放进容器里,幼儿手拿容器左、右、前、后进行摇动,白纸上就会出现各种线条或图案,而且色彩丰富美丽,接着有的幼儿还用皱纹纸揉成团在纸上进行粘贴,用棉签或油画棒在纸上添上几笔,就变成了花园、七彩小路、手帕等一幅幅栩栩如生、有趣的作品,
孩子们兴致极高,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露出喜悦、成功的笑容。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1.以游戏的口吻导题,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只有在这种绘画的游戏中,
孩子才感到无拘无束,没有精神压力,对绘画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幻想地尽情发挥。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引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折纸贴画“屋顶”的开始部分,我给幼儿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天下大雨,大风刮走了小虎家的屋顶,小虎多伤心啊。”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并引起了幼儿对小虎的同情,纷纷表示要为小虎“盖新房”。这时教师就可以教幼儿用正方形的纸对角折成三角形,贴在小虎的屋子上,小虎的新房就这样造好了。又如:在绘画活动“气球的一家”的开始部分,我先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气球吗?气球是什么样的?然后我再给幼儿边画气球边讲故事:“今天的天气真好,气球宝宝们跟着他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到天上玩,它们穿着各种颜色衣服真开心。
宝宝们真淘气离开了妈妈,有的往下飞,有的往上飞,有的被风一吹,翻起了跟头,差点摔到地上。爸爸妈妈真着急,可它们却觉得真好玩,一点也不害怕。”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并引起了幼儿对画气球的兴趣,孩子们个个也能边讲故事边画画,画出各种形态的气球,同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2.在绘画活动中运用游戏性语言。
小班幼儿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来实践。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绘画活动中,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画了。因此在绘画过程中需要运用游戏化语言进行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例如:在“小猫吃面条”活动中,以前我们班旭旭小朋友画了一半,就不画了,坐在一边玩笔,我对他说:“小猫不高兴了,它说面条太少了,我还没吃饱呢?旭旭小朋友请你帮帮忙,再多画些面条,我好吃个饱,好吗?”旭旭小朋友听了,高兴地说:“好的!”说完,马上拿起水彩笔画了起来。我赶紧说:“小猫谢谢旭旭小朋友。”旭旭小朋友高兴地说:“不用谢。”说完继续认真地画面条。有了教师游戏化语言的提示与鼓励,让幼儿感觉绘画是在游戏,从而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又如:有一次在“把大狮子关起来”这一绘画活动中,刘贝贝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我不画了!”对此我没有用强硬的口气让他下去继续作画,而是对他说:“贝贝,你看你的笼子有这么大的洞洞,大狮子一定会从这里逃走的,多危险啊!快把笼子关关紧,别让大狮子跑出来。”贝贝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