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昆明大观楼长联(昆明大观楼长联翻译)
大观楼,昆明,咸丰昆明大观楼长联(昆明大观楼长联翻译)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昆明大观楼长联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昆明大观楼长联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昆明大观楼对联的来历是什么?
昆明大观楼长联是清朝乾隆年间昆明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有感而作,全联如下: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昆明的大观楼长联有几个字?
180个字。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大观路284号大观公园内,为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占地400余平方米,因大观楼长联而闻名。大观楼在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由巡抚王继文兴建。道光八年(1828年)修葺大观楼,增建为三层。
咸丰七年(1857年)长联与楼毁于兵燹。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复遭大水,光绪九年(1883年)再修。
大观楼为一座三重檐攒尖顶云南传统古建筑,平面呈方形,四周设有月台,南面面水,月台周边为石灰岩方整石所砌,上墁石板,建筑西面和长廊相接。
大观楼既为滇中古建筑珍品,又与其长联相映增辉,形成滇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昆明深厚的人文积淀相结合的文化景观,体现了中原文化与边疆民族文化的交融。
1983年,大观楼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大观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康熙二十年(1682年),湖北僧人乾印和尚在近华浦创建观音寺。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云南巡抚王继文巡察四境路过此地,看中这里的湖光山色,命人鸠工备科相继修建了近华浦的摧耕馆、观稼堂、牧梦亭、漏月亭、澄碧堂和大观楼。
沿堤先后辟浴兰渚、唤度矶、涤虑湾、问津港、送客岛、适意川、忆别溪、合舟亭,聚渔村等亭、台、楼、阁、夹种桃柳,点缀湖山风景,楼阁建好后,他发现站在楼上,一眼望去,碧波荡漾,渔帆点点,心旷神怡,大有观,于是取名大观楼。
道光八年(1828年),云南按察使翟觐光主持重修大观楼,将原来的二层增建为三层。观音寺僧净乐重修观音寺时,又于寺后建华严阁五间三层,高于大观楼丈馀。净乐善诗联,华严阁落成时撰刻一副长联,世称“净乐长联”。
咸丰五年(1855年),咸丰帝奕詝询兵部侍郎、云南晋宁人何彤云滇池湖势,何彤云“历陈大观情形”,咸丰遂题赐“拔浪千层”匾。
咸丰七年(1857年),云南“回民起义”,由东、南、西三面进攻昆明,迤东回民马德新、马如龙、徐远吉一道率领滇南回民起义军进攻昆明。5月21日,滇南起义军进围昆明时与守城清军开战,南城外六街三市火光冲天。
南面由滇池乘舟进攻的回民路过近华浦时,放火将大观楼及其后的观音寺、华严阁一并烧毁。
同治三年(1864年),云南提督马如龙主持重建大观楼,历时两年,并亲自为重建落成后的大观楼题写了《重建大观楼记》手札。现存大观楼即为同治三年(1864年)重建。
清光绪二年(1876年),近华浦大水,两廊皆圮,楼亦倾斜,光绪九年(1883年),总督岑毓英重修。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大观楼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