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心肺复苏abc顺序(溺水心肺复苏ABC顺序)
患者,心肺,人工呼吸心肺复苏abc顺序(溺水心肺复苏ABC顺序)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心肺复苏abc顺序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心肺复苏abc顺序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场心肺复苏包括abc三个步骤,其中b是
现场心肺复苏正确步骤是cab,b是人工呼吸,a是开放气道,c就是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首先要把患者放在相对平坦的、硬实的地方。然后充分暴露患者的胸部,进行胸外按压。一般按压的频率是100-120次/分,按压的部位是胸骨中下1/3,按压的深度是5-6cm,。
做完30下胸外按压之后,首先要把患者开放气道,然后把患者口腔异物、卡压分泌物清除掉,然后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的要点,首先就是把气道开放捏住患者的鼻子,让患者的下颌角耳垂地面呈垂直状态,然后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时要看胸廓是否有起伏,同时呼吸量要大于1秒。
做30次胸外按压给予2次人工呼吸,做5个30:2,重新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要叫120进行上医院之后进一步的救治。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现场心肺复苏应坚持不间断地进行,不可轻易作出停止复苏的决定,如符合下列条件者,现场抢救人员方可考虑终止复苏:患者呼吸和循环已有效恢复;无心搏和自主呼吸,在常温下持续30min以上,救援医疗服务人员到场确定患者已死亡;有救援医疗服务人员接手承担复苏或其他人员接替抢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ABC和CBA的详细区别?
首先简单的说下什么是ABC,CAB又是什么意思?A:(assessment、airway)判断起呼吸道是否顺畅,是开放气道 B:(breathing),C(circulation)即人工循环。人工循环的基本技术是胸外心脏按压。最近医学博士在美国急诊医师协会(ACEP)年会上称,心肺复苏不在是简单的A--B--C,正确的应该是C--A--B。这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可以在第一时间抢救病人。胸外按压:通过高质量、不间断胸外按压,患者得到良好的被动通气,优于正压通气。保持每次呼吸30次按压,在不间断CPR的情况下可考虑开放声门上气道。用力维持按压深度2英寸并保证胸廓完全回弹,按压频率维持在每分钟100次。如果施救者>1人,应轮流按压以避免疲劳。应用潮气末CO2波形图对患者密切监测。适度胸外按压恢复大脑和冠脉灌注,保持冠脉灌注压是成功除颤的关键。降温: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昏迷患者,降低体温至32~34℃且持续12~24h可提高良好预后几率。将冰袋置于腹股沟、腋下和颈部,可使体温每小时下降约0.2~1℃。最佳降温方法是利用循环冷水进行热交换的降温毯,每小时平均降温1~1.5℃。如果联合使用两种降温措施,当体温降至33℃时可撤去冰袋,只用降温毯维持该温度12~24h。降低正常盐水输液或导管温度也可用于心脏骤停后降温。每4~13例心脏骤停后降温患者中,将有1例出院时神经功能完好。心脏电复律:心跳停止后最初4min是心脏电复律(除颤)的最佳时机。如果超过4min,应在实施电击之前通过数分钟胸外按压使心肌再灌注。除颤2min后检查脉搏,在此期间保持按压。电击之前传统的“离开!”警告似乎没有必要,因为有研究显示,如果按压者戴着手套并且应用两相除颤器,就不会有可感知的电流传至按压者。CO2波形图:确认导管安置适当,CO2波形图有助于评估CPR质量和在没有检查脉搏时确认自主循环恢复情况。高质量胸外按压和冠脉灌注压力与CO2波形图显示潮气末二氧化碳(ETCO2)分压为20~25mmHg相关。ETCO2突然升高表明自主循环恢复,并且较脉搏检查更为灵敏。研究显示,按压20min后ETCO2<10mmHg,自主循环恢复几率为零。CO2波形图用于危重患者监测尚待充分利用。插管:研究提示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可使心脏骤停患者受益,也包括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考虑将患者转运接受心脏导管插入术治疗时,最好降低体温后再行转送。随着心脏骤停治疗越来越区域化,该模式也愈加普遍。总结:正确的心肺复苏顺序,可以从死神的手中抢回病人的生病。曾经有6人连续半小时以上对患者进行CPR心肺复苏最终把病人救活。大家一定要了解心肺复苏的操作顺序,流程等,关键时刻可以救得他人的生命安全!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