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汤姆叔叔的小屋简介(汤姆叔叔的小屋简介100字)
汤姆,斯托,叔叔汤姆叔叔的小屋简介(汤姆叔叔的小屋简介100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汤姆叔叔的小屋简介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汤姆叔叔的小屋简介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主要内容
《汤姆叔叔的小屋》讲述的是一个叫汤姆的黑奴的悲剧遭遇。汤姆叔叔原是肯塔基州一个叫谢尔比奴隶主的黑奴,他最忠厚最能干,忠心耿耿地跟着主人很多年。可是谢尔比欠下了债务,于是就把汤姆和女黑奴伊丽莎的儿子吉姆卖了抵债。
伊丽莎带着儿子逃跑了,并在路上又碰到了丈夫,一家人辗转逃到了加拿大。而汤姆被卖了好几次,后来被卖到了南方的一个种植园,后来由于他不肯说出逃走的两个女奴的下落,结果被主人狠毒地鞭打,但他还是坚贞不屈,最后被主人活生生地打死。
扩展资料:
《汤姆叔叔的小屋:卑贱者的生活》(英语:UncleTom'sCabin;or,LifeAmongtheLowly),又译作《黑奴吁天录》、《汤姆大伯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中关于非裔美国人与美国奴隶制度的观点曾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导致美国内战的地区局部冲突。
《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是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以及第二畅销的书,仅次于最畅销的书《圣经》),并被认为是刺激1850年代废奴主义兴起的一大原因。
在它发表的头一年里,在美国本土便销售出了三十万册。《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致在南北战争爆发的初期,当林肯接见斯托夫人时,曾说到:“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后来,这句话为众多作家竞相引用。
《汤姆叔叔的小屋》以及受其启发而写作出的各种剧本,还促进了大量黑人刻板印象的产生,这些形象在当今都为人们所熟知。譬如慈爱善良的黑人保姆、黑小孩的原型、以及顺从、坚忍并忠心于白人主人的汤姆叔叔。
最近几十年来,《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这些消极成分,已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这本书作为“重要的反奴隶制工具”的历史作用。
哈里耶特·比彻·斯托夫人(斯托夫人)(1811-1896)出生于美国一个牧师家庭,曾做过教师,她在辛辛那提市住了18年,在这里她经受了一段逃亡生活,这为她创作这部小说奠定了基础。
这部小说首先于1852年在《民族时代》刊物上连载,连载以后,立刻引起强烈的反响,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同时,这部小说写于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正是浪漫主义兴盛时期,它的发表对美国文学向现实主义文学过渡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汤姆叔叔的小屋
汤姆叔叔的小屋主要人名和主要结局
《汤姆叔叔的小屋》主要人名:
1、汤姆叔叔
与标题同名的人物汤姆叔叔(UncleTom),在小说发表初期被视为一名坚忍的基督徒奴隶。但在最近的一些年间,他的名字已变成了那些被指责投靠白人的非裔美国人的绰号。
然而,斯托夫人的本意,是将汤姆塑造成一位"高贵的英雄"以及值得称颂的人物。在整部作品中,汤姆不仅忍受着剥削带来的痛苦,还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到了最后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敬重他。
2、伊丽莎
伊丽莎(Eliza)是一名奴隶。在得知自己5岁的儿子哈里将被卖给奴隶贩子黑利后,她带着哈里逃向了北方。在俄亥俄州时,她与丈夫乔治·哈里斯重逢。他们一家人移居到了加拿大,然后再到了法国,最终定居于利比里亚。
伊丽莎这一角色的灵感,来自于约翰·兰金在辛辛那提的雷恩神学交给斯托夫人丈夫的一份记录。根据兰金的描述,在1838年2月时,有一名年轻的女奴怀抱着她的孩子越过了冰封的俄亥俄河,逃到了俄亥俄州的里普利镇上,在她逃往北方之前,她曾在他的家中暂住了一段时间。
乔治聪明机智,但被他的主人所嫉妒,所以他的主人无休止地折磨他。于是,他出逃了。他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
主要结局:
在乘船通往自由的路上,凯茜与埃米琳遇见了乔治·哈里斯的姐姐,并与她一同前往加拿大。曾经有一次,凯茜发现伊丽莎便是她失散已久的女儿。而现在他们终于重逢了,他们前往了法国,并最终抵达了利比里亚——一个容纳前美国黑奴生活的非洲国家。
在那里,他们又见到了凯茜失散已久的儿子。乔治·谢尔比回到了肯塔基州的农场,释放了他全部的奴隶,并告诉他们,要铭记汤姆的牺牲以及他对基督真义的信仰。
《汤姆叔叔的小屋》创作背景:
《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创作灵感来自乔赛亚·亨森的自传。亨森是一位黑人男性,他曾是奴隶主艾萨克·赖所拥有的一名奴隶,生活并劳作于马里兰州北贝塞斯达地区的3,700英亩烟草种植园中。1830年,亨森逃到了上加拿大省,并摆脱了奴隶身份;
此后,他协助了一些逃亡奴隶抵达该地,自己也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并写出了他的回忆录。斯托夫人自己也曾明确地承认,是亨森的作品启发了她,从而让她写出了《汤姆叔叔的小屋》。
当斯托夫人的书闻名于世后,亨森以《汤姆叔叔的回忆录》为名再度发表了他的自传,并在美国与欧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斯托夫人在她的小说中借用了亨森家的名称。
亨森的家在1940年代成为了一座博物馆,即今日安大略省德累斯顿附近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历史遗迹。而亨森在奴隶时期所居住的那间小屋,至今还遗存在马里兰州的蒙哥马利县境内。
《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简介:
哈里耶特·比彻·斯托夫人,出生于美国一个牧师家庭,曾做过教师,她在辛辛那提市住了18年,在这里她经受了一段逃亡生活,这为她创作这部小说奠定了基础。
这部小说首先于1852年在《民族时代》刊物上连载,连载以后,立刻引起强烈的反响,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同时,这部小说写于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正是浪漫主义兴盛时期,它的发表对美国文学向现实主义文学过渡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汤姆叔叔的小屋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岗松(岗松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