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humoresque(HUMORESQUE莫扎特op10no2)
序曲,歌剧,音乐humoresque(HUMORESQUE莫扎特op10no2)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音乐的历史上,乐器分类法通常与配器法(Orchestration)紧密联系。乐器分类法不仅体现这人们的(民族的、人类的)生活习惯、民风家俗,更重要的是,它还体现着当时的、人类认识各个阶段的音乐生活内容、音乐形态、科学技术水平、生产力状况……我国古代乐器分类法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八音分类法”,即根据乐器制作的材料,将中国古代乐器分为八类。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出现。
《国语'周语下'伶洲论乐》有述:“故乐器重者从细,轻者从大,是以金尚羽,石尚角,瓦丝尚宫(瓦即土、陶,指埙等),匏竹尚议,革木一声。”八音为金(如钟、铎)、石(如磬)、丝(如琴、瑟)、竹(如箫、篪)、匏(如笙、竽)、土(如埙、缶)、革(如鼗、建鼓)、木(如梆子、木鱼)八类。
民间音乐流传着另一种分法,将乐器大致分为:吹、拉、弹、打四类。如:吹(唢呐、箫)、拉(胡琴)、弹(三弦、琵琶)、打(扬琴、云锣)。
西方音乐采用五个类别的一种分类法:
(1)木管:竖笛、长笛,用单簧或双簧(后来用金属制)的乐器,如双簧管、大管;
(2)铜管:金属制,最早是木制的,早期实物只能吹自然音阶甚至两个八度内的泛音列,如小号、圆号、大号;
(3)打击乐:鼓、钹、响板;
(4)键盘:从最初自然音级的键盘到后来的扬可式四分音键盘(东方传统乐器没有与之相类的),如钢琴,羽管键琴、管风琴;
(5)弦乐器:丝弦从纺织物、羊肠、鲸须、钢到尼龙……如鲁特琴、小提琴、吉他、竖琴。
库特'萨克斯(KurtSachs1881——1959)和霍恩博斯特尔按照声学原理对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的乐器进行研究和分类,并于1914年(其年一战爆发)设计了一套术语,区分五大类乐器[后来被称为“萨克斯(乐器)分类法“]:
(1)体鸣乐器:用自然发音材料制成的乐器,如磬、三角铁(2)膜鸣乐器:绷膜的乐器,如定音鼓、军鼓、腰鼓;
(3)气鸣乐器:包括无簧管振和使用自由震动的簧舌的乐器,如管风琴、笙;
(4)弦鸣的乐器:用弦的乐器,如小提琴、三弦;
(5)电子乐器:分电子和电声的,如电子琴和电风琴。
八音分法是历史上存在的一种分类法,现已不用。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也体现了其时重工艺、重技术、轻理论和科学研究的社会状况(及其对人文形态的影响)。八音分法其实就是一种较为初级的工艺学的分法。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科学”,有的只是工艺和技术,所以这种分类法也很遗憾地、根本未能体现和贯彻科学的原则。按照这种分法,铜鼓和编钟同属于金类,而陶铃和和铜铃分属于土和金类。因此于实际音乐演奏、组织、活动来说,八音分法亦未必实用。它只是体现了中国古代学者物以类聚的初步安排和企图整饬的意念。吹拉弹打活灵活现的体现了乐器的演奏方法。民间音乐通常是婚丧嫁娶或是自娱自乐之用,未有固定的乐队编制。参演人数和方式都较为灵活,通常一个人兼奏几样乐器。同操月琴的人,可能这一类的琵琶、阮……都会演奏。而且民间音乐乐器学习教授是师徒式的,带有强烈的手工作坊和手工艺的特色。吹拉弹打的分类是很容易理解而且符合手艺的特点的,类似于泥水匠和皮革匠的区别。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占统治地位。
西方古典乐器分类法其实亦带有浓厚的手工艺的特点,也并不科学——例如现在的木管乐器全部用金属制成,而最初的铜管乐器是木制的,但木管和铜管的名称已经固定下来了——也并不体系化。它存在的理由是它背后有另一个体系化、理论化的法则:配器法,使得这种分类法有了它的实用价值和规律。配器法是为管弦乐队作曲的艺术,讲究乐器的音色、技术、性能和有效音域,以及乐器的组合、运用和总谱部署。根本上讲,配器法是以这种乐器分类法为出发点、依据和应用指导的,也使这种西方乐器分类法得到了有效的应用——这种应用虽然未必是严格科学意义的,但体现着科学的精神和理念。
所谓“萨克斯(乐器)分类法”其实也不是一种准乐器分类法。它只是萨克斯依据自己提出的五个术语(甚至不是概念)对乐器进行的分类,它虽然初步实现了体系化和结构化,却也未能完全准确、科学——实在因为,音乐所应用的声音材料之广泛、复杂、多样……决定了用以产生这样声音的工具也日趋精细、趋于无穷的复杂化(包括演奏法)。我们的分类法永远在后面追赶,这是人类科学的骄傲,也是艺术之痒。乐器分类法一方面致力于严谨的科学体系,一方面又要对千变万化的音乐及音乐生活和实践进行有效地指导,实非一朝一夕可以促成。“萨克斯(乐器)分类法”是业已存在的最好的分类法,它是目前所有乐器分类法中最富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的分类法,我们应当继续构筑这幢大厦、丰富它、完善它。这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因为这个学科日益溶入越来越多的科学组分和技术含量,而且更重要的还有结构越来越复杂、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活灵活现的现代和未来的音乐。
关于德沃夏克的幽默曲
德沃夏克,应该是个很敏感的人,其眷恋故乡之情关贯穿他的一生。幽默曲(humoresque),是1894年德沃夏克在捷克的苇梭卡地区度假时创作的。其间他一连写了八首“幽默曲”,他自1892客走美国又重回故乡,也许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吧。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